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第五届淮河华商大会:淮安在“链”就什么未来?
江苏
江苏 > 淮安 > 正文
站内

解码第五届淮河华商大会:淮安在“链”就什么未来?

摄影:管伟法

摄影:管伟法

2025年5月13日,江苏淮安,第五届淮河华商大会在《链通江淮智赢未来》的主题片中拉开帷幕。当200余名来自华润集团、巨石集团、天永智能等企业的客商代表步入会场时,他们面对的不仅是一场招商盛会,更是一座城市向高质量发展的郑重宣示——

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首倡首推城市,淮安近4年来以7.1%的GDP平均增速排名省内第一,2025年一季度再以7%的增速领跑全省,稳健“狂飙”的背后是怎样的发展密码?这场成功实现超百个项目签约的盛会,是如何突破“招商引资”的传统思维,又将“链”就什么样的未来?

谋在一场会:国家战略交汇点上的华商之约

淮河华商大会的诞生,本质上是淮安对“国家战略叠加区”优势的创造性转化。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淮生态经济区等重大战略的唯一交汇城市,2021年首届大会以“河”为媒,确立了“以侨架桥、以商引商”的办会宗旨。

彼时的淮安,虽拥有“公铁水空管”立体交通网,但产业能级仍处长三角“腰部”,规上工业总产值刚破4000亿元。首届大会开启了淮安“借侨资侨智突破发展”的新篇章。而后经过四年积淀,产业成果令人侧目,培育出一批“改写产业地图”的标志性项目:

解码第五届淮河华商大会:淮安在“链”就什么未来?

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天钢铁精品钢帘线项目,是淮安历史上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制造业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全球最大的超高强钢帘线生产基地,单厂年产值预计突破200亿元;

台华新材是洪泽区引进的第一家百亿级企业,PA66项目产品在国内具有先进地位,今年产能充分释放,预计将在2024年的基础上增加一倍;染整项目4月份开始投产,预计6月份所有设备投入运行;

总投资106亿元的巨石集团高性能玻纤零碳智能制造基地,成为全球首个玻纤零碳工厂,一期项目年产值达10亿元,利税1.4亿元。

这些项目不仅带来真金白银的投入,更重塑了淮安的产业基因——规上工业投资连续4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35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占比突破60%,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87家。

解码第五届淮河华商大会:淮安在“链”就什么未来?

淮安目前已实现了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千亿级制造业集群的历史性突破,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制造业项目越聚越多。当前全市在建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达35个、其中首期竣工投产24个。今年1-4月,全市已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39个、协议引资额1713亿元。

当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第五届大会提出“链通江淮智赢未来”的鲜明主题,标志着淮安从“招大引强”向“选优培强”的战略升级。在嘉宾邀请上,首次参会客商占比达80%。这种“80%新面孔”的安排,既体现了淮安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更暗含着“打破路径依赖、重构产业生态”的深层考量。

“链”在一条河:以“淮”之名链聚天下的乘势而上

淮河华商大会的深层价值,在于构建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生态成势”的发展模式,“引进一个链主、带动一串配套、辐射一片产业”。淮河华商大会,已从单纯的项目签约平台,进化为区域产业生态的“孵化器”和“加速器”。

摄影:管伟法

摄影:管伟法

而淮安,也实现了从地理枢纽到产业枢纽的战略重构。这是怎么做到的?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在淮河华商大会上的致辞给出了答案——

“首要关键字”就是“链”字。

“链在‘一条河’的独特情怀”,背后是对淮安区位价值的深度挖掘。作为“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交通要冲,淮安内河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2年居江苏首位,高速公路密度远超全省平均水平,航空货运枢纽加速成型,这种“通江达海、连南接北”的地理优势,使淮安成为长三角向淮河生态经济带24个城市辐射的“桥头堡”,成为吸引临港产业、大宗货物加工企业的关键因素。

交通优势正转化为产业集聚优势。经开区的特钢产业集群,依托京杭大运河黄金水道,集聚了淮钢特钢、南高齿等企业,形成“精品钢—机械制造—高端装备”产业链;洪泽区化纤长丝织造产业则通过“海河联运”模式,将产品快速运往东南亚。

“链通江淮”的核心,是产业链的精准对接与深度融合。淮安明确“353”产业方向,大力培育“35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加速形成淮安特色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把淮安建设成为长三角北部服务大区域发展、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枢纽。

解码第五届淮河华商大会:淮安在“链”就什么未来?

当全球产业竞争转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淮安发展之“链”的内涵也延伸至创新链与价值链。此次大会首次设立“AI体验区”,展示低空经济、光伏用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第三代半导体等前沿领域的淮安布局;

涟水县举办的“第三届光伏用玻纤增强复合材料产业发展大会”,吸引了一众行业领军企业,共同探讨“光伏组件轻量化”技术,推动本地企业与天合光能、阿特斯等龙头的深度合作;

解码第五届淮河华商大会:淮安在“链”就什么未来?

清江浦区半导体产业链对接会,聚焦“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全流程,邀请澳洋顺昌、国创半导体、东煦电子、铭方半导体等已落户项目的上下游企业嘉宾来区实地考察、座谈交流,全面展示该区半导体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良好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产业项目落户。

创新链的构建,离不开“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淮安拥有3所本科院校、21所中高职院校,每年培养3万名技能人才,建立“订单班”“产业学院”等定向培养机制,为巨石集团、台华新材等企业输送“毕业即上岗”的技术工人。同时,设立8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10亿元天使投资基金,构建“科技研发—中试转化—产业化”的全周期支持体系。

摄影:管伟法

摄影:管伟法

“恋”上一座城:从“营商高地”到“心灵归处”的价值认同

在淮安,“101%服务”不是口号,而是具象化的服务体系:100%满足企业合理需求,再加1%的贴心惊喜。巨石集团董事长刘燕讲述的“五证联发”故事,成为这种服务的生动注脚——2025年初,巨石二期项目开工前需办理五证,距离春节仅剩一周,涟水县“涟快办”专班主动上门,协调自然资源、住建、环保等部门,通过“容缺受理+并联审批”,仅用11个工作日就完成全部手续,确保项目按计划开工。

这种“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绕项目转”的机制,在淮安已常态化:重大项目均配备“三级专班”(市级领导挂钩、县区部门包联、专员驻点服务),审批流程压缩至全省最短——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率达90%,“竣工即交付”率达85%,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

更深刻的变革在于“制度创新”。淮安在全国首推全市域全事项全流程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真正实现“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创新开展“极简申报、极速审批、极优服务”和“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建成即验收、竣工即交付”的服务模式,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用时江苏省最优;

解码第五届淮河华商大会:淮安在“链”就什么未来?

设立“企业家日”(7月5日),每年新春第一会邀请企业家坐“C位”,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30条措施》,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中位列江苏第二。

这些举措,让企业从“被动接受服务”变为“主动参与发展”。天合光能淮安基地项目自2022年9月份落户后,持续主动扩大投资,不足两年时间开建5期项目,已追加投资到300亿元,是原计划的5倍。

当我们看淮安对于客商、人才的吸引力,就不能只看营商环境。事实上在营商环境背后,是长达数千年的区域文化根基、是奔流不息的大运河孕育的开放基因。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一千二百多年前韦应物不无遗憾地告诉重逢故人,他“恋上”这座城的理由。而今日的淮安,则有了更多魅力和理由,让更多的人安留淮上,“近者悦、远者来”。

淮安有长三角北部最大的医疗中心(市一院、二院),有淮阴中学、淮安中学等名校集群,有里运河文化长廊、洪泽湖湿地等生态景区,更有“世界美食之都”的金字招牌。

此次大会期间,今世缘酒业举办客商品鉴活动,让客商在品尝软兜长鱼、平桥豆腐、文楼汤包时,感受“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工匠精神——这种对细节的追求,恰与淮安打造营商环境的理念一脉相承。

一座城市“留得住人”的不只是产业机遇,还有对这座城从生活到情感、再到文化特质的全面认同。今日淮上,依然青山。每当漫步在清江浦1415街区,触摸明清漕运遗址与现代商业的交融;或是在河下古镇品尝“开国第一宴”同款淮扬菜,每个人都能理解淮安“以文化人、以商聚心”的深层逻辑。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