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大会上,魔法原子旗下人形机器人“小麦”与四足机器人MagicDog 为大会带来了颇具科技感、未来感的开场表演。“小麦”承担了“特邀礼宾员”工作,不仅在大会展区与观众友好互动,自然地介绍公司以及旗下产品,还在大会的聘书颁发环节,手持托盘,从台下平稳行至舞台上移交聘书。
这一幕,不仅生动展示着“AI+苏州”的前沿突破,更揭开出吴中区企业魔法原子的迫切渴求:让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在真实场景中重塑生产力。
魔法原子成立仅一年半,完成两轮超亿元级融资,今年计划打造1000个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场景——魔法原子正以“全栈自研技术+全链路布局+场景化应用”的闭环能力,重新定义人形机器人的产业逻辑。
技术自研:从“关节”到“大脑”的硬核突破
作为魔法原子开发的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产品,“小麦”的技术含金量颇为亮眼。“小麦”全身拥有 42 个自由度,其双臂搬运负重最高可达 20 公斤,全身负重高达 40 公斤。其机身采用高强度材料,同时进行了轻量化处理,以提升续航,目前其在连续执行行走、操作等动作下的综合续航最高达到5小时。此外,“小麦”拥有全栈自研的技术生态架构,具备“大脑+小脑+肢体”的全方位技术矩阵,可以在多维环境下智能适应环境,高效执行任务。
人形机器人的落地瓶颈,首在核心硬件的自主可控。魔法原子深谙此道,其技术护城河从“关节”开始筑起:
关节模组全栈自研:自研伺服电机覆盖了10Nm—525Nm全范围区间,其中关节峰值扭矩爆发力强劲,为行业第一水平;涵盖谐波模组、行星模组、直线模组等品类;具有高运动控制精度、高扭矩密度等特性,满足多种复杂应用场景需求;具备更加科学的功耗控制,长时间运行不发热。
灵巧手触达“人类级”操作:自研灵巧手MagicHand S01单手配备11个自由度,力分辨率精确至0.1N,既能抓握易碎品,又能操作工具完成拧螺丝等精密工序。
技术不止于硬件,魔法原子的自研通用具身智能大模型融合多模态感知、自主导航、运动控制的端到端模型,实现通用场景中的任务规划与自主作业,支持人形机器人快速部署与高效协同管理。
数据反哺技术迭代,是魔法原子的隐藏“魔法”。通过与追觅工厂的战略合作,采集真实环境数据,训练机器人应对流水线的动态干扰。多传感器构建的“超级感知系统”,让机器人360度识别障碍物,在拥挤餐厅中自主避让顾客与桌椅。
如今,全栈自研的软硬件技术已成为魔法原子的“核心法宝”。魔法原子拥有全球专利150+,公开授权120+。当前,公司硬件自研率高达90%,覆盖关节模组、灵巧手等23类核心零部件,软件端自主研发的通用智能系统支持百台机器人协同作业,单机制造成本较行业降低30%。
制造闭环:从实验室到量产线的“场景驯化”
技术唯有经过制造淬炼,才能走向场景。魔法原子的独特路径是——让机器人在真实场景中学习真实任务:
工厂即训练场。在追觅扫地机器人产线,MagicBot 展现了产品检测、物料搬运、零件抓取、扫码操作等作业能力。部分工作场景中,多台人形机器人可以协同工作:某工序中,一台机器人从生产物料装配点搬起物料箱,搬运至另一台人形机器人所在工位放下,另一台机器人能够从物料箱中抓取零件放置在生产设备上进行作业。
延拓至更多场景,是魔法原子当前的最大心愿。
今年3月,魔法原子启动“千景共创计划”,即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拓展1000家合作伙伴,打造1000个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场景。目前,该计划已联合汽车、半导体、医疗等领域20余家头部企业,探索机器人在搬运、质检等工序的规模化应用。
此前,MagicBot就从工厂走向商场,带来全新的场景体验。今年1月13日,MagicBot在南京德基广场追觅旗舰店门店亮相,在门店开业活动上,MagicBot负责活动的迎宾工作、剪彩礼仪工作。同时,开业之后,MagicBot还在该门店承担导购、售货员工作,是目前业内少有能够在商业场景落地应用的人形机器人产品。
4月,无锡政府已采购数十台全尺寸机器人用于垂直场景测试,并与公司签订万台级远期订单。值得注意的是,量产能力正支撑场景扩张。魔法原子自建产线实现“核心部件—整机”全链条量产,今年启动400台人形机器人生产,并在年内逐步部署至工厂、商业空间等场景。
生态协同:苏州机器人产业集群的“赋能密码”
魔法原子的爆发非孤例。放眼吴中区全域,“全国机器人产业集聚第一区”呼之欲出:
过去一年,吴中区加快打造“3+2+N”重点产业集群,扛起全市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旗,全区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1600亿元、增长16.9%。汇川技术、绿的谐波、科沃斯等产业链龙头企业扎根吴中,形成了以上市企业为引领,规上企业为主体,独角兽、瞪羚、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的企业矩阵,完整覆盖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本体制造、系统集成、智能装备和终端产品等产业链条主要环节。
根据规划,到2026年,全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建成1—2个独具特色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集群),产值过亿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相关企业超过150家,力争将吴中区打造成为长三角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的制造高地、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策源地和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输出地,树牢“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产业地标。
根植于厚重的产业根基,具身智能链接现实世界有了更多可能。
当同行仍在实验室优化步态算法时,魔法原子已让机器人在工厂搬运箱体、在商场引导路人、在发布会侃侃而谈。其“魔法”并非炫技,而是以有用性为导向的技术落地。这一切,均扎根于苏州尤其是吴中区肥沃的制造土壤与开放场景。
未来机器人争霸的核心不是谁跑得更快,而是谁离土地更近。魔法原子的下一步,是以千百台人形机器人链接真实世界,让每一次拧螺丝、端盘子、主持活动的数据,都成为具身智能生长的养分。而这股扎根现实的力量,终将托起硅基生命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