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开门红!无锡还是“太全面了”
江苏
江苏 > 无锡 > 正文
站内

一季度开门红!无锡还是“太全面了”

2025年首季度,得益于一系列增量政策持续显效,以及内需与创新的协同发力,无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89.21亿元,以5.7%的增速开局,为全年实现5%以上的预期目标筑牢根基。

如何看待这个5.7%?置身于2025年国际环境复杂严峻的大背景下,这份“开门红”成绩单来之不易。

更为重要的是,透过5.7%看无锡城市进化的深度逻辑,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2%、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49.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9%等一系列数据中,“无锡韧性”清晰且“全面”。

一季度开门红!无锡还是“太全面了”

未来之城,“新”力迸发

4月的无锡草木蔓发,生机盎然。在省重大项目翔云航空级钛合金材料研发制造项目现场,机声隆隆,一期熔炼产线已完成热试,锻造产线设备调试紧锣密鼓,二期主体工程正拔节生长,这座总投资20亿元的“航空级材料堡垒”,正朝着2025年全面投产的目标全力冲刺,建成后将形成年产高端钛合金棒材6000吨、板材4000吨的产业规模,为国产大飞机等高端装备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翔云航空级钛合金材料研发制造项目的迅速推进,是2025无锡矢志向“新”的生动缩影。

新吴西门子中压智能化数字工厂等一批引领性省重大项目建设进度超前;3月份落地无锡高新区深脑科技,已经完成了两类高通道神经电极的研发和量产工艺探索,让科幻电影中的“意识操控”成为医疗康复领域的现实工具;4月,程天科技签约入驻惠山人形机器人产业园,投资1.5亿元建设国内首个集研发、生产、检测全链条的智能外骨骼机器人产业化基地。

这些项目,无一不指向无锡对“新质生产力”的押注——用尖端技术打破传统产业边界。

数据显示,一季度无锡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2%,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1%,分别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3.1、6.0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高于工业平均增速2.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3.0个百分点。

期间,无锡充分释放政策的“杠杆效应”。

4月15日,无锡发布《市政府关于建设“人工智能+”标杆城市的政策意见》。“算力券+数据券+模型券”三箭齐发,直击企业研发痛点。最高2亿元研发奖励、算力/数据/模型“三券齐发”、发力“具身智能产业”……这套“立体式作战系统”的背后,是4500亿元规模物联网产业对算力的“鲸吞式需求”,也是无锡抢占AI风口的坚定决心。

一季度开门红!无锡还是“太全面了”

谈及具身智能,近日,一场“机器人运动会”让无锡再次站上科技创新聚光灯下——双足机器人精准控球、变向,四足机械狗灵活跳跃,“美女”机器人做着各类表情,挥舞着仿生灵巧手与人们亲切互动……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不仅展现了无锡在人工智能赛道的硬核实力,更折射出这座城市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恒心。

如此极具想象力的场景还有更多:养老机构引入AI护理机器人、工厂车间部署智能评测系统、拈花湾景区上线无人机编队光影秀……无锡正将整座城市变成“创新试验场”。

“开放无锡”,底色鲜明

一季度,无锡进出口总值1818.92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机电产品出口910.98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05.87亿元,集成电路出口增速更达20%。在全球贸易环境严峻多变的当下,这份成绩单不仅展现了“无锡制造”的韧性,更映射出这座城市开放基因的深层力量。

进出口总值的强势增长,本质是无锡产业链竞争力的缩影。

例如,集成电路出口同比激增20%,印证了无锡作为“中国半导体高地”的地位——从设计、制造到封测的全链条布局,让无锡在全球缺芯潮中始终稳居供应链关键节点。无锡的“智造”已非简单代工,而是以技术壁垒和产业链协同构建起全球话语权。

作为长三角开放型经济的“优等生”,“开放无锡”底色愈发鲜明:

中匈(无锡)低空经济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项目落地、德国高绿精密扩产项目等一批绿色“智”造中欧产业项目签约、GE医疗超声大中华区总部暨高端医疗器械生态圈项目开工……今年以来,外资持续“加码”无锡。一季度,全市新增外资项目100个,实际使用外资20.2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1.6%,规模位列全省第二,实现了良好开局,更为全年稳固开放增量夯实了基础。

一季度开门红!无锡还是“太全面了”

不仅如此,当3万株樱花装点鼋头渚时,2025无锡“国际月”早已超越文旅IP的意义。开幕式上,百明信康诊断全球运营总部项目、粒界科技总部项目半导体功率器件生产线等项目的签约,将“赏花流量”转化为“产业增量”;而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无锡高新区170家欧企、150亿欧元投资的“样板间”,正书写着更高维度的开放叙事。

开放不止于产业,更在于城市生态的全球适配。

一季度开门红!无锡还是“太全面了”

站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带来的机遇窗口,无锡的选择不是简单“延长停留时间”,而是以多场景、多措施的“组合拳”,把时间转化为深度体验的价值。当《“乐享锡城”外籍人士服务指南》以四国语言、双线版本覆盖全生活场景时,这座城市传递的不仅是信息,更是一份“宾至如归”的诚意邀请。

站在太湖湾眺望,无锡的开放从来不是一场宏大的宣言,而是融入城市肌理的日常——车间里德国精密机床与国产机器人协同作业,实验室中中外研发团队攻克前沿技术,机场内多语种标识照亮跨国人才的归途。这里既有樱花纷飞的东方诗意,也有科技创新的硬核逻辑,而两者交织的底色,终将让无锡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成为不可替代的“关键变量”。

最是烟火抚人心

一季度,无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消费成绩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11.44亿元,同比增长4.9%。从热辣滚烫的“以旧换新”补贴到樱花雨中的沉浸式文旅,从新能源汽车展厅的“人潮涌动”到首店经济的虹吸效应,这座江南名城以多元动能激活了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

此刻,无锡的烟火气里,藏着经济的韧性,更映照着共同富裕的温暖底色。

消费是经济循环的终点,也是新需求的起点。无锡深谙此理,一季度以政策创新为杠杆,精准撬动消费潜能。春节前夕,全市推出7500万元“乐享新春”汽车消费补贴,首批2万个名额两个月内被抢空;3月底加推的2万个名额,再次点燃市场热情。数据显示,一季度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达2.4万份,新能源车占比超六成,直接拉动销售额42亿元。

政策红利的精准释放,让消费者从“敢换”到“敢买”,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让利—百姓受益”的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3月21日启幕的“太湖购物节·春日繁花”活动投放1.5亿元消费大礼包,覆盖汽车、百货、餐饮等多个领域。政策与市场的同频共振,让无锡的消费市场从“节庆爆发”走向“日常繁荣”。

消费活力的持久性,离不开场景的迭代与融合。

一季度开门红!无锡还是“太全面了”

无锡的春日经济,是一场“浪漫”与“热血”的双向奔赴。拈花湾的“AI塔”以1500架无人机还原“天空之环”“最炫烟火”,雾森水帘与全息投影将禅意古塔笼罩在流动的光影中;鼋头渚的樱花雨借力AR技术打造动态花海,惠山古镇的紫藤市集让传统与潮流碰撞。文旅场景的科技赋能,让游客从“打卡拍照”变为“深度参与”。

“锡马”的溢出效应同样亮眼——43万跑者与观众带动餐饮、住宿、会展等经济效益超5亿元,文旅体商深度融合的“赛事经济”成为新增长极。

消费载体的升级也在同步推进:无锡恒隆广场今年已确定引进最少23家江苏或无锡首店,大东方百货构建多层次品牌矩阵,明珠广场招引二次元全国首店。一季度,A3株式会社国内首家直营店、茶颜悦色江阴首店等纷纷落户,首店经济的“虹吸效应”让“尝鲜消费”转化为“复购黏性”。

消费市场的蓬勃,最终要回归到人的获得感。

一季度,无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714元,同比增长4.9%。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速(5.5%)持续高于城镇(4.7%),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24。这组数据背后,是消费活力与收入增长的正向循环。

今年全国两会再次强调“共同富裕”,而无锡的实践正与之呼应:当“以旧换新”让更多家庭开上新能源车,当首店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当农村收入增速跑赢城镇,这座城市的烟火气里,不仅有消费的热闹,更有人心的温暖。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