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睢宁一中校园,一群黑天鹅正悠然浮游在碧波荡漾的 “未名湖”上。岸边杨柳纷飞,小径旁绿草如茵,曾经杂草丛生的荒地摇身一变,成了师生口中的“生态乐园”。
这场耗时数月的“荒地逆袭”,不仅是校园环境的华丽转身,更织就了一段关于劳动、创意与共生的动人故事。
荒地“变形记”
谁能想到,如今这片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生态湿地,曾是让师生绕道而行的“禁区”。
这片位于文学路南北待建贯通区、地处一中教学区与生活区结合部的沼泽地,原来长期被荒草与乱石占据。雨季时,道路泥泞难行;旱季时,尘土漫天飞扬。因其荒废已久、面积庞大,改造成本高昂,故而一直无人涉足。
今年春季,学校在多方调研论证,并借助各界人士的帮助之后,赋予了这片荒地“生态复合体”的全新定位:原本低洼之处被深挖,形成两块错落有致的池塘;池塘周边,水榭栈道依水而建,林间小径蜿蜒其中;坡地摇身一变,成了园林苗圃,边角地带则密植果树;
而从徐州矿大引进的6只黑天鹅,更是神来之笔。当它们首次舒展翅膀掠过水面时,围观的师生惊叹连连,仿佛亲眼见证了一场神奇的魔法仪式。
师生共建的 “绿色课堂”
改造工程启动后,校园里掀起了一场 “劳动热”。每天课余时间,总能看到师生们戴着小红帽,手拿打扫工具的身影。
高一(18)班的张梓赫还记得全班同学第一次共同清除杂草落叶时的感觉,“草叶划过手臂,还能闻到泥土的清香,我觉得这是最好的解压课。”
如今,每一片绿地都有自己的专属“管家”。每周劳动课上,学生们从清扫落叶到为苗木浇水,在实践中让课本里的生态知识变得触手可及。
睢宁一中教师杜若冰介绍:“我们为每个班级划分了包干区,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亲近自然,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里深受大家喜爱。”
萌宠乐园的 “意外出圈”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片校园绿地竟成了“网红打卡地”。
4月24日清晨,一中附近美糖幼儿园园长卜纯纯带领300名孩子前来“探秘”。当孩子们看到羊驼悠闲咀嚼青草、大白鹅引吭高歌、绿孔雀惊艳开屏时,兴奋的欢呼声几乎响彻云霄。
校长刘道俊感慨道:“最初只是想为学生打造一个放松的场所,没想到如今成了周边学校的‘自然教室’。”
实验小学的绘画社团前来写生,新城区幼儿园的孩子们来上“萌宠课”,甚至外校老师前来教研时,也主动要求在湖边开展“头脑风暴会”。
更惊喜的是,这里还产生了生态经济的“反哺效应”。苗圃中培育的苗木,不仅美化了校园,未来通过分期销售,还能覆盖养护成本。
杜若冰表示:“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引入第三方公司施工改造的运营成本问题。”
漫步如今的校园,水榭栈桥上总有捧书细读的学生,曲径通幽处传来结对同窗的即兴朗诵会,黑天鹅的倒影里掩映着蓝天白云。这片曾经的荒地,正以最生动的方式,讲述着人与自然、劳动与成长的美好故事。正如学生朱筱妍所说:“每次看到小兔子啃胡萝卜,就觉得学习的疲惫都被春风吹走了。”或许,这就是校园最美的模样——处处是风景,处处皆教育。
来源:无线睢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