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栖霞视点”微信公众号消息,6月5日,区委书记孙海东履新伊始,走访看望曾担任正局级领导职务的部分在栖霞老同志,感谢他们为栖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并认真听取他们对区委工作的意见建议。
这也意味着此前担任无锡市滨湖区委书记的孙海东已跨市履新南京市栖霞区委书记。
5月26日,江苏省委组织部发布一批省管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其中,现任无锡市滨湖区委书记、一级调研员,拟任副省级城市辖区区委书记。
公开资料显示,孙海东,1974年12月生,江苏射阳人,199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8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中共党员。
孙海东长期在无锡市工作,历任无锡市滨湖区副区长、宜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无锡市科技局局长等职,在区域经济规划、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2021年初,孙海东任滨湖区委副书记、区长,一年后就地转任滨湖区委书记,直至此次履新。
近年来,滨湖充分发挥山水资源丰富、大院大所云集、高端人才汇聚等优势,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重大规划,立足滨湖自身特点,打造“靓丽太湖湾、活力科创带”,布局规划建设“五湾五城”,塑造独具魅力的城市气质和特色产业空间,打造区域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2024年,滨湖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76亿元,增速达6.3%,连续两年增速保持无锡第一,连续两年跨越1100亿元大关,占全市比重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
“第一”的背后,有着项目数量和项目体量“持续增量提级”提供的强大支撑。据统计,2024年滨湖区固定资产投资为 368.2亿元,增长6.4%,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28.9亿元,创历史新高,增长98.5%。全市第二。
而这离不开孙海东对招商引资的高度重视。今年滨湖区“新春第一会”上,孙海东明确指出,对滨湖而言,重大产业项目既是发展的所急所需、也是开创未来的重点焦点。每招引一个大项目,就是一次GDP与税收的拉动、一条产业链的扩圈、一批高质量就业机会、一波科技创新能力的加强、一系列政策支持的引流、一轮城市竞争力与区域地位的提升。
就在二十多天前的5月13日至15日,孙海东亲自带队赴洛阳、西安开展招商考察,围绕航空航天、集成电路、新能源、文旅等产业,拜访高新技术企业、知名高校院所、影视产业园、文化场馆等,汲取先进经验,洽谈项目合作,进一步培育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
今年3月,孙海东还先后带队赴上海、北京招商考察,密集拜访相关企业、院所,洽谈推进在谈项目、共同谋划潜力项目,以项目新增量拓展滨湖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孙海东带动滨湖区从改革开放前的农业“老郊区”发展成如今的新兴“科创区”,随着此番跨市履新,他在南京的新征程已拉开帷幕。
值得关注的是,两地区位条件迥异——滨湖依托太湖生态优势打造科创高地,栖霞则凭借省会枢纽地位集聚创新资源,孙海东如何立足栖霞实际,将“太湖湾经验”创造性转化为“紫东实践”,令人期待。
作为南京面积最大的主城区和人口流入大区,栖霞区是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高度重视栖霞区发展,此前专题调研时也明确指出,栖霞区是全市工业经济的主要承载地。
2024年,栖霞区GDP达1834.15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3342.3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853.3亿元,总量全市第二。区内产业基础雄厚,拥有光电显示、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连续5年上榜“中国工业百强区”。
今年3月,周红波在栖霞区调研时强调,栖霞区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要深入研究如何发挥好交通区位、科教资源、开放平台等特色优势,以建设产业强区的实际成效扛起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孙海东的到任,有望为栖霞区带来新的发展思路,特别是在当前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这位兼具开发区建设经验、科技创新敏感度和民生服务意识的书记,恰与栖霞区从“科创名区”向“创新强区”跃升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
履新后的首站调研便选择看望曾担任正局级领导职务的部分老同志,这一安排颇具深意。
在座谈中,孙海东表示,近年来栖霞持续加快产业强区建设,促进三区融合发展,各项事业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这离不开老同志们打下的基础、作出的贡献。他诚恳表示,“老同志是栖霞发展的宝贵财富,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为全区改革发展稳定贡献智慧。”
老同志们一致表态,坚决拥护省委、市委决定,真诚欢迎孙海东同志到栖霞工作,将全力支持区委区政府工作,继续为栖霞发展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