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银行发布2024年年报暨2025年一季报:稳健经营做优做强,干字当头再创实绩
江苏
江苏 > 财经 > 正文
站内

南京银行发布2024年年报暨2025年一季报:稳健经营做优做强,干字当头再创实绩

4月21日,南京银行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深刻变化的经营形势,作为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南京银行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深入践行价值创造理念,全面夯实经营基本盘,持续释放改革效能,着力增强发展韧性,实现了规模、质量、效益的均衡提升,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巩固延续。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该行资产规模超2.5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25%;负债规模超2.3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41%;营业收入达到502.73亿元,同比增长11.32%,增速领跑万亿规模上市银行;归母净利润201.77亿元,同比增长9.05%,保持较高增幅。整体看,南京银行交出的这份业绩答卷,可谓厚实提气、成色十足,彰显了该行新一任领导班子带领全行担使命、抓改革、开新局的高质量发展生动实践。

经营业绩稳健增长,高质量发展成果显著

过去一年,在低利率、低息差的经营挑战下,南京银行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把发展作为最大的确定性,坚定不移推进稳经营、提质效、促转型、增动能,取得了好于预期、好于市场的经营业绩。稳健的经营底色、精进的质量效益、强劲的发展韧性,成为诠释这份优异成绩的最佳注解。

“稳”的基础持续筑牢。截至2024年末,南京银行总资产跨过2.5万亿大关,达到2.59万亿元。存款规模超1.4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68亿元,同比增长9.26%。贷款规模超1.2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73亿元,同比增长14.31%。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突破500亿元和200亿元,双双站上新的台阶。不良贷款率0.83%,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连续15年保持在1%以下。拨备覆盖率335.27%,风险抵补能力充足,稳健经营的基本盘进一步打牢。

“优”的质态全面提升。统筹做好高收益资产投放和高质量负债拓展,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得到持续优化。资产端,强化大类资产配置和组合管理,贷款和垫款等核心资产占比同比提升0.65个百分点,生息资产收益率保持合理水平;负债端,大力拓展低成本核心负债,增加多元化负债来源,中长期负债成本持续压降,付息负债付息率不断走低。2024年末,该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2.97%、0.83%,处于合理区间。净息差1.94%,保持在行业较好水平。资本充足率13.72%,同比上升0.19个百分点。成本收入比28.08%,较上年末下降2.39个百分点,经营效率持续提升。

“进”的势头强劲有力系统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加力对“两重一薄”、新质生产力等领域的信贷投放,贷款增速高于资产增速1.06个百分点,存贷比连续三年保持上升。加速扩围积存金、柜台债等财富管理新赛道,战略业务、重点业务发展实现量质并进。客户数量稳步增加,启动价值客户倍增计划,公司价值客户超1.6万户,零售价值客户超302万户,新增代发企业客户1.1万户。盈利能力不断攀升,去年该行营收、净利连续四个季度保持同比正增长,且增幅逐季提升,“正U型曲线”不断向上延展,内生增长动能充沛。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4.62%,非息收入保持较高贡献度,占比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

进入2025年一季度,南京银行继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经营业绩保持平稳增长: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6.71%至2.76万亿元,存款、贷款规模较年初分别增长10.77%和7.14%。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1.9亿元,同比增长6.53%,其中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17.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1.08亿元,同比增长7.06%,营收净利继续延续双增态势。同时,资产质量继续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0.83%,与年初持平;拨备覆盖率保持在320%以上,风险抵补能力较强。从一季度的业绩表现来看,南京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增长动能十分强劲,为全年经营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服务国家战略大局,推进“五篇大文章”见力见效

主动担当使命,深度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南京银行把经营着力点放在服务实体经济上,深入落实稳经济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强化高质量金融供给,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力经济回升向好。把握金融发展规律和工作特征,创新构建“六个一”工作机制,系统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调优资源配置,使之与国家战略导向、经济转型方向更加适配。截至2024年末,该行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普惠小微等重点投向贷款增速分别达到37.55%、25. 20%、15.86%,总量占全部贷款比重进一步提升。

科技金融以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线,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南京银行充分发挥科创银行的先发优势,专营模式升级迭代至4.0,构建面向科创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服务科技企业超1.7万家,提供信贷支持1272亿元,江苏省内专精特新企业对接服务覆盖率达50%。以“融资—融智—融商—融生活—融无限”为标志的“五融”服务生态打造积厚成势,围绕客户差异化需求,加快向“资源协同整合方”的身份转变,推出全新产品“科创鑫贷投”“科担贷”,发布“政银园投”金桥方案试点,完成多单具有市场引领效应的创新业务,包括江苏首批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创票据等,标准化产品“鑫e科企”服务覆盖超2.3万户。

绿色金融强化创新能力打造,构建完善“1+3+X”发展体系。发布南京银行绿色金融战略发展规划,围绕绿色产业、传统转型、专项概念三大场景,创新生态金融产品,落地长江环境综合治理类模式首笔项目贷款,“产品碳足迹挂钩”贷款、航运企业转型金融贷款等多笔创新业务实现江苏省内首发,以多元服务满足绿色企业融资需求。截至2024年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超2216亿元,较年初增长25.20%,连续七年保持20%以上增速。

普惠金融深化数智驱动,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可及性。落细落实小微企业协调融资机制,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加大服务下沉和市场覆盖。持续推动模式创新和产品升级,用好用足无本转贷等政策支持,“鑫e小微”产品货架不断丰富,服务客户超11万户。截至上年末,该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近3250亿元,有贷户超4.9万户,普惠、涉农重点领域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5.86%、22.30%,全面完成“两增一优一稳”的监管目标要求。

养老金融加快谋篇布局,优化一揽子养老服务组合。聚焦养老金金融和养老服务金融两大方向,持续打磨系统功能、产品供给和渠道拓展,对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养老金融需求。积极参与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加快投放商业养老金产品,健全个人养老金全链条服务体系,个人养老金开户数和缴存规模稳步增长。

数字金融深度融入场景建设,高效赋能业务拓展。沿着标准化、线上化、统一化、智能化的演进方向,建强数实融合、数字赋能、数据底座。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和数字化人才储备,信息科技投入连续三年保持稳定增长。积极拓展政务、物业、学校等高频民生场景,支持打造“鑫e政务”“鑫云e链”等多个标准化产品,全年落地204个场景项目,批量获客活客效率大幅提升。

战略业务均衡发力,客户经营能力全面提升

2024年,面对日趋激烈的同质竞争,南京银行厚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追求长期主义,深化客群经营,三大战略板块业务更加多元均衡,价值创造增长空间进一步打开。

对公业务锚定服务实体经济,加大信贷资源投放。2024年末,该行对公贷款总额超9360亿元,较年初增长14.86%,成为带动利息净收入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围绕江苏省“1650”产业体系及区域特色产业,该行配置专项信贷额度,通过创新场景产品,多层次、多渠道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投行业务保持市场领先,实体类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量增长超60%。强化提升科技金融特色竞争力,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超1270亿元,客户数较年初增长超30%。国际业务增长迅速,服务客户数超1万户,增幅超50%。普惠金融扩面增量,贷款余额1344亿元,服务客户超4.56万户,服务实体经济实现质效双升。

零售业务深化战略转型,与客户共享价值创造。把握财富管理的时代机遇,管理零售客户金融资产规模(AUM)超8260亿元,同比增长12.77%。强化财私一体化管理,推动客户价值跃迁,私行AUM同比增长15.53%。积极支持扩大内需和提振消费,持续丰富零售产品体系,个人消费贷款和经营性贷款余额超227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78%。南银法巴消金公司贷款规模全年增长192亿元,增幅达61%,迈入行业第一方阵。

金融市场发挥多牌照业务优势,打造多元业务增长点。2024年,资产托管规模达3.4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5.59%,托管中收同比增长超28.69%。响应居民和企业财富管理的多样化需求,大力发展黄金积存、柜台债等业务品种,柜台债业务交易量城商行排名第一,新的利润单元“多点开花”。集团协同发展成效显著,南银理财资产配置能力大幅提升,产品规模超4730亿元,较年初增长26.62%,规模稳居城商行理财子公司前列;鑫元基金规模效益同步攀升,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围绕更好服务客户,推动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和职能优化。在总行新设了科创金融部、国际业务部,将战略客户服务移交投资银行和战略客户部,调整和设立零售信贷和信用卡部、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部,通过激发活力、打通资源,细化分工、强化协同,优化运营、提升效率,全力提升客户服务的精度和实效,助力客户实现更大价值成就。

南京银行稳定增长的规模效益,稳健均衡的经营范式,也映射在股东权益和资本市场表现上。2024年,该行股价累计上涨57.96%,排名A股上市银行第5位。持续稳固良好的投资价值进一步提升股东和投资者的预期,大股东纷纷出手增持,法国巴黎银行、江苏交通控股、东部机场集团投资公司等主要股东全年累计增持超70亿元,在A股上市公司中名列前茅。基本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分别为1.83元和14.33元,均实现稳步上升。分红方面,在中期分红37.1亿元的基础上,年末拟再度拿出分红23.44亿元,合计占归属公司股东年度净利润的30%。自上市以来,南京银行已累计分红近460亿元,派息率维持在30%以上,近三年累计分红超171亿元,实现了让投资者分享发展红利、共享发展成果的价值回报承诺。

步入2025年,“十四五”规划收官在即,南京银行高质量发展也迎来攻坚之年、实干之年。该行表示,将继续秉持价值创造理念,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核心导向,全面推进实施自身战略规划,做深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着力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始终为股东谋利润、为客户谋价值、为社会谋福利、为员工谋发展,在加快打造国内一流的区域综合金融服务商过程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金融强国建设贡献更大金融力量。

资产质量稳固优异,经营基础更加安全牢固(2024年年报)

风险防控是银行经营的永恒主题。南京银行坚持“优化风险管理,增进价值创造”的风控理念,构建覆盖经营管理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全面风险管理水平。强化授信全流程管控,推进风险早识别、早处置、早化解,稳妥有序做好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风险化解,确保业务连续性和经营的平稳运行。

2024年,南京银行大力实施智能风控体系打造,将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嵌入业务场景,推动授信审批垂直化改革试点落地,优化审批流程。截至2024年末,该行贷款不良率0.83%,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延续了多年以来的良好表现。逾期贷款占比1.27%,较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35.27%,贷款减值准备余额近350亿元,风险抵补能力稳定在较好水平。

纵观A股上市银行,南京银行资产质量长期处于城商行第一梯队,不良贷款率连续15年始终保持在1%以下,稳健的风险管控能力成为该行穿越周期、行稳致远的有力支撑和重要法宝。

数字化转型蹄疾步稳,科技赋能提升服务质效(2024年年报)

南京银行主动拥抱技术变革,紧跟金融科技发展趋势,明确“AI+金融”的发展路径,全面赋能模式创新、产品升级和流程优化,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为可持续发展增添活力。

持续完善大模型和智能体应用体系,打造营销大脑和产业大脑“双脑数字引擎”,构建产业链图谱和客户全景画像,完成65条核心产业链和超百万企业动态数据库建设。充分发挥大模型精准洞察优势,为企业潜在融资匹配智能方案,推动客户服务升级和价值提升。

依托线上化能力建设,加快布局客户生态经营。围绕运营流程和客户旅程,持续丰富数字化产品供给,优化“一键接入、全渠道联动”的一站式金融服务,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鑫e小微”“鑫e科企”等超20款对公产品实现全流程线上化,“鑫福薪”全面融入客户日常生态场景,数字化转型成果持续涌现。手机银行月活客户规模 (MAU) 突破228万户,同比增长超22%,客户体验持续改善。

激发组织变革活力,构建客户生态服务新优势(2024年年报)

客户是生存之本,为客户创造价值,是银行提升价值创造的链条开端。近年来,南京银行不断厚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协同推动机制创新、服务创新、渠道创新,深化客户经营,在为客户、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增值。

去年,该行针对公司金融和零售金融两大板块,进行了新一轮组织架构改革。从变化来看,新增设立科创金融部、国际业务部,将战略客户服务移交投资银行部和战略客户部,在构建特色化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客户分层分类服务体系。同时,零售信贷和信用卡部、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部的调整和设立,也体现出该行致力于优化客户旅程、提升客户体验的服务策略。

未来,南京银行各业务板块将形成“1+N”的组织架构,由一个板块牵头统筹部门和几大业务单元构成。这种多业务单元的模式,通过细化管理分工、增强部门协同,进一步打通资源配置,能够更好发挥对客服务的整体优势,形成多元化的利润单元,为业务稳健均衡协同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经营效益向上向好,资负结构持续优化(2025年一季报)

今年以来,银行业低利率、低息差的经营挑战仍在延续,同业竞争和异业竞逐更加激烈,南京银行积极调整优化经营策略,统筹做大高收益资产投放、做强低成本负债拓展、做优体系化客户服务,维持净息差较好水平,全力巩固和增强经营向上向好态势,继续向市场交出一份优异答卷。

资产负债稳步攀升。截至一季度末,南京银行资产总额超2.7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738亿元,增幅6.71%。贷款规模超1.3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14%。其中对公贷款增长8.75%至10181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关口。存款规模超1.6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77%。其中活期存款较年初增长14.04%,涨幅高于定期存款4.16个百分点,在全部存款中的占比较上年末提升0.63个百分点。

经营效益韧性增长。今年以来,南京银行优化贷款投向,提升核心高收益资产占比,大力改善负债成本,稳住净息差表现。一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41.9亿元,同比增长6.53%,其中利息净收入77.5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7.80%,在营收中的占比提升5.22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1.08亿元,同比增长7.06%。成本收入比23.80%,较年初下降4.28个百分点。

资产质量延续优异。南京银行持续加强风险管控,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资产质量主要指标保持稳定。截至一季度末,不良贷款率0.83%,拨备覆盖率323.69%,在上市银行处于较优水平,风险抵补能力充足,安全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主动担当金融使命,服务国家战略大局(2025年一季报)

围绕主责主业,南京银行始终牢记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发挥自身优势,统筹用好信贷、债券等各类融资工具,把服务重心放到支持实体经济上来。顺应国家战略需求,加大对“两重一薄”领域的信贷投放,强化对“两重两新”、新质生产力等领域的金融支持,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实体经济金融服务质效成色十足。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南京银行对公贷款余额10181亿元,总量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较年初增幅8.75%,超过全部贷款和总资产增速,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扩大。其中,科技金融、绿色信贷、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分别增长13.24%、11.96%、9.25%,均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日,南京银行新出台四个方面十三条举措,聚力支持民营经济和制造业企业,采取加大资源倾斜、升级服务举措、创优金融产品等举措,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持续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截至一季度末,该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超2270亿元,较年初增长8.46%;民营企业客户数较年初增长2519户,增幅9.95%。

扩大内需和提振消费被列为今年政府工作十项任务之首。南京银行积极响应政策要求,推出金融助力提振消费二十条举措,创新产品服务体系,深耕消费场景生态,重点激发民生领域消费活力。一季度末,该行零售贷款余额超327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近80亿元,其中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金融贷款合计增长超35亿元。

保持战略定力,擦亮五张银行名片(2025年一季报)

南京银行在新一轮五年战略规划中提到,将继续遵循国家战略指引,结合经营区域特征和自身资源禀赋,重点推进科创银行、投资银行、财富银行、交易银行和数字银行等“五大银行”建设。目前来看,围绕这五张名片的打造,南京银行均取得积极成效。

科创金融方面,南京银行在总行层面成立科创金融部,重塑科技金融组织体系,持续升级科技金融专营机制,截至今年3月末,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44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24%;投资银行方面,全面拓展体系化服务,加大对战略客户的综合服务,一季度累计承销债务融资工具超880亿元,其中科创票据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同比增长24.52%;财富银行方面,强化战略定位,优化资产配置,持续改善服务旅程和客户体验,零售客户金融资产管理规模超9135亿元,同比增长10.48%,财私客户总数近百万户;交易银行方面,深度嵌入客户交易场景,为客户提供综合化、一站式服务方案,供应链金融业务量超1000亿元,鑫e伴签约客户超14.6万户;数字银行方面,全面建强数实融合、数字赋能、数据底座,有力赋能“鑫e政务”“鑫e科企”等标准化产品建设,加快拓展政务、物业、学校等高频民生场景,批量获客活客效率大幅提升。

持续稳定分红,股东增持市场领先(2025年一季报)

过去一年,凭借稳健增长的经营业绩和稳定良好的投资价值,南京银行也赢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2024年,该行股价累计上涨57.96%,排名A股上市银行第5位,体现了投资者对该行投资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的认可。

同时,大股东对南京银行十分看好,相继出手增持。法国巴黎银行、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东部机场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等主要股东纷纷掏出真金白银,2024年全年累计增持超70亿元,增持金额在A股上市公司中名列前茅,彰显了对该行长期发展的坚定信心。

今年以来,主要股东增持仍十分踊跃。根据南京银行4月10日公告,过去的两个季度,该行第二大股东紫金投资集团的控股子公司紫金信托和东部机场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分别增持公司股份7713万股和17272万股,占该行总股本的0.7%和1.56%。其中,东部机场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已连续两次大手笔增持,十分看好南京银行未来的价值成长。

分红方面,去年南京银行积极落实新“国九条”要求,在上市银行中率先实施中期分红,增加现金分红频次,提升投资者获得感。2024年末,该行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1176元,共计派发现金股利23.44亿元,叠加中期分红的37.1亿元,全年合计派发60.54亿元,占2024年度归属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分红比例。自2007年上市以来,该行已累计分红近460亿元,派息率维持在30%以上,近三年累计分红超171亿元,实现了让投资者分享发展红利、共享发展成果的价值回报承诺。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