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
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
最新的赛迪创新百强区(2025)名单
苏州市吴江区、吴中区
虎丘区、相城区四地上榜
分列第11位、32位、38位、79位
其中
相城区为首次跻身全国百强
城区是各类创新主体和服务资源、应用场景、配套要素等共同集聚、互动、合作的核心空间,是城市创新发展的主战场。本次评价构建了包含“创新生态、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成果”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除直辖市、国家级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外的地级市市辖区创新能力开展了全面评价。
吴江区:民企总量超10万家
吴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核心区,也是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宜居宜业福气满满的创新湖区。近年来,吴江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这一国家战略,全力实现破局与跨越。从打通地理上的“断头路”到破除制度上的壁垒,共同推进示范区资源整合、一体化共享及要素自由有序流动,在多个领域实现了深度融合。示范区建设五年来,吴江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154项,其中48项已面向全国复制推广。
创新能力是城区经济繁荣发展的“源头活水”。去年以来,吴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突破瓶颈,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到2024年底,吴江民企总量超10万家,形成了“4+2+1”产业体系,包括高端纺织、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四大千亿级主导产业,新能源、数字经济两大新兴产业和低空经济这一未来产业。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13%。建成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省级示范智能工厂15家、智能车间224个。累计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1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7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1654家,累计上市企业32家。
目前,吴江集聚了算力、算网、工业数据要素等优势资源,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中国移动长三角(苏州)汾湖智算中心、中国电信长三角示范区(吴江)算力调度中心正加快建设,智算规模达1400PFLOPS,未来总调度算力规模将超15000P。
今年2月,吴江发布了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技术创新、场景应用、要素供给、产业生态等方面推出十四条针对性政策,单项支持最高达1亿元。同时成立了总规模20亿元的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系列基金,涵盖多层次投资布局。发布吴江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到2027年,打造行业垂直大模型20个以上,打造30个示范性强、带动性广、显示度高的标杆应用场景,实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350亿元,培育约300家人工智能企业。
吴中区:机器人产业规模达1600亿元
吴中区紧紧围绕“天堂苏州·最美吴中”发展愿景,坚持“产业强区、创新引领”发展战略,做大做强“3+2+N”重点产业集群,构建一流产业生态,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吴中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702.5亿元、增长5.4%;工业投资160.2亿元、增长8.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900亿元、增长8%;获评江苏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27家,总量列全市第3、增速列全市第1;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累计有效高企1867家,四年翻了一番。
吴中区获批建设首批江苏省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1600亿元、增长16.9%。吴中入选江苏省首批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先行先试区,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规模达870亿元。今年,吴中区将全力打造更具显示度的产业集群,紧盯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风口,全力强链补链延链,着力壮大集群、丰富业态、提升质效。同时,用好苏州市人工智能(太湖)算力中心、华为(苏州)开发者创新中心、苏州工业软件应用创新中心等平台,加快“AI+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创新中心建设,推动星火·链网超级节点(苏州)正式运营。
虎丘区:
力争3年内引进创新人才超15万人
近年来,虎丘区(苏州高新区)产业体系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分别突破1400亿元和1500亿元,新能源及绿色低碳、光子及集成电路、医疗器械及大健康三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超30%。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等产业蓄势腾飞,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苏州高新区始终坚持“项目为王”,为高质量发展点燃“强引擎”。2024全年累计引入200个亿元以上项目。坚持“招大引强、培优育强”,目前,高新区已集聚超1800家国家高企、近2000家外资企业,超80家各类外资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超60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以及超百家院所平台。去年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家,位居全省第三、全市前列,新增上市企业3家,位居全市第一、全国各县区前列,入围省重大项目8个,连续两年列全市第一。
一手抓招商、一手抓营商。发布《苏州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4》,“拿地即开工”常态化推进,建成各类载体面积超700万平方米,国家级孵化器获评优秀(A类)数量列全市第一。以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民生保障吸引优秀人才和项目纷至沓来,截至2024年底,高新区各类人才总量达33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5.3万人。
苏州高新区还定下“小目标”,力争3年内新引进各类创新型人才15万人以上,这里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15.82件,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8倍,不断充盈着成果转化的“蓄水池”。
相城区:突破多个历史纪录
相城区以担当科技自立自强的地方使命为己任,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积极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努力走出一条创新型城区转型发展新路, 2024年,相城实现了建区以来百亿级产业项目零的突破、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精彩蝶变、近万亩供地的崭新历史纪录,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2025年,相城紧扣“抓项目、强治理、提质效”主线,大力推动集群融合、数实融合、两业融合,促进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跨越,打造更有韧性的现代产业集群;做强平台和企业两大主体,抓好高价值发明专利和有组织成果转化两大抓手,引入更多金融支持,推动各类科技服务业企业赋能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快推动由“创新”到“创造”的蝶变,建设更有活力的创新策源高地;做强要素保障,做细服务保障,做优生态保障,完成从“态度”到“温度”的升华,打造“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一流营商环境,厚植更有人气的发展热土。
来源:苏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