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年姑苏手艺,碰撞当代设计灵光;当东方非遗智慧,对话欧陆创意风潮,6月13日,一场跨越时空维度的文化织造——“时空交织:苏州非遗与欧陆叙事”展览在苏州丝绸博物馆启幕。
此次展览由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苏州丝绸博物馆、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联合承办,并得到颜诺国际时尚设计(深圳)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0月12日,旨在通过非遗技艺与当代设计的创新融合,展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国际化表达。
“中国苏州的,也是世界的”
展览由深圳大学教授隋丞与苏州大学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范炜焱共同策展,集中呈现苏州市非遗创新设计成果。自2019年起,苏州市非遗保护管理办公室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联合开展“设计扶持非遗”项目,通过田野调研、设计实践与跨界合作,对十余项苏州非遗技艺进行现代化转译。项目组深入非遗传承群体,以设计为桥梁,激活传统工艺的生命力,推动其在当代语境中的应用与发展。
展览汇聚了中国先锋设计师、苏州本土高校教师、非遗传承人及欧洲国际设计名家的百余件作品。参展设计师包括苏州大学范炜焱、杨文丹两位教师主持的“设计扶持非遗”项目代表作,以及来自英国、意大利等地的国际设计师作品。开幕式当晚(6月13日19:30),颜诺国际创意总监陈莉将携手英国设计师Yong Fong及新生代设计师陈帝伊,发布围绕七项苏州非遗技艺打造的高级定制服饰。这一环节将通过时装秀场的形式,诠释“中国苏州的,也是世界的”主题,展现非遗元素在国际时尚舞台的创新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展览也是范炜焱作为设计师的设计项目专场展览。作为屡次参加国际性大展的本土设计师,范炜焱拥有法国国家纺织品设计工程师资质,连续三年入选意大利米兰国际家具展并获奖,长期致力于非遗技艺的国际化传播。
苏州非遗作为江南文脉的璀璨明珠,正以创新之姿谱写文化自信的新篇章。“时空织造”主题展览以恢弘架构铺陈文明对话的壮丽图景:展览以跨文明视野架设对话金桥,汇聚苏州匠人、中国新锐与英意设计力量,在丝绸之都与欧陆文明的双向奔赴中,探索非遗的全球化表达。当苏绣针法邂逅米兰时尚美学,当苏州缂丝对话伦敦设计先锋,这场跨越山海的文明交响,正是中华文化包容气度的生动诠释。
从深入大山,到迈向国际
“我们以展厅为舟,虽仅载取五年探索的星辉片羽,却愿以此微光映照文化自强的壮阔征程。”范炜焱表示。这场由政、校、企、匠共绘的非遗复兴图卷,既是江南智慧对世界的深情告白,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崛起的铿锵足音:让传统照亮未来,让东方智慧为人类文明星河增添永恒光芒。
范炜焱介绍,此次展览溯源《设计扶持非遗》项目的三个关键节点,清晰勾勒其发展脉络:
2019年,项目肇始。受苏州市非遗办委托,范炜焱率队远赴贵州铜仁,以设计之力践行精准扶贫。团队师生深耕山区,聚焦“木姜子提纯技艺”“仡佬族豆腐染”等珍贵非遗,倾力设计开发出一系列创新生活用品,切实赋能乡村建设。其扎实成果获得央视专题报道及省委领导的高度肯定。
2020年,深耕本土。基于前期成功经验,苏州市非遗办深化项目内涵,推动设计力量回归苏州非遗。范炜焱与同事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杨文丹老师携手,从非遗本体深度研究与文创产品创新开发双轨并进。历时四年精耕细作,两位老师围绕苏州非遗潜心研发逾百种创新产品,广受各界瞩目。这些卓有成效的活化实践,如同星火,持续吸引着社会各方对苏州非遗创新发展的热切关注。
2024年,迈向国际。岁末之际,在范炜焱的积极促成下,深圳颜诺国际欣然加盟,为苏州非遗设计赋能注入国际视野与高端动能。颜诺国际立足高级定制领域,致力于以当代设计语言重焕苏州非遗及手工业六百载辉煌。其作品将向世界有力宣示“中国苏州的,亦是世界的”,以期引领全球时尚目光重新聚焦于苏州这片孕育深厚工艺传统的热土。
丝绵技艺的当代蜕变:《云上》丝绵灯饰与《窗景》丝绵包袋系列
以丝绵翻制技艺为基因,突破传统填充被褥的局限。设计师范炜焱通过复合加固工艺解构蚕丝形态,将悬浮丝絮转化为立体透光雕塑,使隐匿千年的丝绵蓬松质感成为可见的呼吸介质。作品延伸至服饰与生活美学领域,让丝绵从家纺跨越至香薰载体与包袋肌理,重释丝絮的生命律动。
仿古铜器的跨时空对话:《游园》系列仿古铜器首饰
根植苏州仿古铜器非遗技艺,运用失蜡法微缩铸造工艺,解构园林花窗意象。设计师范炜焱融合缂丝、大漆等传统工艺,将礼器转化为“可穿戴的青铜文明”。通过流行符号激活千年錾刻的温度,打破仿古铜器仅限香炉的刻板认知,构建非遗与现代审美的对话桥梁。
其他精选展品
《字迹多功能支架》:设计师杨文丹以汉字笔划为形,红木榫卯结构融合花器、支架等实用功能,组合呈现冰裂纹窗棂意象,诠释中式“物尽其用”哲学。
《花影云裳》礼服:设计师陈莉、Yong Fong、陈帝依携手,以缂丝“丝中之圣”工艺织就,黑色纱线为底重现清代郎世宁《午瑞图》花卉纹样。极简肩带与法式蕾丝交织,演绎复古与现代的奢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