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海上来,潮涌钟高新。4月10日,“钟联沪上 智启新程”2025常州市钟楼高新区(上海)招商投资推介会圆满举办。这场奔赴“江海”的招商引智,让钟楼高新区向各地客商递出一张“创新磁场·产业沃土·宜居新城”的烫金名片。中金资本、世邦魏理仕等40余家企业及金融机构代表云集,共同见证5个重点项目签约落户,为沪常产业协同写下钟楼高新区的生动注脚。
黄金区位赋能产业加速度
构建长三角“半小时经济圈”
从大运河畔直抵黄浦江边
钟楼高新区缘何能
让各地创新资源加速向钟楼集聚?
让外资企业纷至沓来?
让这里成为长三角的投资热土?
“因为这里有敢为人先的创新基因、能级跃升的产业动能,更有‘把企业当家人、把客商当亲人’的服务理念。” 钟楼区委常委、邹区镇党委书记、高新园管理办公室主任万建新说,这场双向奔赴的底气,来自历史渊源的延续传承,来自钟楼高新区的宽广平台,来自“超级码头”的战略资源。
钟楼高新区地处
上海、南京、杭州三大都市圈“黄金夹角”
构建了“空港+高铁+公路+水运”
四位一体交通网络
30分钟直达常州奔牛国际机场,1小时高铁抵沪,毗邻京杭大运河常州港,与上海外高桥港实现“一单制”,物流效率提升96小时。这种“上午下单、下午到货”的极致供应链响应,让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90%的采购需求实现本地化,成为吸引制造业项目的“强磁场”。
“我们看中的不仅是区位,更是这里‘全链条’的产业生态。” 无锡唯铬嘉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文君坦言,AIA. Engineering是印度耐磨介质上市公司,已经决定在钟楼高新区投资建厂,预计今年秋季试车生产。而选择钟楼高新区的关键就是“中国的生产线国产化率超95%,性价比比欧洲设备高30%,而钟楼高新区的响应速度更是‘加分项’——我们询问厂房配套的用电数据,当天就收到详细方案,这种效率让外方投资者吃下‘定心丸’。”
当天,氢燃料电池研发生产基地、精密汽车零部件制造等5个重点项目签约落户。其中,精密汽车零部件制造项目正是看重了钟楼高新区在50公里内集聚了动力电池、智能座舱、车规级芯片等完整产业链,形成“1小时产业圈”的能力与速度,这为企业节约大量物流成本与时间成本。
创新驱动激活产业新动能
点亮产业发展新图景
现代化厂房与江南水乡风貌
交相辉映
全自动生产线与生态绿道
无缝衔接
勾勒出钟楼高新区“创新高地”
与“诗意栖居”的双重底色
推介会最引人注目的环节,当属5个重点项目的集中签约。“这些项目涵盖氢燃料电池、第三代半导体、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是钟楼‘1+3+N’产业体系的重要拼图。”邹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曾令涛介绍,近年来高新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超10%,“四上”单位数量、固定资产投资、制造业投资三年翻番,此次签约项目将进一步强化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新能源材料等支柱产业,同时布局氢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赛道。
现场同步揭牌的
“常州钟楼高新区(上海)产业协同中心”
则标志着沪常合作进入新阶段
该中心将作为前沿阵地,聚焦产业协同、技术交流、资源共享,推动长三角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我们不仅要做‘招商引资’,更要做‘招才引智’‘招财引技’,让上海的科创资源与钟楼的制造场景深度融合。” 曾令涛说道。
真金白银打造 “强磁场”
铺就企业成长“黄金跑道”
随着《常州市钟楼高新区促进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在现场发布,一系列“干货”在活动现场引发热烈反响。这份“诚意满满的邀请函”聚焦科技型企业培育、高端人才引育、成果转化加速三大核心,推出一系列具体措施:针对初创型企业、研发投入等进行相关政策支持;配套“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800套高标准人才公寓……
“政策不仅‘输血’更‘造血’,从企业落地到成长壮大形成了全周期支持,切中了企业之需。” 世邦魏理仕执行董事华东区负责人陆韬点评道。目前,世邦魏理仕已经与东久(钟楼)智造园签订合作协议。
“我们打造‘建成一批、在建一批、储备一批’的空间矩阵,让企业‘拎包入住’不是梦想。”钟楼高新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蒋敏介绍,东久(钟楼)智造园、钟楼创新产业园等重点载体此次集中推介,其中东久智造园9.8万平方米双层厂房已竣工,配备20吨行车吊,可满足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多元需求;钟楼创新产业园预计今年6月交付,部分厂房实现“拿地即开工”“竣备即发证”,为企业节省60%以上建设周期。
政策赋能
让“上海高度”遇见“钟楼速度”
“从签约到量产,我们只用了3个月,这在行业内堪称‘奇迹’!”活动现场,福士汽车零部件(济南)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负责人魏忠宝的分享,成为“钟楼速度”的最佳注脚。作为首家落户钟楼的德资制造业项目,福士汽车见证了钟楼高新区“保姆式”服务:车间图纸所需的尺寸数据,政府20分钟内精准反馈;审批流程全程代办,企业“零跑腿”完成落地。“我们计划今年将产能提升2倍,把长三角客户项目全部落到钟楼。”魏忠宝的话语中满是信任。
这背后是钟楼高新区
“事不过夜”的服务理念
近年来,园区实现所有用地项目“拿地即开工”“竣备即发证”,审批时间压缩40%以上,回复企业最快做到秒回。“我们不仅是‘店小二’,更是‘合伙人’,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冲锋号’。”蒋敏说。
产城融合
在“有光的地方”筑梦未来
在产业硬实力之外
钟楼高新区的“能量魔方”
展现出宜居宜业的柔软身段
新孟河滨水步道、安基村运河灯文化、“十里八景”江南农居勾勒出“城市后花园”的诗意画卷;邹区中学、有光实验学校等13所名校,邹区人民医院与常州一院医联体,构建优质公共服务网络;融创龙映城、铂尔曼酒店等高端配套,泰富夜市、星光城商圈点亮“15分钟生活圈”,让创新动能与人间烟火在此共鸣。
数据印证着吸引力:
近三年,钟楼高新区累计招引19个用地类项目,总投资近150亿元,11个项目入选省市重大工程,恩都法、华腾等一批链主企业加速集聚。“我们正从‘地理相近’走向‘创新相融’,从‘产业协作’迈向‘生态共生’。”万建新的总结,道出了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层逻辑。 黄浦江的晚风拂过外滩,钟楼高新区的灯火正在大运河畔亮起。这场跨越江海的招商引智,不仅是一次项目签约的“成果展”,更是一次发展理念的“宣言书”——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浪潮中,钟楼高新区正以“超级码头”的担当,承接上海的“龙头辐射”,释放常州的“制造势能”,构建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共同体。
一个“近者悦、远者来”的科创新城
正张开双臂
迎接广大投资者
共赴“江海共荣”的时代之约
来源:常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