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系列之《四枚印章镌刻天坛的时空密码》
江苏
江苏 > 徐州 > 正文
站内

天坛系列之《四枚印章镌刻天坛的时空密码》

天坛中轴线文化是北京中轴线的瑰宝,以南北向1200米主轴线贯穿,建筑“北圆南方”,体现“天圆地方”宇宙观。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沿轴分布,象征皇权与天道联结。声学奇迹如回音壁、三音石,展示古代声学智慧。文化上,中轴线布局体现“天人合一”哲学,融合礼制、天文与声学,兼具历史研究价值与现代旅游体验,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璀璨明珠。

在北京中轴线的南端,天坛公园内,四座古老的祭坛静默地矗立着。它们分别是祈年殿、圜丘坛、先农坛和神仓,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完整礼仪空间。而在这庄重的祭坛之外,四枚精致的印章如同一个个时空胶囊,镌刻下天坛的历史文化密码,成为连接古今的桥梁。

天坛系列之《四枚印章镌刻天坛的时空密码》

▲中钢集团 大众篆刻爱好者集体

南郊祭天,天人合一的古老传统

在中国古代,皇帝作为“天子”,承载着沟通天地的重任。天坛的选址,正是遵循了“南郊祭天”的传统,位于北京城南,与先农坛以中轴线呈东西对称布局。这一布局,不仅体现了对礼仪的尊重,更寓意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中钢集团大众篆刻爱好者集体创作的“南郊祭天”印章,虽由现代人之手制作,却承载着古老的仪式:“南郊祭天”。印章的材质,虽为现代玻璃微珠,却仿佛能折射出古代祭天时的庄重与虔诚。它光滑细腻的材质,与天坛内那古老的石砖形成鲜明的对比,却又在某种意义上诉说着相同的语言——对天地的敬畏与感恩。

冬至祭天,岁时节令的庄重仪式

冬至,这个在二十四节气中占据特殊地位的节日,自古以来便是祭祀神灵、祈祷丰收的重大时刻。明清两代皇帝,每年冬至日都会在圜丘坛举行祭天大典。那一天,圜丘坛上香烟缭绕,礼乐声声,皇帝身着祭服,虔诚地向天神祈祷,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国家安宁。

以鸟虫篆字体设计的“冬至祭天”印章,笔画曲折婉转,形如鸟虫,寓意着生命的灵动与自然的和谐。作者国网山东电力威海公司周威涛选择琉璃材质,仿佛能折射出冬至日那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人们的心田。而边款上简洁明了的文字,则让人在欣赏印章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冬至祭天的文化内涵。

天坛系列之《四枚印章镌刻天坛的时空密码》

▲国网山东电力威海公司 周威涛

祈年殿,祈谷丰收的庄严殿堂

祈年殿,这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建筑,是天坛的主体建筑之一。它是皇帝孟春祈谷的专用建筑,殿宇的圆形结构象征天圆地方,三重檐的设计代表天、地、人三才的和谐统一。每年正月,皇帝都会在这里举行祈谷大典,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祈年殿”印章以陶瓷为材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祈年殿的轮廓。陶瓷作为中国传统的工艺材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边款上刻着“孟春祈谷的专用建筑”,作者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艾籽彤简洁明了地介绍了祈年殿的用途。而陶瓷的质感,则仿佛能让人触摸到历史的厚重,感受到祈年殿所承载的庄严与肃穆。

天坛系列之《四枚印章镌刻天坛的时空密码》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 艾籽彤

圜丘坛,天地分祀的神圣场所

圜丘坛是明清两代皇帝冬至祭天的场所。它的设计充满了对数学的巧妙运用,坛面、台阶、栏杆的石制构件均取九或九的倍数,即阳数,用以象征天。圜丘坛的中心是天心石,站在上面高喊或敲击,声音会从四面八方传来回音,仿佛天籁之音,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

国网江苏电力南通供电公司李夏荣创作的这枚印章,以人造大理石为材质,用激光刻制而成。人造大理石表面光滑平整,适合刻制精细的图案和文字。让人在欣赏印章之美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圜丘坛的历史背景。而激光技术的应用,则使得印章的刻制更加精准,每个细节都清晰可见。

天坛系列之《四枚印章镌刻天坛的时空密码》

▲国网江苏电力南通供电公司 李夏荣

四枚印章,串联起天坛的文化记忆

这四枚印章,虽然材质各异、工艺不同,但它们共同承载着天坛的历史文化记忆。从“南郊祭天”到“冬至祭天”,从“祈年殿”到“圜丘坛”,每一枚印章都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种文化的传承。它们静静地诉说着过去与现在,让人们在欣赏篆刻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天坛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

在天坛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四枚印章如同一个个时空胶囊,将天坛的历史文化密码镌刻于方寸之间。这四枚印章成为连接古今的桥梁,让更多的人了解天坛、爱上北京城。同时,也会有更多的现代科技手段和新材料、新工艺被应用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4月30日,这四枚印章将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印记北京中轴线——大众篆刻作品展(上海巡展)”中展出。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