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端午,云龙再次火爆出圈。
据文旅数据平台监测,端午期间云龙区共接待游客78.7万人次,同比增长8.12%,游客接待总量位居全市第一位。全区纳入监测的6家重点景区共接待游客14.25万人次、同比增长41.65%。
据美团平台显示,假期市辖区总文旅消费占全市文旅消费总量的68.5%。其中云龙区游客消费规模排名全市第一。
节气撞节日,云龙好热闹。
龙舟击水、足球激战、童梦飞扬、文脉流转、烟火人间……当“粽叶飘香”遇上“童心荡漾”,这个六月的云龙,不仅有仪式感,更有温度和格局,既有山河磅礴,也有人间至味。
这,是文化的云龙,也是烟火的云龙。
大龙湖畔,掌声如雷,龙舟乘雨而出,劈波斩浪之间,是这座城市热血的回响。桨起桨落,不只为胜负,更为薪火。龙舟竞渡作为端午节最具象征意义的仪式,不仅承载着纪念屈原的民族精神,也映照着云龙人“奋楫者进”的时代气象。
不仅是龙舟竞渡的热血现场,更有许多家长携孩子前来观赛,共享节日欢愉,湖畔绿地上笑语盈盈。端午与六一的交汇,在水光与童心之间,铺展出一幅缤纷的童趣长卷,让山水染上欢声笑语的底色,也让传统映出童话般的温柔光影。
假日期间,大龙湖旅游度假区共接待游客3.66万人次、同比增长2%。在湖光潋滟与欢呼声中,云龙将一场节俗,演绎成了人与水的交响诗,也将一段传统,拓展为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
5月31日下午,22198名球迷在徐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见证了徐州与连云港的精彩对决。不仅吸引了徐州、连云港两队的球迷,更化身全省乃至全国大朋友、小朋友的“狂欢日”,迅速火出圈。
除了绿茵场上的激情拼搏,赛事更给文旅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场赛事为徐州带动了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领域消费增长,带来远超票价本身的辐射效应。云龙区正借助体育赛事的东风,全方位展现独特魅力。
“看完球,我还去户部山回龙窝逛了逛,也吃了徐州烧烤和很多特色小吃!”来自连云港的游客刘女士开心地说,不仅赛事精彩,组织有序,46家旅游景区还对游客免费开放,为徐州点赞!
端午假期,户部山古民居、项羽戏马台景区接待游客4.77万人次、同比增长28.78%。户部山古街石板斑驳,回龙窝深巷花影斑斓。端午六一的欢腾,如花火般绽放在古巷深处。
石板路旁,除了飘香的艾草与香囊,更有传统技艺摊位,引得孩子们驻足流连、目不暇接,孩子们手捧精致的印章本,在各个店铺欢快地盖下印章,清脆的笑声如银铃般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共同奏响了云龙区最灵动、最富活力的市井乐章。
“南山雅集”第二季再启,延续文脉,重拾风雅。艾草垂门、香囊入手,千年老街仿若回到“文人四雅”之境。更有许多小朋友来参与寻宝游戏,在古街巷陌间探寻隐藏的 “文化密码”,家长们笑盈盈地跟随其后,一同沉浸于欢乐满满的六一时光。
传统雅韵邂逅六一童趣,这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约,正以最生动的方式,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风雅与美的种子。
回龙窝街区游客量达18.44万人,“兰亭雅集”游园会则于回龙窝深巷展开。古朴的石板路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摊位,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不绝于耳。
市集里人潮涌动,讨价还价声、孩童嬉笑打闹声,交织成一曲鲜活的市井乐章,而汉服爱好者们的身影,更是为这热闹场景增添了一抹古韵悠长的色彩。
徐州博物馆推出“中国节•端午”系列活动,共接待游客2.99万人次、同比增长43%。将节日搬进课堂,也走进童心。诗以载道,礼以传情,一场场互动、一件件展品,都是传统文化的温柔注解。节日期间,博物馆人潮如流,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与文化气息。
假日期间,汉文化景区共接待游客2.54万人次、同比增长4%。“汉玉归匣,楚韵重光”特展,迎来了狮子山楚王陵珍宝的首次“省亲”亮相。千年之前的王者气度,今日近距离重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云龙以展为媒,让文物开口,让历史说话。这不仅是一次文化的回望,更是一次精神的唤醒,是云龙对“文化自信”的深情表达。
云龙区的图书馆和文化馆活动同样多彩,阅读成为理解节日最深远的方式,知识成为点燃精神的火种。
线上线下儿童版端午活动,让孩子们沉浸式感受节日魅力。活动设有趣味十足的端午知识课堂,通过实物展示与知识抢答,让孩子轻松了解节日起源与习俗;还有艾草养生锤制作活动,可亲手制作充满艾香的养生锤,在体验中收获传统手工艺的乐趣。
双节活动以童真视角解构传统,让文化在趣味互动中自然流淌,于孩子们心中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云龙,让节日不仅“看得见”,更“走得进”,悄然于一代代人心中,埋下一颗颗文化的种子。
节日的热烈,洋溢在城的每个角落。从景区到街头,从古巷到商圈,云龙区以全域联动之姿,打造一场全民共享的节日嘉年华。
传统艺术在年轻语境中重获活力,既有仪式的庄重,也有烟火的亲切。亲子DIY、民俗互动、广场演出轮番登场,让节日真正“落地生根”。
在云龙,节日不是一种表演,而是一种参与;不是一场热闹,而是一种记忆。
这,就是云龙的节日,这,就是云龙的人文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