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连云港市人才日活动中,百所高校师生代表走进江苏中科能源动力研究中心,近距离感受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这一“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的魅力。大科学装置不仅是国之重器,更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阵地。
数据勾勒出港城创新发展的清晰脉络:2024年,连云港与高校签约共建成果转移转化连云港中心5家、累计达8家,组织开展产学研对接330场次,对接企业1985家次、对接专家1421人次,新增产学研合作成果720项,签订合作协议412项,合同签约金额超4亿元。
“十四五”期间,连云港持续推进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着力培育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聚焦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在生物医药、高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形成技术创新优势。在最新的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中,连云港市排名跃升至第52位,较上年提升13个位次,进位幅度领跑全省。
这座滨海城市,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产业深度融合,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创新引擎,点燃产业升级新动能
连云港的科技创新,不是实验室里的孤芳自赏,而是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在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项目现场,钢铁巨兽般的试验台巍然矗立,科研人员穿梭其间,正进行着联合调试的最后冲刺。作为我国化石能源领域唯一的大科学装置,这座总投资26.68亿元的“国之重器”,仅连云港部分便投入18.8亿元,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2021年,当支撑“两机”专项试验任务的燃烧室试验平台CTF#1试验台完成建设、投入试运行时,便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产业深潭——它为低碳低排放燃机自主研制开辟技术路径,更托举起“两机”专项燃烧室研发的未来。如今,这座凝聚着无数科研工作者智慧火花的试验装置,仅用四年多便从蓝图变为现实,即将迎来全面验收。它的建成,不仅攻克了长期受制于人的“卡脖子”技术,更将如引擎般,为能源、电力、船舶等产业注入自主创新的动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筑牢科技基石。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理念,同样在医药等领域生动体现。近日,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硫酸艾玛昔替尼片获批上市,标志着我国在医药创新领域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翰森制药申报的枸橼酸艾瑞芬净片的新药上市申请也已获得批准,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医药市场的产品线。江苏康缘药业的古代经典名方玉女煎颗粒成功获批,则展示了连云港在中药现代化方面的探索与成就。这些创新药的获批上市,不仅提升了连云港医药产业的竞争力,更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连云港的科技创新实力,还体现在专利创新上。近年来,连云港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聚焦医药、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累计斩获42项中国专利奖,形成以专利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迭代的强劲动能,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澎湃活力。
产业融合:从“单点突破”到“链式发展”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连云港产业升级的“点火器”,那么产业融合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在半导体封装材料领域,江苏华海诚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正以“链主”姿态重塑行业格局。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仅是国内唯一覆盖微电子先进封装用固体塑封料和液体封装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更通过收购衡所华威电子有限公司100%股权(已完成30%股权收购),剑指全球前三的宝座。交易完成后,其年产销量有望突破25000吨,稳居国内首位,成为全球集成电路封装材料的重要供应商和高端半导体封装材料国产替代的引领者。
在新能源赛道,中复碳芯电缆科技有限公司则以复合材料技术突破书写着“双碳”答卷。作为世界500强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企业,中复碳芯在酒泉、张家口、巴彦淖尔布局全资子公司,建成400余条复合材料拉挤生产线,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输电线路、风力发电领域。从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到斩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为连云港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加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连云港市围绕石化、钢铁、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等产业布局研发平台,实现主导产业全覆盖、新兴产业有突破、未来产业早布局。这一研发平台体系,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政策赋能,构建创新生态的坚实保障
连云港的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领与支持。近年来,连云港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科技创新方面,连云港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该政策从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加大市级科技计划引导、强化科技型项目招引、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等多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旨在全面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
例如,政策明确:对牵头攻关“卡脖子”技术任务的单位,市财政给予最高300万元支持;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省前沿技术研发计划项目等的企业,市财政按拨款资金给予最高1:0.5奖励。同时,对获批省未来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的,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对首次获批省创新型领军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创新联合体的牵头单位,分别给予50万元奖励;第二次及以上获批的,分别给予25万元奖励。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了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深度发展。
连云港还坚持协同发展,推动政产学研一体联动。“外引内培”双向发力,向内挖潜、整合资源,强化政府、高校、企业协同,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例如,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共建,对接吉林大学等8所高校建设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推动一大批成果在连转化。同时,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建设花果山科创走廊打造创新资源集聚区;连续十三年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及花果山英才创新创业大赛,助力海宏科技等130余家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从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的突破,到半导体封装领域的全球领跑,再到医药、新材料等产业的崛起,连云港的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坚定,成果丰硕。未来,连云港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以产业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港城的现代化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