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一杯拜师茶,浓聚产才共兴新图景
江苏
江苏 > 徐州 > 要闻 > 正文
站内

睢宁:一杯拜师茶,浓聚产才共兴新图景

“师傅,请喝茶!”4月1日,位于松谷激光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车间里,来自江苏省江苏省睢宁中等专业学校电气专业的学生双手捧起茶盏,真诚敬向电装工序组长胡荣平。

氤氲茶香中,一场跨越车间与课堂的“双向奔赴”正式启程——当日,江苏省睢宁中等专业学校与松谷激光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基地、研究生工作站、教师实践教学基地三块铜牌在掌声中揭幕。

“第一次喝到徒弟的拜师茶,心情难以言表。未来,我会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能,帮助他们快速成长,更好开展工作。”当接受媒体采访时,胡荣平激动地说。

“三即”培养模式:学生少走弯路、无缝上岗

签约仪式刚落幕,生产车间已化作鲜活课堂。

一排排激光切割机吞吐蓝光,智能生产线轰鸣作响,学生们则细心观察着师傅如何一丝不苟地调试组装。“这里学到的实操知识,是书本里没有的。我一定向师傅好好学习,将来扎根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电气专业学生张宇攥着笔记本,紧盯师傅调试设备的每个动作说道:“书本上的电路图,在这儿变成了会‘呼吸’的机器。”

睢宁:一杯拜师茶,浓聚产才共兴新图景

这正是江苏省睢宁中等专业学校推行的“三即”培养模式:上学即上班、作品即产品、老师即师傅。该校机电工程系党支部书记代骞翻开学生实践手册,只见冲压件编号、质检数据与课堂笔记交错记录:“只有把企业实操过程中的技术标准直接嵌入课程,大家毕业后才能少走弯路、无缝上岗。”

政校企同频:为实体经济夯基立柱

“企业的技术瓶颈,就是我们的科研课题。”据了解,此次校企联动除了以现代学徒制“三即”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快速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同时,打造研究生工作站成为“产才平台”,让研究生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改研发、激活创新链,形成知识点后,再将前沿技术带回课堂;打造教师实践教学基地成为“产教桥梁”,助力专业课教师走进企业,在装配线上打磨教案,以干促学提升职教水平。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技术研发团队和高素质一线员工两个层面。通过与江苏省睢宁中等专业学校合作,一方面希望实现骨干工程师本地化,增强团队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产业工人基本素养,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承接高端产品转移奠定基础。”松谷激光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运营副总张刘介绍了合作初衷,企业既希望实现骨干工程师本地化,又能批量培育“知工艺、懂操作”的产业新军。

睢宁:一杯拜师茶,浓聚产才共兴新图景

睢宁:一杯拜师茶,浓聚产才共兴新图景

满足企业渴求的研发强将与一线尖兵,这恰与睢宁县委、县政府持续深化“政校企”协同机制同频。据了解,当地以校企联动形式,建立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打通企业技术人才到校任教的绿色通道,构建蓝领荣誉体系,让技术人才享有与学术人才同等的社会地位,让更多企业加入产教融合的生态圈,通过政校企三方携手共同绘制教育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教育的良性发展途径。

产才共兴:激活县域发展新引擎

作为睢宁现代学徒制试点,机械、机电和电气三个高职专业已启动“订单班”,首批学生将在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双师”培养下成长,接下来,“学校+企业”还会为地方培养更多高技术技能人才。

睢宁:一杯拜师茶,浓聚产才共兴新图景

“江苏省睢宁中等专业学校与松谷激光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的此次合作,标志着政校企三方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将为睢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江苏省睢宁中等专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李国君抚摸着基地铜牌介绍:“此次合作是学校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践行‘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里程碑。下一步,学校将以三大基地为载体,持续拓展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为睢宁县智能制造产业培育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杯拜师茶的浓浓温度,正化作产才共兴的澎湃动能,为县域实体经济注入“教育+科技+人才”的创新基因。可以相信,在政校企协同催化下,未来更多的智能制造企业将在睢宁县加速聚集。

(拾冠之、武佩剑、陈琛、龚玉)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