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戏剧绽放千年文脉 牛首山·南京大学生戏剧季圆满落幕
江苏
江苏 > 正文
站内

青春戏剧绽放千年文脉 牛首山·南京大学生戏剧季圆满落幕

当六朝烟雨浸润的牛首山遇见当代青年的先锋戏剧,千年文脉在青春创意中焕发新生。由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集团和南京旅游集团共同举办的“牛首山·南京大学生青春戏剧季”,于2025年5月25日历时两个月在牛首山佛顶宫圆满收官。这场汇聚高校艺术力量的盛会,作为今年南京规模最大、参与高校最多的大学生戏剧赛事之一,为这个毕业季增添了别样的艺术色彩。

该活动作为“春牛首・荟金陵”非遗传承季的文化板块,将戏剧搬进景区,让千年山水变身沉浸式舞台。三部入围决赛剧目《42》《无衣》《歌谣》,于5月在牛首山佛顶广场特别呈现沉浸式展演,将戏剧张力注入山林之间,刷新“文旅融合观演新体验,实现“演出经济与旅游消费”的同频共振。

戏剧嘉年华:文旅共振重构观演关系

自2025年3月活动启动以来,主办方共收到8所高校选送的35部戏剧作品。经初赛和复赛的严格评审,3部优秀作品《42》《无衣》《歌谣》,从12部复赛剧目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决赛。

决赛当天,牛首山的自然景观与深厚人文底蕴相得益彰,成为最佳的舞台背景。三部剧目各具特色,《42》以飞驰列车为载体展现了人生百态,演员们生动的表演,将乘客们的焦虑、争吵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衣》演绎着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两个不同国家逃兵从最初的敌对到相互信任;《歌谣》则展现了90年代军属大院孩子们相互保护、共同成长的温情故事。大学生们在艺术创作中融入了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赋予作品更深刻的人文内涵。

“此次决赛不仅成为大学生戏剧爱好者展现才华的舞台,同时也是推动牛首山文旅融合、赋能青年成长的重要实践,我们希望游客不只是观赏者,更是文化传承的参与者。”牛首山文旅集团负责人表示,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高校师生及戏剧爱好者共赴这场春日风雅剧荟。

创作突围:戏剧季成青年成长新舞台

经过激烈的角逐,“牛首山・南京大学生青春戏剧季”决赛结果终于在众人的期待中揭晓。《歌谣》凭借其深刻的主题、精彩的表演和独特的舞台呈现,荣获最佳作品奖;《无衣》和《42》分别获得优秀作品奖。现场掌声雷动,观众用热烈的掌声向获奖剧目表示祝贺。现场评委对作品进行了认真的点评,参赛的大学生演员表示在获奖之余也收获了更加丰富的舞台经验。

作为世界“文学之都”,南京这座城市正深耕戏剧文化品牌建设,以更高标准推动戏剧艺术的创新发展。本届戏剧季的竞演之路,本身就是一场突破传统的戏剧艺术的探索,吸引南大、南艺、南传等诸多高校参与。从征集到的35部参赛作品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们的创作题材广泛,涵盖了现实生活、历史故事、科幻想象等多个领域。初赛阶段,赵超、张蕾等资深戏剧人从文本创意、文化表达等维度严格筛选;复赛阶段,翁蕾、于声瑞等业界权威则更加注重作品现场演绎的完成度。最终入围的三部作品,不仅展现出扎实的戏剧功底,更体现了演员们精湛的表演功底。

当下,南京正进一步为热爱戏剧的青年人才搭建逐梦舞台,让更多兼具思想与艺术价值的戏剧精品,在这片文化沃土上竞相绽放。现场专业老师点评称:“本届戏剧季以入围作品的终极展演、专业评审的严苛审视,以及大学生群体的深度参与,表达了这种‘景中戏,戏中景’的互动关系,真正实现了文旅消费与艺术创作的深度耦合,青年戏剧从来都不是自说自话,而是能与大众对话的公共艺术。”

产业赋能:偶遇式体验打造文旅新生态

探索牛首山的春天,是一场山水共鸣的情感之旅。多年来,牛首山致力于将优秀非遗传承与旅游体验相融合,景区内金箔、云锦、大漆等非遗技艺融合的文创和互动深受游客青睐。2008年被列入南京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被列入第五批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牛首山踏春习俗”,成为本次南京大学生青春戏剧季的核心命题。

这场历时两个多月的文化盛宴,以“戏剧话金陵”为主题,鼓励大学生深入挖掘金陵文化的内涵和春牛首踏春的千年传统。在活动期间,牛首山举办了戏剧展演和偶遇式戏剧表演,打破了戏剧演出局限于舞台的传统模式。大学生们将课堂所学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在创作中融入金陵折扇、雨花茶、绒花等非遗元素,通过戏剧的形式,让非遗得到了更加生动的展现;主办方邀请专业剧作家以南京、牛首山在地文化为基础,融合非遗元素编撰创作偶遇式戏剧,同时白局、昆曲、越剧等非遗曲目也轮番上演;特邀剧目《江流》在佛顶广场上以现代舞的形式在水上演出,展现了时代变迁下长江流域的人文风貌。

打破第四面墙的沉浸式体验,正是本届戏剧季“景区即剧场”理念的生动实践。当青年创作者的锋芒刺破传统戏剧的边界,当非遗技艺在当代剧场中重获新生,牛首山以开放的姿态,将景区从传统旅游目的地升级为艺术实践场所。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