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上最新鲜的那一口甜瓜
在铜山
不论是街边水果店
还是菜市场、生鲜超市
一个个不同品种的甜瓜
都挤占在中心位置
“今天上午能采摘的,都套上袋了,咱们这里种的是富硒甜瓜,棚里摘下来,简单洗几下,就能品尝,绝对是绿色无公害产品……”
早上6点,房村镇农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孟洁,在窦家村蔬菜种植基地种植户孟星的3棚甜瓜地头,边直播,边采摘、装箱、打包,一会儿工夫,几十箱甜瓜便已装车出货。
孟洁告诉记者:“后面可能还有游客来采摘,昨天就来了好几十人。现在一天能卖近千斤,这3棚甜瓜根本不够卖。”
这3棚甜瓜是孟星去年12月底陆续种下的,清明节后,先种的第一棚甜瓜进入采摘期,“一亩地的产量在4000斤左右,一斤约卖12元,毛收入有四五万元。”
早前,这3个大棚一直闲置,在建筑业打拼多年的孟星说,在这里,他经历了一场从“农业小白”到“返乡能人”的历练,让这些大棚变得瓜香四溢。
“我是房村镇人,对于马家村种植的富硒甜瓜印象很深。当孟洁动员我来窦家村种甜瓜时,我是有些心动的。但顾虑也有,毕竟没有丝毫种植经验,心里没底。”孟星说。
在马家村,带领村民种植多年富硒大米、富硒甜瓜的孟洁,拍着胸脯“打包票”:“你没有种植技术,我手把手教你。”
本来打算到农村“投资”,没想到却被牵在了地头,孟星坦言,干农业,根本当不了“甩手掌柜”,“农业小白”也能变身“技术能手”。“市农科院的专家第一次来这里指导种植时问‘棚内的地温是多少,夜间的棚温是多少’,我啥也不知道。”孟星说,棚里种植的甜瓜种子是市农科院和省农科院推荐的优良品种,用的是豆粕、芝麻渣饼、羊粪等有机肥,还添加了富硒肥,“就想种出好产品。”
之后,孟星购置了可实时监控温度和湿度的设备,并根据技术员的指导,分别设定了“警报”上下限,“甜瓜种植,最关键的就是把握好温度、湿度。有了科技的助力,第一茬甜瓜种植的比较顺利,没出现大的问题。”
结二茬瓜时,到底是在主干上授粉,还是在侧枝上授粉,孟星询问其他种植户,得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为了弄明白,孟星在微信群里询问专家。“市农科院的专家给我手绘了一张草图,啥时候留二茬瓜,在哪儿留,间隔几瓣片叶等,都讲得清清楚楚。再过个把月,第一棚的二茬瓜就该成熟了,预计亩产量在千斤左右。”孟星笑着说道。
种完这一季,孟星准备在8月份再种第二季。“村里人都说,夏天太热,种不了甜瓜。我自己研究,把大棚棉被的开口从原先的40厘米改良到了1米。种第二季甜瓜时,棉被开口还要再扩大到1.4米,同时要新上通风设备。我就要做村里第一个能种两季甜瓜的人。”孟星信心十足地说。
有了科技力量的加持,有了驻村干部的帮助,孟星对“甜蜜事业”的干劲更足,“今年第一次种,土地的肥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到第二季,甜瓜的亩产量估计能在6000斤左右,收益将更高。”
新农人下乡发展“甜蜜事业”,也给窦家村的发展带来了新气象。“看到孟星种植成功,大家都跃跃欲试要跟种。同时,采摘给村里带来了不少人气,可以带动村子向‘小农旅’方向发展。‘甜蜜事业’有奔头,乡村快步‘跑起来’。”孟洁笑着说。
来源:铜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