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内剑影交织、呼声如潮,2025年南京市青少年儿童阳光体育运动联赛击剑比赛在此拉开帷幕。来自南京各区的近1100名青少年选手在银白色的剑道上展开激烈角逐。据了解,此次比赛是南京市阳光体育击剑比赛历年来各项目比赛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击剑比赛不仅为青少年搭建了竞技舞台,更以“一剑一礼”传递着体育教育的深层价值。这场剑锋与成长交织的盛会,正为南京建设“活力之城、健康之城”写下生动注脚。
剑光闪耀赛场 少年尽展锋芒
4月19日上午,赛场上激战正酣。此次比赛,参赛选手从8岁到16岁不等。1100多名参赛选手分不同年龄组别,不同剑种对抗。有的小选手初露锋芒,用稚嫩却坚定的步伐诠释勇气;也有16岁的少年沉稳出剑,展现多年磨砺的战术与风度。剑尖碰撞的清脆声响此起彼伏,现场既充满竞技的张力,亦洋溢着青春的蓬勃朝气。南京市体育局二级巡视员钱普洲在致辞中表示:“击剑是智慧与勇气的艺术,更是意志与礼仪的修行。无论胜负,每一位敢于亮剑的选手,都是值得尊敬的勇士!”
本届赛事创下南京市青少年击剑单项赛事规模之最,两天赛程中,选手们通过个人赛、团体赛多轮比拼,角逐各组别桂冠。赛事协办方江苏德菲特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透露,多名曾在国家及省级赛事中崭露头角的“种子选手”也在本次比赛中亮相,竞技水平备受期待。
十余年阳光体育路 体教融合育英才
自南京市启动“阳光体育联赛”以来,这一品牌赛事已持续开展十余年,成为深化体教融合、践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作为“双减”政策的标志性成果,南京市阳光体育击剑赛事累计吸引超万名青少年参与,已经成为单项赛事参与人数较多的比赛之一。“既缓解课业压力,更培养其坚韧品格、团队意识与规则精神。”南京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体育不仅是强健体魄的手段,更是人格塑造的课堂。击剑运动中“尊重对手、尊重规则”的礼仪文化,与校园德育目标高度契合。
本届击剑比赛更是一次对体教融合成果的集中检验。近年来,南京市通过“奥运冠军进校园”“体育特色校建设”等举措,推动专业竞技资源下沉基础教育。目前全市已有63所中小学开设击剑校本课程,组建校队45支,累计输送省级以上击剑后备人才超百人。钱普洲强调:“体教融合不是简单相加,而是让体育回归教育本质,让教育赋能体育未来。”
建邺区先行示范 击剑文化扎根校园
作为南京市体教融合的“先锋区”,南京市建邺区近年来以击剑运动为抓手,探索出一条“政-校-社”协同育人的创新机制。2025年2月28日,南京市体育运动学校、建邺区业余体育学校与南京德菲特击剑俱乐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全国领先的青少年击剑人才培养创新平台,通过创新"市队区办+社会力量参与"的复合型办队模式,构建"市队引领-区队支撑-俱乐部筑基"的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市级击剑二队人才孵化基地,创建青少年选材训练示范基地,打通"选材-培养-输送"全链条。
建邺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几年,建邺区青少年击剑注册运动员数量激增,并在2024年南京市第二十三届运动会中斩获金牌15枚、银牌15枚、铜牌10枚的佳绩。建邺区通过政府主导、学校主责、社会参与的协同创新,构建体教融合育人新机制,设立高中击剑特长生学校,有效破解传统体校发展瓶颈,以击剑项目为突破口,为有击剑特长的学生升学扩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