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竞逐具身智能新赛道:剑指2000亿机器人产业集群
江苏
江苏 > 苏州市 > 正文
站内

苏州竞逐具身智能新赛道:剑指2000亿机器人产业集群

4月3日,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大会召开,标志着苏州正式吹响进军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高地的号角。据统计,2024年苏州机器人产业规模已达1395亿元,聚集了600余家相关企业,覆盖工业、服务、医疗等10余领域,作为中国制造业重镇,苏州依托工业体量大、产业链配套全和场景应用广的独特优势,连续四年位居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城市综合实力排名TOP10”第三位。

会上发布了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和苏州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展示了4款“苏州造”人形机器人产品。苏州提出到2027年实现机器人产业规模2000亿元的目标。会上,魔法原子、乐聚、灵猴等30家“苏州智造”领军企业集体亮相,10个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江苏省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揭牌。

这场大会不仅展现了苏州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技术突破——如国内首款可跳跃人形机器人“夸父”、全球首创仿生机械手扫地机等成果,更透露出其通过“政策牵引+场景突围+全球引才”组合拳打造全国技术创新策源地的雄心。

厚积薄发:工业强市的产业底气

苏州的具身智能产业崛起,源于其深厚的制造业根基与前瞻性的产业布局。早在2010年后,苏州便依托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吸引了一批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企业落户。目前,苏州已形成覆盖上游核心零部件(如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中游本体制造(如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下游系统集成应用(如智能工厂、家庭服务场景)的完整产业链。

苏州各地纷纷布局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态势:家用服务机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吴中区、苏州高新区、相城区;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昆山市、吴中区、苏州工业园区;医用机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苏州高新区;系统集成应用企业主要集中在昆山市、苏州工业园区、吴中区和吴江区;核心零部件(软硬件)企业在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吴中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等地广泛分布。

争奇斗艳:在这些领域,苏州“遥遥领先”

此次大会上,一些现象级机器人产品或解决方案令人惊叹。

“夸父”:国内首款可跳跃的机器人。乐聚机器人是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高端智能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生产的高科技企业,也是国内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自2022年落户吴江东太湖度假区以来,乐聚机器人相继推出医院物流机器人、高动态仿人机器人等研究成果,发布了国内首款可跳跃、可适应多地形行走的开源鸿蒙人形机器人“夸父”,并在工业制造、商业服务、科研教育3大场景完成批量交付。

“穿山甲”:领跑国内商用服务机器人领域。从2006年成立至今,苏州穿山甲机器人成为了商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自2011年起,穿山甲专注于末端配送机器人和AI服务机器人的研发,并迅速在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如今,公司已经拥有300多项自主专利,机器人内置自研智多星(SmartStar)垂直大模型和DeepSeekAI大模型,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力量,产能和销量在全球范围内遥遥领先。

今天,穿山甲机器人已经走进了全国超过千家餐饮门店,并与美团、饿了么等平台达成了战略合作。公司最新研发的“飞毛腿”外卖机器人,将在今年四月小批量投放,预计五六月份正式大规模落地。

“知行”大负载机器人手:市占率国内第一。知行机器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研发生产出能够负载120公斤的重载机器人手。目前,知行机器人构建了机械智能、感知智能、驱控智能三大核心智能生态技术圈,推出了工业平动手、协作手、仿生手、重型手四大类别产品,累计获得超过150项知识产权,并在国内外大赛中荣获60余项奖项。

“灵猴”:向核心零部件世界级供应商迈进。苏州灵猴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相关零部件的研发工作,正在向成为智能制造领域核心零部件世界级供应商继续迈进。目前,灵猴正与智元机器人合作,其合作量产的智元机器人远征系列轮式人形机器人,投产不到半年时间,单月最大产能就达到200台,成为2024年国内量产最多的轮式机器人生产项目。同时,该款机器人已成功应用于多地数采中心。

锚定未来:构筑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

日前,苏州发布了一批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要素名单,包括常熟智汇未来具身机器人创新谷等8家“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特色产业园”,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国际联创中心等10家“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高能级创新平台”,江苏智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30家“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优质领航企业”,充分发挥优质资源引领带动作用,推进苏州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而在政策供给方面,苏州研究制定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努力建设全国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区和示范应用样板城市。

据介绍,苏州将以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为引领,坚持应用牵引、整机带动、软硬协同、生态培育的发展路径,紧扣具身智能自感知、自决策、自规划、自执行的技术特点,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整机、核心部组件的技术突破,加快实现产品供给、应用推广、产业集聚。

此外,苏州也定下具身机器人产业发展目标:到2027年,全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初步建立;重点培育3家以上拥有整机商业化量产能力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年产量达1万台;核心产业规模达100亿元,直接关联产业规模达300亿元,支撑机器人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在“大脑、小脑、肢体”等核心部组件领域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在制造、服务等领域实施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示范。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