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送菜、低空勘探、消防救援、农业飞防……在南京,低空航线基本覆盖全市范围,获批航线总数达174条,其中19条为今年新增,获批有效期内的航线75条。
低空物流频“上新”
给市民生活带来了怎样的便利?
未来“低空+”还将有哪些应用新场景?
新航线频频落地
服务四大类80项场景
今年5月1日,南京首条“商圈—洲岛”无人机航线试飞成功。无人机从南京城北万象汇起飞,仅用8分钟就飞越长江,将两杯咖啡送达14公里外的八卦洲陌上花渡景区,成功突破送货“天堑”。
此前,低空航线应用场景已在我市频频“上新”:
今年春运期间,在栖霞山长江大桥收费站,无人机通过“定时巡飞”“空中喊话”引导车辆分流,大幅提升交通疏导效率;
3月10日,江宁区开通该区首条低空物流航线,无人机用时13分钟将药品送达7.4公里外的指定地点,为城市医疗配送开辟新路径;
3月29日,无人机从南京众彩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园区内的国众食材配送有限公司江宁仓出发,仅用3分钟便将新鲜蔬菜送达1.7公里外的学校食堂,成本较货车运输节省30%。
南京市早在2022年便开始低空应用场景探索,目前获批航线总数达174条,获批有效期内的航线75条,跨江航线数量达到10条,基本覆盖全市范围及长江南北两岸,航线主要分布在建邺区、鼓楼区、江宁区、浦口区和栖霞区等城市区域,其中建邺区和江宁区居多。最早开通的为江苏长江汇科技有限公司物流运输航线,于2022年底开始测试,2023年4月正式开始运营,负责船员日常物资水上配送。现有最远航线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至该校溧阳市天目湖校区线路,长度约99公里,需要飞行60分钟左右。
根据市交通运输局此前发布的《南京市低空应用场景指导目录(类别版)》,南京市打造“低空+”创新模式,划分出公共服务、生产作业、低空运输、航空消费四大类25分项80子项应用场景。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南京市低空航线应用已涵盖民生服务、政务与公共服务、文旅等众多关键领域。现有航线中公共服务类居多,如利用无人机进行水上巡检、违章查处、高速公路巡查巡检等。其次应用较多的为低空运输,目前已实现药品、血液、海鲜、蔬菜等多场景配送。此外,无人机灯光秀等航空消费类应用场景,为拉动夜间经济、塑造城市形象开辟了文旅新视角。
“点”对“点”运输
低空航线安全有保障
低空航线究竟如何为市民提供便利,安全性又如何保障?2023年起,在市交通集团的指导下,中通(金崴)无人机基地建设开通江心洲跨江物流配送航线,截至目前已试运行两年,完成约40次试飞任务。在机库中,可以看到物流无人机下方安装了一座小货箱。基地负责人李琢介绍,这座货箱最大容量为15公斤,此外还可以选择网兜、吊网等多种方式进行配送。
无人机外卖配送分为3步,首先骑手会将货物配送至江心洲对岸的棉花堤渡口集中点。随后飞手们会操作无人机,用5—10分钟将外卖送到江心洲内各站点外卖柜。最后,机身上的摄像头会自动识别柜上二维码,打开柜顶舱门将货物存入柜中。据该基地测算,当订单量接近满载时,运输成本与传统外卖接近。
虽然已成功完成多次配送任务,但航线正式商业化运行还需更多数据积累。李琢表示,目前基地已在江心洲上设立两个配送站点,但想要达到覆盖江心洲的运力,至少还需要建设2—4个站点。此外,商业化运行还需要克服订单配送成本、极端天气配送、突发订单处理等一系列问题。“我们正加紧优化飞行流程,开发外卖货柜等配套设施。”李琢说。
低空物流航线如何划设?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证市民安全,无人机飞行时必须按照规划的航线“点”对“点”配送,航线申请需进行严格报备审批,因此低空物流主要适用场景为点对点固定线路的多次、大量配送。
此外,企业开通低空航线需要具备公司营业执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飞手执照、执行任务的航空器情况信息等条件,航线需避开不适合飞行的区域。
市低空飞行服务中心了解飞行单位需求后会根据全市航线(空域)情况对新申请航线进行评估、优化,协助飞行单位上报申请材料至空中交通管理机构进行审批,满足相应条件最快1—2周左右即可获批。
航线落地后,企业在执行日常飞行任务前,还需对无人机飞行时间、架次、物流运载量等要素提前申请并得到正式批准。
低空应用成果初显
“低空+”潜力无限
如今,南京上空热闹非凡,各类低空飞行器来回穿梭,为城市治理和市民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统计显示,今年1—4月,南京市低空航线累计飞行90599架次,同比增长729%,飞行时长达18847小时,同比增长690%。
为助力我市低空航线高效运行,今年4月,市低空飞行服务中心推出全国首个飞行计划快申快批平台“宁易飞”小程序,1分钟就能完成次日飞行计划审批,上线以来已吸引90余家运营单位入驻,日均处理飞行申请超1000架次,为全市低空用户及飞行活动开展提供有力保障。此外,市级低空飞行服务平台计划于今年6月底上线,将围绕低空飞行前、中、后各环节提供全链条服务,助力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推动低空经济安全有序发展。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低空航线应用正处于快速拓展且成果初显的阶段,发展总体呈现出蓬勃且有序的态势,对民生改善以及城市多领域发展协同推动均展现出了巨大价值和广阔前景。后期我市将继续拓展培育“交通端”“政府端”“商业端”城市低空应用场景,未来还将有无人机清洗楼宇外立面、无人机自动跟随船舶物流配送、eVTOL旅游观光等更多低空新场景落地。
低空应用飞速发展,南京“低空+”未来无限。我市去年发布的《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发展将超500亿元,建成240个以上低空航空器起降场及配套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成3个以上试飞测试场和操控员培训点,规划建设1个至2个通用机场,开通120条以上低空航线,全市低空经济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超120家,建成15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培育30个以上具备示范效应的创新应用场景。
来源:综合南京交通、宁交航空、宁交铁航,南京日报,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