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在睢宁县张尹村,果农宋之义在自家六亩苹果园中忙碌着,清晨阳光倾洒,他手中的授粉工具在花蕊间轻点,细微声响交织出春日希望的乐章。
52岁的宋之义种植苹果树已有十年。“去年这片园子挣了五万元,平均一亩地近一万元收入。”宋之义笑意盈盈,丰收的喜悦藏在每一道皱纹里。
他的果园里,早中晚熟品种的苹果树错落有致,其中鲁丽、华硕等品种最是市场宠儿。今年为求更好的收成,他从4月7日起就开始了授粉工作,每日在果园忙碌超过十个小时,如今授粉已近尾声。
张尹村的苹果树种植史可追溯至1958年,那时村子属于果园场,种了国光、元帅等老品种。但随着市场需求更迭,传统品种渐显颓势。该村副主任张武介绍,老品种苹果酸度高、产量低,一亩地产量仅两三千斤,储存期还短。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如今,张尹村全面换上鲁丽、华硕和早熟富士等新品种,产量大幅跃升至每亩万斤左右,糖度提高、口感更佳、储存期变长,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销售渠道的开拓,进一步促进了张尹村苹果产业的腾飞。过去果农依赖线下批发商,苹果价格波动大、销售范围受限。如今,互联网东风助力,果农们借助电商直播,将新鲜苹果销往全国各地;同时吸引了南京、上海等地商超前来采购,拓宽了线下渠道。
据了解,姚集镇借助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提档升级沿线果树产业,打造省级果树科技示范基地,全力提升果品品质与产量,并注册“丰姚”品牌。目前,全镇苹果种植面积约4600亩,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辐射带动周边果农走向富裕。
(周杨、洪洋、朱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