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企观察|中亿丰控股集团:智造未来,重塑建筑业的DNA
江苏
江苏 > 苏州市 > 正文
站内

苏企观察|中亿丰控股集团:智造未来,重塑建筑业的DNA

4月1日,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办的“2025 江苏绿色低碳建筑国际博览会”在南京开幕,总部位于苏州相城区的中亿丰控股集团携旗下多家成员企业参展。作为“首批智能建造试点企业”代表,中亿丰以“智造谷”建造产业基地、“好房子”项目、中式超低能耗系统窗、智能施工升降机 2.0、建筑机器人等先进成果,全方位展示了其在智能建造、绿色建筑等领域的成就。

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许昆林亲临中亿丰展区进行参观指导,并对企业在智能建造、绿色建材、“好房子”等领域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中亿丰在推动江苏省建筑业转型升级中的示范作用,并鼓励企业以持续的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助力全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

至此,从苏州本土建筑商到“2024 江苏营业收入百强企业榜单”选手,再到全球智能建造先锋,中亿丰已重构建筑业底层逻辑,并在73年发展历程中成功走出了一条“破界共生”的创新之路。

图片来源:“中亿丰控股集团”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中亿丰控股集团”微信公众号

从“苏州二建”走向“中亿丰系”

中亿丰的基因里刻着苏州城市建设的年轮。

1952年,集团最初发端——“苏州市地方国营建筑公司”在古城墙根下成立,承建的苏州工人文化宫至今仍是令人称道的建筑典范。1979年,改革开放春风拂面,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苏州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也随之成立。2003年,时任董事长宫长义带领集团实现国企改制,转制当年即实现职工收入较往年接近翻番。

改制为因,改革为果。

2012年,苏州二建走过了国企改制后的第一个十年,宫长义没有安于现状,他以归零心态坚定地提出“二次改制”,开启了新一轮谋篇布局。2013年10月8日,公司正式更名“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完善组织治理结构,以全国视野布局区域市场,以全产业链思维丰富业态。

2019年,中亿丰未来建筑研发中心正式奠基,融合基建研究所正式成立。彼时,宫长义在奠基仪式上,郑重地向社会各界介绍了未来这片热土上拔地而起的建筑,将成为集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科技成果孵化、创业创新服务、空间运营投融资对接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科技产业园,旨在为苏州乃至长三角地区提供一个全方位、多要素、一站式的城市建设服务和资源共享平台。

2020年,中亿丰收购上市公司罗普斯金,并开启了“建造+智造+制造”三造融合新模式。

今时今日,中亿丰已是“脱胎换骨”。

作为江苏省首家获得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施工总承包“双特”资质的民营企业,集团业务覆盖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建设、建材工业、设计咨询、城建投资等领域,并获得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建筑业竞争力百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质量奖、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等殊荣,综合实力位列省建筑业百强企业第三位。4项詹天佑奖、16项鲁班奖、22项国家优质工程、3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以及数百项各类省市级工程类奖更是其实力证明。

苏州中心“未来之翼”钢结构穹顶、南京兴梅路跨秦淮新河大桥等超级工程,见证着中亿丰从“盖房子”到“造城市”的蜕变。

如今,中亿丰拥有完整的建筑产业链,具备为客户提供投资、设计、建造运维、更新等一体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目前,市场布局覆盖国内25个区域及越南、巴林、加拿大、泰国等海外城市区域,其中越南海阳电厂、加拿大五台山仿唐式大殿工程等一系列地标工程享誉全球。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向“走上去”——中亿丰的步伐从未停歇。

向“智”而行,绿色觉醒

中亿丰的智能建造革命始于对建筑业底层逻辑的深刻洞察。当传统工地还在与人力短缺、效率瓶颈作斗争时,这家苏州建筑企业已悄然开启数字化基因重组,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种下智慧的种子。

2017年3月,住建部专家组来到苏州,对由中亿丰承担的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苏州现代传媒广场工程进行验收。验收报告可见中亿丰的科技之力——项目以雨水回收系统、热能回收系统、水蓄冷空调系统等建筑业新技术中的34小项新技术和5项绿色施工技术,交出了足以让专家叹服的答卷。

彼时,一场建筑业的“绿色觉醒”才刚刚开始。

2023年1月15日,常熟市迎来了一场极具创新意义的沥青路面3D技术观摩会,地点选在了备受瞩目的黄浦江路东延二期工程。在观摩现场,参与者目睹了中亿丰城建的3D智能摊铺技术是如何改变传统路面施工的游戏规则。两幅道路的实体沥青路面通过两台智能沥青摊铺机的协作,实现了高精度的3D数字化建模。配置的智能测量机器人和机载控制系统,确保了摊铺机在全过程中的自动化操控。通过360°棱镜的实时三维空间定位,这项技术不仅提高了路面摊铺的精度与效率,还保证了路面厚度的稳定,完美符合设计标准。

同年,中亿丰以“能盖楼的机器人”火爆出圈。当央视镜头对准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二期项目时,公众直观感受到智能建造的震撼力:四轮激光整平机器人高精度完成地坪施工,墙面喷涂机器人替代高危高空作业,自动巡检机器人实时捕捉安全隐患。

至此,中亿丰带来的“智造震撼力”渐入佳境。

时间推进到2025年,中亿丰的“智慧大脑”DTCIM数字孪生平台已在苏州高铁新城显现实力。这个集成BIM、GIS和IoT技术的管理系统,不仅将28.9公里地下管网转化为三维数字资产,更通过实时数据联通破解了第三方施工导致的管线事故难题。在苏州北站综合枢纽建设中,该平台构建起智能建造全流程管控的数字底座,让分散的施工单元在虚拟空间实现精准协同。

从雨水回收系统的初次试水到数字孪生城市的全景构建,中亿丰正全力实现“建筑DNA”的重组。当机械臂的金属光泽与BIM模型的数字流光交相辉映,中亿丰手中的每一块智能砖瓦都在诉说着:智造未来,有着无限可能。

和合共生,美美与共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和合”二字承载着千年的智慧,既是人与自然共生的哲学,也是社会协同发展的密码。中亿丰集团将这一理念融入血脉,用行动诠释了传统智慧在现代商业中的生命力。

今年初春,一场跨越千里的合作在河南信阳落地生根。信阳市人民政府与中亿丰控股集团签署战略协议,以“绿色化、工业化、智能化”为方向,共同探索装配式建筑与生态家居的产业链协同。这场合作不仅是苏信对口帮扶的实践,更是一次理念的共振——中亿丰以“和合”为纽带,将长三角的创新基因与中原的资源禀赋深度融合。

若说跨区域合作展现了中亿丰的开放胸襟,其党建工作则彰显了红色基因与和合文化的深度交融。

宫长义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情怀始终根植内心并坚守如一,在中亿丰红石榴党建阵地,写着这样一句话: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发展的初心。这是宫长义的誓言,也是他三十余年,不变的奋斗坚持。他说,他是一颗石榴籽,他愿用毕生的奋斗,赴石榴花开之约。

在新疆克州,中亿丰的智能无人施工电梯亮相天山职业技术大学建设项目,用科技力量缩短了东西部基建差距;在苏州,“红石榴伙伴计划”组织霍尔果斯等地师生交流研学,让民族青少年在AI课堂与园林文化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更令人动容的是加拿大五台山大雄宝殿的建造——中亿丰匠人远渡重洋,用榫卯技艺在异国搭建起文化桥梁,让东方智慧与世界对话。

而今,中亿丰的和合共生理念早已超越商业逻辑,升华为一种文化自觉。在合作中创造价值,在担当中传递温度,让每一块砖瓦都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每一次握手都成为文明进步的注脚。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