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种装备制造领域,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伦哲”或者“公司”)曾以“高空作业车龙头”的身份闪耀资本市场。据最新公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全年营业收入达到15.91亿元,同比增长17.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4亿元,同比增长8.64%。
从数据表面看,成绩可圈可点,公司似乎正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当投资者将目光投向核心指标,管理层喊出“三年业绩翻两番”的目标时,一场关于企业未来战略与具体经营走向的碰撞,引人瞩目。
“三年业绩翻两番、再造一个海伦哲”
2023年,海伦哲在制定三年发展战略规划(2023-2025年)时提出:2023年、2024年、2025年的净利润相对于2022年度增长率达到175%、285%、439%,瞄准“三年业绩翻两番、再造一个海伦哲”目标,打造成行业知名的特种智能装备制造领军企业。
以2022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73万元为基数测算,2023年、2024年、2025年的净利润目标值需达到2亿元、2.8亿元、3.92亿元。2024年,海伦哲实际完成2.24亿元的净利润,与“三年业绩翻两番”的2.8亿元目标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从2024年年报来看,公司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能否完成“2025年3.92亿元净利”目标,还得打一个问号。
营收增长,为何难解“失血”危机?
目前,营收实现持续增长的海伦哲,在存在毛利率差异、净利润持续性、应收账款风险等经营层面的问题,都需要管理层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从产业纵深来看,特种装备制造行业本就面临回款周期长、应收账款占比高的特性,年报显示,海伦哲在资产、负债重大变化方面均亮起了红灯:2024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10.44 亿元,坏账准备余额1.00亿元,账面价值9.44亿元,应收账款较上年末增加52.24%;另外,公司短期借款较上年末增加69.45%,资产负债率提升至40.43%;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6680.1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02亿元,降幅达119.91%。
以上数据与全年营业收入17.69%的增速,形成鲜明反差,现金流持续“失血”,导致企业在现金流、客户信用管理、回款效率上,存在隐患。
再看同样不容忽视的坏账风险。以海伦哲与巨能伟业的往来账款为例,此前应收巨能伟业资金拆借款0.95亿元,已计提坏账准备0.67亿元。尽管海伦哲管理层认为巨能伟业经营逐渐向好,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充分,但因为收益预期难料,让应收账款回收始终存在不确定性。
尤其是2024年应收账款周转率有所下降,回收周期延长,显示出公司在催收账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如果无法按时足额还款,海伦哲将面临资产减值损失。
“危”中寻“机”的海伦哲
海伦哲作为徐州本土的上市公司,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当地就业、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然而,公司目前的财务现状、发展瓶颈,与地方所寄予的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期望相距甚远。当前,如何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提高盈利能力,成为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专用车辆领域正朝着智能化、新能源化方向快速发展。虽在公司传统业务领域有着一定的市场份额,面对市场竞争加剧、技术迭代加快等挑战,海伦哲在新兴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与行业领先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实现成功转型,也是海伦哲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海伦哲在尝试布局新的增长点,例如拟通过股权并购取得湖南华汛控制权,希望借助湖南华汛在应急供排水领域的技术先发优势和实战经验,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下一步,在海伦哲这场关于增长与风险的思辨中,不仅关乎企业自身命运,更反映出其制造业转型的深层逻辑:要想在2025年及未来成功破局,必须正视经营问题,优化板块结构、加快转型步伐,真正避免重蹈“增收不增利”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