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这座苏北城市正以一场文化盛宴向文艺界发出诚挚邀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2024年度)发布活动将于6月17日于此启幕。这张精致请柬递出的时刻,正是盐城文艺在高原现象、戏剧之城、网文大军与短剧新城的纵横交错间,悄然演绎着一场“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文学蝶变。
盐城文艺的“高原现象”首先颠覆了传统文化地理学中“中心—边缘”的固化认知。这里没有京沪那般宏阔厚重的历史积淀,却凭借一种谦卑的韧劲,在文学、戏剧、书法、美术等众多领域次第开花。其崛起如同水到渠成:非刻意求“高”,而在深耕之“广”;非聚焦一点以登峰造极,而是将文艺的根须向各个领域伸展,使盐城在当代文化版图上意外隆起成一片葱郁而广阔的高原。这看似“无招”,实则深谙“不争之争”的东方智慧——当无数涓滴细流汇聚成势,其存在本身便是对僵化格局的无声重构。
盐城文艺棋盘上,最耐人寻味的对弈发生在“戏剧之城”的百年水磨腔调与“网文大军”的指尖江湖之间。淮剧的婉转流丽,曾深植于里下河的烟火市井;如今新一代网文作者们,则用键盘编织着穿越星际、纵横仙侠的瑰丽想象。二者表面如冰炭,内里却血脉相连。传统戏曲中惩恶扬善的伦理教化,在网文快意恩仇的叙事里得以基因重组;古老唱腔中的家国情怀,也被网文作者以“热血”“爽感”的新语汇重新编码。当《盐渎往事》的传统叙事与《深空彼岸》的星际穿越在盐城天空交相辉映,一种“古调新弹”的奇妙张力就此形成——传统并非被网文大军所覆盖,而是在这看似无序的“乱拳”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光谱。
盐城文艺蝶变的最新章节,当属“短剧新城”的异军突起。当戏剧的程式化表演与网文的海量文本在传播效率上略显疲态时,盐城敏锐捕捉住风头正劲的短剧浪潮。这文艺界的“快拳手”,以分秒必争的节奏、直击爽点的叙事,将复杂情仇浓缩于方寸屏幕。其野蛮生长之势,恰似对传统文艺表达逻辑的一记“乱拳”:它不讲求宏大结构,不迷恋语言密度,却以迅雷之势击中了当代人破碎化的时间与即时满足的情感需求。盐城短剧创作者们巧妙化用当地丰沛的网文IP资源,以视觉化手段实现故事的二次引爆。这短促而有力的新声,再次验证了盐城文艺生态中那“法无定法”的灵动基因。
当传统戏曲遇上键盘侠,当文学高原长出短剧新芽,盐城文艺的蝶变之路,恰似一盘落子有声的新时代文学大棋。其精妙之处,不在恪守单一经典范式,而在于海纳百川般接纳文学形态的纷繁多样;不在执念于单点突破,而在于营造一种文艺各门类相互激荡、彼此成全的“共生场”。
盐城落子,看似“乱拳”挥洒,实则步步深意。它昭示着:在文化领域,那些曾被奉为圭臬的“老师傅”路径,有时正需被源自大众、生于边缘、勇于跨界的新生力量所“破局”。
盐城文艺现象的核心启示,并非某种单一文艺形式的胜利,而在于其面对新时代文艺生态时,那种敢于打破雅俗藩篱、弥合新旧鸿沟、融合不同媒介的“无界”能力。文学高原、戏剧之城、网文大军、短剧新城——这些看似独立的名片,共同拼贴出一座城市文化自信的生动图景。
这场蝶变是盐城向时代交出的一份答卷,更是向所有文艺创作者发出的启示录:当文学的棋盘足够辽阔,落子便不必拘泥于定式。
(市委宣传部 盐城文学院副院长 王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