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记丨剑指“万亿”,南京以软件定义产业新坐标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站内

苏记丨剑指“万亿”,南京以软件定义产业新坐标

2010年,南京被授予首个“中国软件名城”;

2021年,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进入全国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2024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达8600亿元,位列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作为首座“中国软件名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是南京最具优势、最有基础做大做强的主导产业。

2005年,南京以战略眼光将软件产业确立为"第一优先发展产业",锚定“建设中国软件名城”目标,举办软件行业盛会——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博览会(南京软件大会前身),从首届软博会时全市软件业仅166亿元规模,到如今逼近万亿大关,南京用二十年时间完成了近52倍的几何级增长。

“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打造成为南京首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既承载着南京市85万软件人的梦想,更是南京产业强市的一次全新出发。”6月17日,在2025南京软件大会开幕式上,南京市长陈之常表示,南京已吹响软件产业“迈向万亿级”的冲锋号,通过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全面拥抱人工智能大模型、前瞻布局软件新智赛道,持续打响“工业软件看南京”品牌,用创新实践标注软件产业的南京高度。

首个“万亿级”呼之欲出

2024年,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达8600亿元,距离“万亿级”产业规模仅一步之遥。

时间回到20多年前,南京软件产业刚刚起步,全市大大小小的软件企业仅200来家,产业年收入仅18亿元。

彼时,南京将尚处萌芽阶段的软件产业纳入重点发展领域,果断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到2005年,仅用4年,南京软件业规模就增长到百亿元。

这一年,南京顺势喊出建设“中国软件名城”,提出千亿级软件产业规划,并举办了首届南京“软博会”,把软件产业定位为“第一优先鼓励发展产业”。

到2010年,南京软件产业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如愿达成目标。

也就是在这一年,南京被工信部认定为首个“中国软件名城”。此后,南京持续深化产业布局,逐步构建起以中国(南京)软件谷为核心,南京软件园、江苏软件园为支撑的"一谷两园"产业格局。

2021年,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跻身“国家队”,同年,《南京市推进软件名城提质升级 打造万亿级产业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

如今,目标已近在眼前。

事实上,今年以来,南京早已不止一次对外释放出打造首个万亿产业的决心。

1月11日,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在市政协开幕会上坦承南京争先进位的压力,强调要聚焦万亿级产业打造等,精准凝练协商议政课题,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3月12日召开的南京市打造万亿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工作部署会上,动员全市上下加快打造万亿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

锚定把软件产业打造成南京首个“万亿级”产业这一总体目标,今年以来,南京市重点推进产业规模提升行动、产业能级跃升行动、新赛道加速布局行动等九大行动,成立南京人工智能(软件)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通过一系列机制创新,赋能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软件看南京”的底气

工业软件作为工业制造的 “大脑” 与 “神经”,是南京软件产业的优势发展新赛道。

当前,我国 “传统制造” 加速向 “智能制造” 转型,工业软件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此次大会发布的《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2025)》指出,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在全球份额不到8%,与我国制造业在全球超30%的占比形成巨大反差。

供需不匹配仍是现阶段我国工业软件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为此,大会正式启动“源景”行动——工业软件中试验证应用场景全国征集工作,行动将征集重点行业工业软件应用场景,聚合生产、运行、维护等多源数据,打造中试场景库,推动南京工业软件从“可用”迈向“好用”。

事实上,作为全国工业软件重镇,南京一直以“好的工业软件是用出来的”理念,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坚持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应用牵引、优化生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软件创新发展高地。

南京162家工业软件重点企业,涉及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经营管理等产业全链条,在电力能源、电子信息、钢铁等行业广泛应用,活跃着一大批细分领域的“领跑者”。目前南京市工业软件规模占全省四成以上,预计到2028年要突破500亿元。

另外,作为此次大会的重要环节,“工业软件看南京”——创新平台建设成果在会上发布。2024年南京工业软件应用创新中心、南京工业软件云工程应用创新中心相继成立,中心联合工业软件企业、行业用户及高校院所等开展协同攻关、应用推广、产教融合,构建自主“工业软件+工业操作系统”创新应用生态,保障工业领域重点行业和城市关键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形成多项创新解决方案,全面展示了南京工业软件发展的最新成果。

随后,南京工业软件应用创新中心合作项目、南京工业软件云工程应用创新中心合作项目、工业软件专项基金战略协议,以及多个软件产业项目在会上正式签署,标志着南京在工业软件领域的布局迈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

打造全国“鸿蒙先锋城市”

众人拾柴的开源生态,被视作当前和未来软件业的“生命线”。为帮助更多中国企业减少依赖,2020年,华为将鸿蒙系统基础代码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成立开源鸿蒙开源社区,供企业进行代码开发与商业化。

在鸿蒙开源之初,南京润和软件即成为开源鸿蒙项目群工作委员会初始成员单位。其通过技术积累,解决了发展初期多芯片平台适配难题。到目前累计贡献超百万行代码,深度参与开源鸿蒙底座开发共建。2022年,润和软件成立子公司润开鸿,专注于开源鸿蒙的商业化,已在金融、电力、教育、医疗等领域有诸多落地。

鸿蒙生态迈入新阶段之际也得到南京力挺。今年大会首提打造“鸿蒙先锋城市”,以华为、润和软件、诚迈科技等鸿蒙企业为重点,通过政策牵引、市场主导、社会共建方式,推动千行百业推出鸿蒙原生应用软件,支持重点园区建设鸿蒙产业园,全力打造软件应用丰富、场景覆盖广泛、开发人才富集、明星企业勃发的全国“鸿蒙先锋城市”。

南京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将发展目光投向人工智能融合创新领域,尤其是在具身智能机器人这一前沿赛道加快布局,着力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此次大会,南京发布了AGIROS 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25.06社区版,这也意味着,抢抓这一新赛道,南京势在必得。AGIROS 25.06社区发行版是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联合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天工机器人,以及南京埃斯顿、亿嘉和等百余家机器人厂商共同打造的开源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

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中心在中国南京(软件谷)成立,填补了国内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场景数据采集的空白。

据悉,目前南京已拟订《南京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计划到2027年,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位于全国前列,具体目标包括:核心产业规模超100亿元;培育5家整机量产企业、引育150家相关企业等。

当前,南京软件产业正迈向“万亿级”目标,但仍需突破关键瓶颈、持续发力。借盛会东风,南京已精准布局,全力冲刺新的发展高度。

推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