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上冲刺!相城经开区点燃“新引擎”
江苏
江苏 > 苏州市 > 正文
站内

“项”上冲刺!相城经开区点燃“新引擎”

春潮涌动处,扬帆奋进时。3月,苏州相城经开区迎来高光时刻——省、市、区三级20个重点产业项目全面开工,总投资超过25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近30亿元。

“项”上冲刺!相城经开区点燃“新引擎”

从立讯汽车零部件总部制造基地的百亿级“巨无霸”,到苏州交投三佳新基智造项目这样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产业”标杆,再到苏州城投新能源产业园、盈科电子、新亚电通研发制造基地等续建项目掠影,这片热土以“开局即冲刺”的姿态,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亮眼成果的背后,是相城经开区践行“项目为王”的硬核担当,是“万百千”产业强基工程激活区域经济潜力的战略考量,更是“相心力”营商生态落地生根的创新诠释。这场“项”上冲刺的竞速赛,不仅是一场产业升级的突围战,更是一套可复制的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方法论。

“项”上冲刺!相城经开区点燃“新引擎”

项目为王,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

“项”上冲刺!相城经开区点燃“新引擎”

春日的相城经开区,机械轰鸣声与产业脉搏共振——总投资120亿元的立讯汽车零部件总部制造基地内,2号厂房已建至5层,这座未来的汽车零部件“智造心脏”正拔节生长;不远处,苏州交投三佳新基智造项目即将冲出“正负零”,长三角交通产业的新地标雏形初现;5G+智能制造项目的桩基施工已完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的融合蓝图徐徐展开。

至此,相城经开区今年20个省市区重点产业项目全面开工,以“开局即冲刺”的雷霆之势,写下2025年矢志向“新”的注脚。

这片热土的产业脉动,始终与“项目为王”的信念同频共振。立讯项目的落户,不仅因相城经开区腾挪出数百亩连片土地,更因这里日益完备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态——从新亚电通的线束生产,到新安电器的控制器制造,再到湖南大学苏州研究院的整车能量流测控技术,一条覆盖研发、制造、应用的产业链已然成形。“链动全局”的发展思路让这里的上下游企业如齿轮般咬合,激发出“1+1>2”的集群效应。

“项”上冲刺!相城经开区点燃“新引擎”

若将视野拉高,相城经开区有胆识也有底气。跻身国家级队列十载有余,站在全新起点上的相城经开区主动策应当下苏州“1030”产业布局,主动担负未来相城“3+3+X”产业体系“主力军”的角色,以“美丽三城”建设重塑产城格局,加速高端要素集聚,全力打造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相城冲刺“2000亿”、开启下一个黄金发展期当仁不让的“主引擎”。

“项”上冲刺!相城经开区点燃“新引擎”

这里既有宝丽迪以“原液着色技术”颠覆传统印染行业,用绿色科技抢占细分市场;也有航空航天产业园(低空经济先导产业园)抢先布局无人机产业链,让飞行模拟平台的“未来感”触手可及。当“亩均千万产值、百万税收”从目标变为现实,相城经开区用项目密度定义产业高度,以空间重构加速动能转换。

“项”上冲刺!相城经开区点燃“新引擎”

项目的轰鸣声里,跃动着新质生产力的基因。全国两会提出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这里具象为数字金融产业园、航空航天产业园(低空经济先导产业园)等百万平方米载体的拔地而起。此刻,相城经开区要做的不是简单的工厂聚集地,而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交织的生态雨林。

站在晋升国家级经开区十年的节点回望,这片土地的产业进阶之路清晰可辨:

自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以来,相城经开区通过“一次创业”确立了工业经济基础,形成以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精密机械为主导的初创型产业集聚,逐步积攒起制造业“家底”;2014年进阶“国家级”后,相城经开区抢抓战略机遇加快产业转型,成功向智能建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换道超车”,进一步把区位优势、资源禀赋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

春风浩荡,战鼓催征。相城经开区的决心已然明晰——它要以项目为笔,以创新为墨,在长三角的版图上挥毫写下“新质生产力策源地”的宣言。这里生产的不仅是汽车零部件和色母粒,更是中国式现代化产业园区的解题思路;这里浇筑的不只是厂房地基,更是一个面向未来十年的产业答案。

“腾笼换凤”的改革决心

百亿级立讯项目的开工,不仅为区域带来超300亿元的年产值预期,更标志着相城经开区在“寸土寸金”的产业用地上腾挪出了发展新空间。从昔日“散乱污”企业的聚集地到今日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崛起,这一转变背后,是相城经开区以改革破局的决心,也是“腾笼换凤”战略的生动实践。

泗塘片区曾是相城经开区最早期的制造业集聚区之一,但废塑加工、家具生产等低端产业长期占据主导,土地低效、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面对发展瓶颈,相城经开区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将目光投向这片土地,通过存量更新、空间腾退等方式,开辟出6000亩集中连片工业用地打造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为“一盘棋”规划产业发展方向、加快高端要素集聚奠定了基础。

“项”上冲刺!相城经开区点燃“新引擎”

这一过程中,相城经开区成立搬迁攻坚专班,建立“日调度、周专报、月汇总”工作机制,高效衔接“签、搬、拆、整”全流程,同时联动安环、消防等部门依法处置违规企业,高效实现地块全面清零,为重大项目落地扫清了障碍。

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为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相城经开区以“万百千”产业强基工程为牵引——以“万亩空间”重构实体底盘、“百亿更新”重燃内生动能、“千亿目标”重建优势产业。

“项”上冲刺!相城经开区点燃“新引擎”

这里,“改革”与“创新”共舞。例如,针对产业园区密集施工安全问题,相城经开区创新实施“无人机巡检+”工程,通过AI算法实时监控施工安全,将问题响应时间压缩至15分钟,减少人工投入超300人次。此外,相城经开区还前瞻布局电网建设,推动电力规划与土地出让、项目开工无缝衔接,实现从“项目等电”到“电等项目”的转变,为产业升级提供硬支撑。

改革成效的直观体现,是产业生态的焕然一新。曾经的废塑加工作坊聚集地,如今已吸引立讯、新亚电通、德星云智能装备等高端项目入驻。

2025年是相城全区的“改革发展落实年”,也恰逢全国两会强调“推进深层次改革”,相城经开区正积极回应全局要求。从破旧立新的阵痛到凤凰涅槃的蜕变,相城经开区用改革决心书写了“腾笼换凤”的答卷。这片土地上,低效产能的“旧笼”已拆,高端产业的“新凤”正鸣。

“相心力”的“经开承诺”

一组组重磅项目,正用真金白银的投入为相城经开区投下“信任票”。而这份信任的答案,藏在“相心力”的承诺里。

“项”上冲刺!相城经开区点燃“新引擎”

“4.5小时摘牌即开工”曾是森瑶达野机器人项目的“经开初体验”——2022年,从土地摘牌到“五证齐发”仅用半天,刷新了苏州工业项目“摘牌即开工”的纪录。如今,这一标杆已化为常态:园区后续签约项目德星云、盈科均实现“摘牌即开工”,产业落地跑出经开速度。

速度背后是机制的革新:

相城经开区落实一企一群,落实“全流程帮代办”服务群,专人对接企业需求,通过“线上即时响应+线下专班跟进”模式,实现企业诉求15分钟响应、2小时交办、24小时反馈,联动部门调度用地、能耗、环境容量等要素,加速项目落地。

“项”上冲刺!相城经开区点燃“新引擎”

同时,相城经开区开展闭环攻坚,管委会领导牵头、四大重点部门协同,实行“三天一协调、一周一调度”专题会议机制,建立“问题收集—任务分解—限时办结—跟踪问效”全流程管理机制,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服务全链贯通,创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联合现场服务、数据互通实现全流程进度可视化管理,将招商、审批、用地、绩效评价环节串联,形成服务闭环,并通过桩基先行、容缺受理,缩短审批时限30%以上。

亲商不止于速度,更在于广度与深度。

经开区招商团队以“拼”的姿态闯出新天地:产业、科技、金融、农文旅四大专班联动,全年外出招商超百次,足迹遍布“三圈一带”(北京、上海、深圳及长三角经济带)及德、意、日等国际市场,储备在谈项目140余个。

这份拼劲换来丰硕成果——这里不仅有百亿级立讯项目的落户,还同步引入恒力、京东MALL等服务业龙头,引进日本卡秀、辽胜贸易、睿熠奥等外资外贸重点企业,在贸易额翻番的基础上,实现外资外贸双向拓展。

“项”上冲刺!相城经开区点燃“新引擎”

2025年的相城经开区,用“相心力”书写着“水深则鱼悦”的答卷。当立讯的厂房封顶倒计时与交投三佳的机械轰鸣交织,当外资企业的生产线与本土产业链共舞,这份十年磨一剑的“经开恒心”,正扬帆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星辰大海。

正如那句承诺:“一周一联系,沟通零等待;一月一走访,服务零距离;一年一评估,落实零缺位”——这是相城经开区的鲜活现实,更是赢得未来的宝贵要义。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