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28日,“智链未来”全媒体采风行动在常熟展开,包括凤凰网江苏在内的数十家媒体代表实地探访了波司登、苏州市声学检验检测中心、常熟电商直播服务中心、常熟高新区创新展示中心等9个企业和机构。
围绕文化与科技,此次采风近半点位,如新兴业态文创机构艺术鸭、高新区创新展示中心、亨睿碳纤维科技、智享生物等,都位于常熟高新区。成立开发区22年、升格为国家级10年的常熟开发区,依然活力四射、“新”意奔涌吗?
透过此次采风,回望常熟高新区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这一答案。这里,藏着整个苏州未来的一个大增量板块!
采风:看见常熟高新区产业的3个切面
步入艺术鸭产业园展厅,苏绣与常熟花边等非遗技艺以现代钩针手法跃然于文创产品之上,各种充满创意的包包、纸巾盒、抱枕、鼠标垫等琳琅满目。转过展厅便是智能生产车间,吊挂装置载着未完工的布艺产品在轨道上穿梭,自动裁剪设备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将设计稿转化为精准的剪裁。数百个个性化订单可以同步推进,从图案设计到包装入库,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眼前这一切,要归功于企业自主研发的“小单快返”生产流程。客户在网上下单,系统自动抓取,计算分析后将数据派送到各条产线。随后,智能定制产线能迅速完成印刷、裁剪、缝制、充棉、包装等一系列环节,实现对定制产品单件流的快速反应。
艺术鸭运营主体为苏州片刻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新兴业态文创企业,致力于为追求个性和品质生活的年轻人提供差异化、创意化的文创周边产品。截至2024年底公司共计获得各项专利、商标及软著等知识产权200多件,美术作品著作权5800多件,旗下多个IP获江苏省优秀版权作品产业转化重点培育项目。
在亨睿碳纤维的展厅,一系列由先进碳纤维复合材料打造的汽车、航空零部件产品陈列有序。值得一提的是,3月15日,我国首款载重1吨级的大型无人运输机TP1000成功实现首飞。作为TP1000的“机体结构设计师”,亨睿碳纤维深度参与了整机机体结构的设计与制造,并从项目初期设计阶段起与客户共同在设计、工艺、制造等多个维度实现创新突破,为项目的成功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江苏亨睿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成立,总部设在常熟高新区,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复合材料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作为一种高性能复合材料,碳纤维能够满足极致轻量化的要求,被广泛应用到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及低空飞行等应用领域。
目前,亨睿碳纤维在国内汽车碳纤维零部件细分市场持续保持领先地位,竞争优势显著。公司参与了多个国家级轻量化平台车型零部件的开发、生产以及碳纤维零部件行业标准的共同编订,服务配套供应全球百余家知名汽车、航空主机厂客户。在低空经济领域,作为备受认可的一级供应商,公司也不同程度参与了现有国内低空市场上相当数量的主流机型的开发及制造。目前,亨睿碳纤维已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江苏省潜在独角兽企业”等重量级称号,旗下三家公司也已陆续迈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穿过智享生物的十万级洁净车间玻璃廊道,一组体量庞大的不锈钢发酵罐几乎占据了整个车间。作为长三角地区少数具备商业化闭环能力的CDMO企业,智享生物搭建的“智慧工厂”可同步服务全球30余个创新药项目。前不久(2月18日),由智享生物受托生产的银诺医药自主研发的全球新一代人源超长效GLP-1药物在这里首发,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的治疗。
像银诺医药这样自身专注研发、把生产任务托付给智享生物的,还有华辉安健(北京)等知名生物科技公司。据智享生物负责人透露,目前共有14个生物医药生产订单在排队待产。
智享生物于2020年9月落户常熟高新区,占地面积60亩,总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整个商业化生产基地是基于美国FDA cGMP和中国NMPA GMP要求设计和建设,主要功能涵盖工艺开发、蛋白表征研究实验室、中试车间、GMP原液生产车间、GMP制剂车间等。
两日走访三家常熟高新区企业,处处能感受到“新质”的力量:艺术鸭用柔性智造激活非遗基因,亨睿碳纤维以全产业链布局抢占轻量化先机,智享生物靠硬核技术打破进口垄断。
从传统家纺到航空航天材料,从非遗文创到生物制药,变的是产业形态,不变的是对创新的重视。当每个企业都能在细分领域成为“隐形冠军”,这片土地上的产业集群,注定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历程: “八进位”是怎么炼成的
采风团的车辆穿行在常熟高新区的街道,时而是体量巨大的企业厂房,时而是高耸入云的现代楼宇。在高新区创新展示中心1800㎡的展厅内,采风团了解了常熟高新区的全貌。22年的发展历程,常熟高新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蜕变,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园区向现代化创新高地的转型跨越。
故事的开始,是2002年的一纸批复,翌年正式拉开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大幕。成立之初,园区规划面积仅18平方公里,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主要以承接传统制造业转移为主。不过,凭借常熟深厚的工业底蕴和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东南开发区很快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2003年,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迎来第一次重大转型机遇,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这一身份的转变不仅提升了开发区的政策能级,也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在此期间,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为主的产业体系,吸引了包括大陆汽车、恩斯克轴承等一批外资项目落户。
2011年,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迎来第二次重大升级,经江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标志着其发展重心正式转向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创新驱动发展。更名后的高新区迅速调整发展战略,确立了“3+1”主导产业体系:汽车及核心零部件、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这一阶段,高新区在产业招商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引进了丰田研发、三菱汽车部件、法雷奥西门子等一批重量级投资项目。
2015年9月,常熟高新区迎来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时刻——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全国县级市中为数不多的国家级高新区之一。这一重大跨越不仅是对常熟高新区前期发展成绩的肯定,更标志着其正式跻身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平台行列。
成为国家高新区后,常熟高新区开启了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从2015年开始,常熟高新区在全国国家高新区排名中从第126位连年跃升至57位,实现8连进。 “八连进”的背后,是一套系统化的创新发展策略。高新区坚持“产业兴区、科技兴区、融合兴区”三大战略,深度契合近年两会期间“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方法论”。
近年来,高新区在产业能级和创新能级上均实现重大突破,特别是新兴领域如低空经济、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产业的快速崛起,推动常熟高新区发展态势依然强劲无竭。
2024年,常熟高新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高新区获评常熟首个“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首批“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园区”等荣誉,苏州常熟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在工信部火炬中心2023年度火炬统计工作考核评价中,常熟高新区连续7年获评“火炬统计工作先进单位”。
当前,常熟高新区,已经形成了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四大支柱产业及新能源、生命健康、新材料、低空经济、人工智能五大新兴产业的现代产业体系,此次考察的艺术鸭、亨睿碳纤维、智享生物就分别是现代服务业、新材料、生命健康领域的代表性企业。
“后手”:常熟人把最好的留到了最后
所有著名的开发园区,在经过数十年的饱和式开发后,往往会面临一个资源瓶颈:首当其冲的是土地空间不够的难题。但常熟高新区没有。
常熟高新区把最好的一块资源“捂”在手里,隐忍了二十年没舍得“动”,只为等待最好的机缘。
这个资源,就是常熟面积最大的湖泊昆承湖,它比尚湖足足大了一半(昆承湖水面面积为18.4平方公里,尚湖水面面积为12.45平方公里)。昆承湖位于常熟城南,正处于苏州与常熟的南北连线上,从苏州驱车往常熟,经过昆承湖时,常常震撼于它的美。
这么一个风景绝美、位置绝佳的大湖,常熟在2005年到2021年的十余年间,仅仅在对它进行生态整治,并没有进行系统的产业开发。个中原因,其实是常熟党委政府的深思熟虑。
“我们对昆承湖的开发一直保持着高度审慎的态度。为什么周边其他地方都开发了,而环湖区域迟迟不动?因为这是常熟发展的未来引擎,没有想好怎么样来投资建设前,我们绝不会轻举妄动。”常熟政府部门人士曾这样说。
正所谓爱之深,方才惜之珍。
一旦开发建设,就一定是高标准、大手笔。多年的定力,换来了昆承湖处处皆景、步步如画的好风光。随着常熟向南的发展战略逐渐清晰,昆承湖的开发时机终于来了。
2022年9月,常熟市政府、常熟高新区与中新集团共同签署中新昆承湖园区商务总协议,正式合作开发中新昆承湖园区,开启金鸡湖、昆承湖“双湖联姻”新时代,昆承湖板块被定位为:下一个“金鸡湖CBD”。这个定位意味着,它并非一个普通的产业园区,而是常熟南部板块最高水平的新城区,更是常熟全力打造的“南园、中城、北谷”三大“创新核”之一。
中新集团作为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主体,拥有丰富的园区开发经验和国际资源网络,其参与为昆承湖区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和运作模式。
2023年1月29日,中新昆承湖园区正式开工建设。按照规划,中新昆承湖园区规划面积46.4平方公里,将重点布局创新湖区、产业片区、生活片区和生态景区四大板块,通过“一湖、两湾、三轴”的规划结构,着力构建“一湖十岛”的空间布局,重点打造数字科技、新能源加现代服务业的“2+1”产业体系,最终形成“产城融合的新高地、品质生活的新城区、绿色低碳的新湖区”。
在“一湖十岛”的布局中,中新创智岛、UWC+创新岛、数字科技岛等都是“产业IP”性质的项目。截至2024年底,人工智能产业园等载体项目已建成投用,低碳数字产业园、UWC+创新岛、海吉亚医院等项目正加速推进;低碳科技岛主要道路、水系全面开工建设;中新创智产业园、昆承科创港等产业载体于2024年6月开工。
站在湖东岸的凯悦酒店楼顶俯瞰昆承湖,顶级文旅IP阿那亚创新街区项目正徐徐勾勒未来精细工笔画的线条,碧波荡漾的湖面上,UWC+创新岛状如海星,昆承湖状元堤从中穿过,使之宛如一条珍珠项链。
单单这一座岛,就将被打造成目标“千亿估值、百亿销售、十亿税收”的科技创新岛,成为常熟对接新兴产业和世界前沿科技的一张闪亮城市“名片”。
当看到中新昆承湖园区的规划图纸和发展目标时,就可以断定,这里必将是未来常熟乃至苏州的一个大增量板块。上文所述,便是理由之一。
理由之二,随着中国-沙特(常熟)国际经济合作区正在中新昆承湖园区所属地块内紧锣密鼓地建设,未来,这里或许将成为国际资本和项目(特别是来自中东的)的富集地。2023年底,中国-沙特投资大会上宣布,将互设中心,以推动双方在贸易、招商、文旅、投资、联合创新五大领域的深度合作。而常熟,这个位处长江沿岸的苏南县级市,“击败”了一众“大佬”级城市的虎视,赢得了沙特中心在中国的落地。
而与此前中-外两国互设经贸中心、创新中心不同,常熟的中国-沙特(常熟)国际经济合作区项目,定位则更加多元,由贸易中心、招商中心、文旅交流中心、投资中心、联合创新中心等五大中心组成。
可以设想,随着中国-沙特(常熟)国际经济合作区的建设,未来的常熟——特别是中新昆承湖园区,“近水楼台先得月”,必将承接下大量的沙特乃至其他海湾国家的产业项目,更有可能优先获得海外投资者、跨国贸易集团等优质外资资源的青睐。
理由之三,已被纳入中新两国高质量合作发展规划的中新昆承湖园区,其站位已经超越了其他开发园区,成为中新两国共建的国与国级发展项目。如果说昆承湖区域的今天就是金鸡湖的昨天,那么中新昆承湖园区的明天,就是苏州工业园区的今天。
看着今日寸土寸金的金鸡湖与独墅湖畔已接近饱和的开发度,而中新昆承湖园区目前仅开发约30%,仍有可供开发建设用地约18平方公里,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园区土地资源储备之充足,未来发展“腹地”之广阔,其前景不难想象甚至可能超乎想象。
昆承湖,古时曾名“隐湖”。确实,它一度“隐藏”了自己。但如今,它已经越来越“隐”不住了,无论美貌,还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