2025年3月30日,第四届中国(南京)新赛道大会在南京举办。会上发布《中国新赛道体系报告2025》,更新、完善“6D-MN”中国新赛道体系,聚焦、分析年度十大潜力新赛道,系统观察包括南京在内的国内十个城市新赛道表现,揭示赛道发展新态势新趋势。
“年度十大潜力新赛道”出炉
报告显示,2025年全国新赛道体系已形成6大方向、28个主赛道和103个新赛道。对比2024年,新增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出海经济等3个主赛道,新增具身智能、低空智联网、Web3.0、6G、光通信、智能电控、数字云检、先进封装、先进基础材料、精密科研仪器等10个新赛道。同时,调减智慧物流和新电商等2个主赛道以及同城配送、网络货运、垂直电商、社交电商、时尚电商、网络社区、互联网医院等7个新赛道,“人形机器人”纳入具身智能新赛道。
值得一提的是,本期报告聚焦年度十大潜力新赛道,包括生成式AI、具身智能、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第三代半导体、新型储能、低空经济、量子科技、脑机接口、6G等。其中一些热点赛道领域的新现象也值得关注,如在生成式AI领域,我国已处于全球领先队列;民营企业正逐步成为商业航天赛道发展重要力量;国家层面低空经济组织架构密集搭建;脑机接口仍处于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漫长爬坡期等。
报告还关注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广州、苏州、合肥、武汉、成都等十个城市赛道表现。从“赛道名片”和“赛道实践”两方面对城市赛道发展情况做出了描述和分析。其中,南京未来网络在全国最早布局,创造了6G太赫兹实时无线传输10余项“世界第一”。苏州在创新药研发、创新医疗器械、基因科技等领域优势突出,健康之城“走在前”实现“新突破”。
这些赛道的更迭不仅折射技术趋势,更映射城市竞争格局的洗牌,南京如何在这场“未来之战”中突围?
新赛道中的含“宁”量
在大会发布的赛道版图中,南京在第三代半导体、脑机接口与6G领域均有成果,并赋予“竞争优势明显”“形成技术研发—临床转化—产业集聚平台”“打造技术创新高地”发展差异化定位,彰显南京在前沿赛道的领先优势。
在城市赛道中,南京以“未来网络”“第三代半导体”“创新药研发”三大名片构筑核心竞争力。其中,未来网络赛道作为南京布局最早的战略性产业,已形成超200亿元规模集群,重点锚定6G通信、网络安全、光通信三大主攻方向:依托紫金山实验室这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率先突破6G太赫兹实时无线传输技术,累计创造10余项“世界第一”;产业链上下游集聚效应显著,既诞生了网络安全国家队“赛宁信息”、云安全领军企业“亚信安全”,也培育出光通信芯片黑马“美辰微电子”、工业互联网安全新锐“致网科技”,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落地”的完整生态闭环。
从时间来看,南京有着很强的产业布局敏感性,早在2020年2月,南京就在市工信局设立全国首个未来产业职能机构“未来产业处”,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2021年10月,南京率先在全国举办了首届中国(南京)新赛道大会,并成立南京未来产业促进中心。
大会现场还进行了省级标杆孵化器、市级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授牌,南京市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揭牌,园区新赛道场景、“双高协同”联合倡议、“一赛道一基金”等发布和项目签约等活动,标志着南京在创新生态布局方面展开了更进一步的深度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在3月26日举办的2025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上,南京宣布成立4个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举全市之力突破机器人、人工智能(软件)、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赛道。4个攻坚办均设产业招商组、项目推进组、成果转化组、企业培育和服务组,成员单位包括市级部门、重点板块、链主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以及投资机构。
新赛道上驰骋的南京
据悉,2024年,南京全市未来产业业务收入增长超过20%。同时,围绕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6G、原子制造等前沿领域,南京正在强化概念验证与技术预研,鼓励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
“我认为江苏特别是南京,在发展新赛道方面具有很好的基础优势。首先,经济体量较大,为新赛道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次,产业体系和科教创新资源雄厚,尤其是人才资源丰富,为新赛道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第三,江苏以及南京在新赛道的制度供给方面进行了许多先行先试的探索,为新赛道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长城战略咨询所长、董事长武文生对于江苏以及南京的新赛道发展,给予充分肯定。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激光技术研究所所长周军谈到南京的资源禀赋时也表示:“南京不仅具有科教资源丰富优势,还有应用场景优势和政策支持力度、地方园区服务优势”。
与此同时,面对日益变化的产业趋势,武文生也对南京如何应对新赛道的变化提出了建议,“第一要抓住特色优势,重点发展创新药物研发等新赛道。第二,依托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上。第三,面向未来,南京在6G网络和通用人工智能等领域已经具备良好的研发基础,这些领域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展现出显著优势。”
从6G技术到第三代半导体,从低空经济到生成式AI,南京的实践表明,新赛道竞争的关键在于“前瞻布局+生态协同”。通过政策引导、产学研深度融合及场景化应用,南京不仅展现了在全国新赛道先锋城市的地位,更在全球科技版图中抢占了一席之地。
未来,南京想要持续引领创新浪潮,还需进一步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话语权,并在全球化竞争中构建开放包容的创新网络。这场持续演进的赛道变革,正在书写中国式创新的新叙事。当传统产业边界日益模糊,未来产业的终极竞争,或许已不在于单项技术的突破,而在于构建生生不息的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