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江苏徐州睢宁县姚集镇大同社区的麦田已经基本收割完毕。程怀亮的秸秆回收中心也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
近日,在姚集镇大同社区一处农机仓库,58岁的程怀亮正半跪在一台秸秆打包机前,沾满油污的双手仔细检查着传送带松紧度。“这几天齿轮磨损得快,传送带两三天就得紧一紧。”睢宁县姚集镇程怀亮秸秆回收中心负责人程怀亮说。
几十米外的作业区,妻子张彩芹正坐在机械臂操控台前,双手操控着手柄。随着机械臂的精准抓取,金黄色秸秆捆被稳稳托起,一捆捆秸秆在她的操作下整齐码放成垛。“为了节省人力,我学会了开铲车,操控机械臂,每天得转运两三百个秸秆包。”张彩芹笑着说,她也在朝着现代化新农民迈进。
2010年,程怀亮与妻子张彩芹创办了睢宁县姚集镇程怀亮秸秆回收中心,是附近第一批创办秸秆回收中心的农户。当时大家都觉得不靠谱:“烂秸秆能折腾出啥名堂?”
夫妻俩先从大豆、花生秸秆入手,以每吨800元左右的销售价格,作为饲料的原料,打开市场。两三年后,二人转向小麦秸秆,虽然销售单价不如大豆、花生秸秆的价格高,但“胜在量大管饱”。
如今,他们的五台秸秆打包机、三台秸秆粉碎机等十余台农机组成了“移动工厂”,免费为周边农户清理田地,秸秆年回收量达6000吨左右。
“我们回收的秸秆大部分会加工成饲料销售,那样价格高一些。在女婿的帮助下,通过电商打开了我们的销路,从以往只能卖给附近的饲料厂,到现在销往安徽、河南等地,最远销往内蒙古。”程怀亮告诉记者,剩下无法用作饲料的秸秆,会当作生物质燃料的原料,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售卖给附近的能源厂。通过组合搭配售卖,家庭一年收入能在35万元左右。
程怀亮的秸秆回收中心,恰是睢宁秸秆产业的缩影。据统计,当前,睢宁共有各类秸秆回收企业50余家,主要用于收储固化、肥料化、饲料加工、基料化利用种植蘑菇等多种渠道。全县利用农作物秸秆衍生出多种经营创收形式,既解决了农作物秸秆的消化问题,还促进了奶牛养殖业、蘑菇种植业、能源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
记者从睢宁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2025年,全县麦、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104.3万亩。其中,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69.6万亩,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34.7万亩(含生态型犁耕深翻还田面积5万亩)。
麦、稻秸秆离田收储面积81.18万亩,含国省考断面两侧15公里范围内小麦秸秆离田收储14.64万亩。其中,小麦秸秆离田收储面积50.8万亩,水稻秸秆离田收储面积30.38万亩。年度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8%以上,基本实现区域秸秆资源化全量利用目标。
(张官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