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国制造业正经历从“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在政策春风与金融活水的双重滋养下,民营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作为国有大行,邮储银行江苏省分行始终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以创新举措赋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近日,记者走进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斯顿”),探寻这家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背后的金融力量。
“强链补链”显担当,金融护航智能制造
在埃斯顿的智能车间内,第三代工业机器人正高效运转。从伺服驱动器到焊接机器人,这家扎根南京32年的企业,已实现从核心零部件到整线集成的全产业链布局。
埃斯顿自1993年落户南京以来,构建了自动化核心部件和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核心竞争力,成为中国首个以机器人智能制造为主业,业务覆盖欧洲、东南亚、美洲的中国智能制造品牌。
“我们的出货量从2020年的7000台跃升至30000台左右,离不开邮储银行的鼎力支持。”埃斯顿副总经理何灵军坦言。
针对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大、周期长的特点,邮储银行江苏省分行推出“强链补链延链”专项方案,2024年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新增超85亿元,增速达61%。其中,为埃斯顿量身定制的方案尤为典型。“邮储银行提供的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帮助我们进一步提升了研发效能,实现了技术突破。”何灵军表示。
科技金融破瓶颈,“小巨人”迎来大发展
在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邮储银行设立的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正成为科创企业的“加油站”。依托“技术流”“看未来”评价模型,该行对9800余家科技型企业实施差异化授信,破解轻资产企业融资难题。
“我们不仅是‘输血者’,更是‘陪伴者’。”邮储银行南京市江宁支行公司金融部经理康凯介绍道,针对像埃斯顿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银行特别创新并推出了一系列定制化金融产品。具体而言,银行在2022年12月提供了1亿元的资金支持,并于2023年1月追加了2亿元的投资,以助力该企业持续投入研发费用,确保其技术创新能够得到持续、强劲的支持。“目前埃斯顿研发人员占总人数的30%,研发费占比超10%,海内外团队同步攻坚研发难题,正是金融活水浇灌出的创新硕果。”何灵军介绍道。
银企协同谱新篇,共绘民营经济新图景
从自动化零部件到智能机器人,从长三角到全球市场,埃斯顿的成长轨迹折射出中国民营经济的韧性。而邮储银行的金融实践,正是新时代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的生动注脚。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与埃斯顿的战略合作,打破区域壁垒,探索跨境融资、绿色金融等新场景,互相支持,共同发展,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康凯表示。
在这场民营经济的春潮中,金融与实业的双向奔赴,正在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