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个簪花和我的汉服多搭!”“好看!再往墙左站点,笑一笑。”几句欢快的话语从耳边传来,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满是热闹的气氛。
穿着汉服的游客正在青砖黛瓦的古街巷中拍照,清脆的快门声中,定格了她们在徐州的旅行记忆。
簪花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头饰文化。在汉代,簪花成为妇女普遍服饰。两汉女子常以鲜花插于发鬓,兼具装饰和民俗意义。2008年,簪花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天气回暖,美丽的簪花+汉服逐渐成为许多姑娘的心头好。
花下微笑、漆扇摇摆,“簪花姑娘”们漫步彭城七里,穿着汉服的游客来来往往,与传承千年的汉风撞了个满怀。
古今相融:古韵街区与汉服体验店
“现在天气暖和了,来租赁汉服的游客很多。”“才一会儿,就租出去5套了。”“春天可以说是穿汉服的最好季节了,风景好,温度也适宜。”
在回龙窝、户部山等地一些提供租赁服务的汉服体验店、摄影店,许多店主反馈生意不错。
在体验馆,一层的化妆区域和二层的汉服、簪花编制区域均已满座,几位化妆师忙得不可开交。她们将头发往脑后梳拢好,扎上头绳,盘成近似圆形的发髻,中间横插上骨簪。接着插上一朵朵不同颜色的鲜花或绢花,一圈一圈地缠在发鬓上,然后用边花、小花依次装饰,一个完整的簪花围才算完成。
采访过程中,店铺内预约的手机铃声响个不停。“需要预约吗”“多早排队可以化上妆啊”“今天还能预约吗”……咨询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而汉服体验馆负责人对这种情况已经习惯,一一耐心解答电话里的问题。
据了解,户部山、回龙窝属于汉服业态比较集中的区域,汉服店铺在10家以上,涵盖平价、高端多种选择,款式丰富,能够满足游客需要。
众多汉服店扎根、穿汉服游客纷至沓来的答案,就藏在城市的肌理之中——彭城七里,成为汉服的天然绝佳“背景板”。
霓裳舞动:丰富多彩的汉服活动
“两岸青年汉服推广交流活动”在回龙窝成功举办,徐州地铁推出“穿汉服免费乘地铁”活动,“银发生辉·国潮汉风”汉服巡游在回龙窝举行……
精彩纷呈的汉服活动,在云龙此起彼伏地上演。穿着汉服游云龙,既是游客心向往之的文化追寻,亦是城市张开双臂的诗意邀约。
“我以前参加过其他城市的汉服节,那里只有节日当天才有穿汉服的氛围。其他时候,路上穿汉服的特别少,也没有什么配套活动,体验感比徐州差远了。”在户部山街区,同样是佩戴簪花、身着汉服的河南游客马向阳说道。“这里好像天天都是汉服节,尤其是回龙窝、户部山这种地方,穿汉服的游客十分常见。”她的同伴张敏笑着补充。
近年来,徐州的汉服热早已突破节庆限定,演变为全民参与的文化日常。
身着簪花汉服赏花踏青、观彭城风华、逛崔家大院、看国潮演出、体验非遗技艺……已经成为市民和游客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内,汉服主题研学、汉服体验活动更是频繁举办。
“我之前在云龙区图书馆看过一次汉服展,印象很深。”中国矿业大学的徐音回忆道,“模特们身着各个朝代的汉服轮番上场展示。我从中学到了好多汉服知识,现在自己也买了好几身。”参与过多次汉服活动的她笑着说。
汉风浓厚:汉文化刻进城市基因
“汉文化景区、汉画像石艺术馆……我来徐州玩三天了,我感觉徐州与‘汉’相关的元素特别多。”大龙湖畔,佩戴簪花、身着汉服,来自江西的游客王歆元说,“你看,那边还有汉源大道。”
感觉身边处处都有“汉”元素的王歆元,只是众多来徐游客的一个缩影。
作为刘邦和众多汉初贤臣良将的故乡,“汉”是镌刻在徐州这座城市里的文化密码。
汉高祖刘邦即位第二年(前201年),封同父异母弟刘交为徐州第一代楚王,将彭城的经济、文化推向鼎盛,也让这片土地在岁月荏苒中留下了大量汉文化遗存。
狮子山楚王陵的诸侯王墓大气恢宏,徐州博物馆中的金缕玉衣巧夺天工,汉画像石上的车马出行图雄浑威武……每一处遗迹都是传承至今的汉代史诗。
汉源大道、汉风路、汉桥……行政区域名、路名、桥名等与“汉”相关的地名在徐州数不胜数,早已和徐州市民的生活紧密关联,也让外地游客认识到弥漫城市之中的汉文化。
夜幕之中,有冉冉升起的烟火气,游客们沉浸在烧烤的香味里,满载历史的汉画像石上,也早已刻下烧烤的场景。
大龙湖畔,经常举办的风筝节、风筝市集活动,既是徐州市民的休闲爱好,也呼应着两千多年前,韩信、张良通过风筝奏响“四面楚歌”的传说。
“汉”这个字,几千年来在徐州的城市中落地生根,处处皆是。
回龙窝中古巷蜿蜒,穿着汉服行走其中,仿佛回到古徐州;户部山上青砖灰瓦,衬得汉服衣袂愈发清雅,移步间仿佛穿越古今;簪花下姑娘们的笑容,在焕发时代光芒的彭城七里愈发美丽……
古建筑与古街巷景区,无论是修缮保留的历史遗存,还是易地重建的仿古建筑,皆严守古制,还原历史本真。
这既是传承文化、尊重历史的体现,也为穿汉服的游客提供了一个适宜的时空场域。
当汉服的宽袍大袖拂过彭城七里的旧街古巷,当美丽的簪花和春日的海棠花相映成趣,传统文化便完成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
从历史遗迹里的文化珍宝,到街巷市井中的生活美学,汉文化的厚重底色,掀起汉服热的浪潮。这里不仅是汉服爱好者的热爱之城,更是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样本——每一位身着汉服的游客,都在以行走的姿态,描绘着云龙区人文经济的新图景。
今年国务院工作报告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首要任务。
云龙区2025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动员全区上下锚定“在城区经济发展上争先创优”目标,高质量打造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消费是最终需求,既关系着经济发展,也关系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云龙是徐州传统商贸大区,同时也是文旅资源最丰富的城区。2024年,云龙区打响“汉符”“云铢”等IP品牌,文旅消费规模保持全市第一。2025年,云龙区将抢抓国家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等政策机遇,持续抓好消费提质扩容和文旅融合,推动“彭城七里”五一示范节点开放、十一全面开街,大力发展演出、赛事等流量经济,接续开展“云龙消费吧”“首店报到”等活动,以丰富品质化消费供给来挖掘需求增长点,让“簪花姑娘”不断火热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