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超8700万元,铜山五洋自控亟需反弹
江苏
江苏 > 徐州 > 要闻 > 正文
站内

亏损超8700万元,铜山五洋自控亟需反弹

过去一年,营业收入实现10.10亿元,相较于2023年的13.62亿元,大幅下降25.82%。究竟是运营竞争的艰难,还是改革创新的乏力?解析江苏五洋自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洋自控”)2024年年报,或许能发现一二。

“体面”营收与账面风险

“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2024年年报“开场白”,一句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客观评价,着实击碎了广大股民的投资信心。

亏损超8700万元,铜山五洋自控亟需反弹

早在2023年,五洋自控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24.60%至4100.19万元,而到了2024年再度亏损,公司一年忙活下来-8722.14万元,降幅高达312.7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1.18亿元,该数据较2023年的1815.27万元,降幅高达755.46%。如此巨大的利润落差,除了营收减少外,不禁让人怀疑,公司在成本核算上是否存在模糊之处。

从业务板块细分来看,这种下滑呈现出复杂的态势。其中,散料搬运核心装置收入下降8.38%,相对较小的降幅或许表明该业务板块具有一定的韧性,在市场波动中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份额。但两站及机制砂设备收入下降51.85%,立体车库及其安装服务业务收入下降 28.34%,智能物流及仓储系统收入更是下降82.62%,以上核心业务板块的急剧萎缩令投资者震惊。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末货币资金为1.33亿元,比重增减-7.07%,由于资金紧张预计难以应对短期债务、支付货款、发放工资等日常经营支出。同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1.37亿元,同比下降38.96%,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1.11亿元,同比下降531.65%,随着货币资金减少加上经营、筹资现金流的变动,可能使公司流动性风险进一步加大。

业绩下滑如何解困?

五洋自控成立于2001年6月,作为徐州市铜山新区工业园的明星企业,一度风光无限。近年来,公司致力于散料搬运自动化解决方案及智能装备制造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规模和质量上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目前依托装备制造优势,围绕“智慧矿山”、“智慧城市”两大核心开展新兴业务。

从努力拓展到处境结局,通常会将公司业绩下滑归因于市场环境变化、行业调整等常见因素。通过年报数据可以看到,截至2024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1,065,807,654.73元,坏账准备为408,004,582.55元,账面价值为657,803,072.18元,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达111,785,071.24元,显示出公司在销售信用政策上存在过度宽松的问题,为了维持营收的“体面”,不惜放宽信用条件,将导致应收账款风险不断累积。

业内人士分析,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减少23.64%,销售费用同比减少8.45%,在智能物流及仓储系统等核心业务反馈方面,是真的因为市场需求锐减导致收入不理想,还是公司为了保住在某些自认为更具潜力的业务板块,而主动减少了对核心业务研发、推广等投入,最终影响全年整体营收,值得商榷。

五洋自控2024年年报所呈现的数据背后,无论是营收与利润的变动,还是应收账款和资产的调整,让投资者深感企业核心竞争力正悄然流失。下一步,只有脚踏实地的改革创新与战略调整,企业才能实现重回行业强者的蜕变。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