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常州发布
2025年6月,中国足坛最火的IP不是中超,而是一个“业余联赛”——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简称“苏超”)。场均观众超2万人,连贝克汉姆都被请出来“打CALL”。但最魔幻的剧情却属于常州——这支由业余球员组成的队伍连战连败,却因网友“抽笔画”的梗爆红全网:首战失利,“常”字少一横变“吊州”;再败,“吊”少一竖成“巾州”;三连败后,“巾”去一横沦为“丨州”;四连败时,网友戏称“常州已输成空格州,建议直接退赛”。
面对全网调侃,常州非但没急眼,反而官方下场玩梗。文旅局发起#为常州补笔画#挑战,体育局推出“恐龙十三妹”玩偶,连《常州日报》都自嘲“我们不是来踢球的,是来搞笑的”。这种“打不过就加入”的智慧,让常州在赛场外完成逆袭:端午假期对扬州市民免门票,3天涌入15万游客;联名文创上线即售罄;萝卜干销量翻倍——网友精辟总结:“常州队没赢过,但常州没输过”。
这场荒诞又真实的狂欢背后,是体育赛事与地域文化的化学反应。当传统足球困于“唯成绩论”时,苏超用“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口号,把球场变成城市荣誉的修罗场。而常州更是参透了流量时代的终极奥义:在全民玩梗的时代,敢于自嘲才是顶级营销。
一座城市的“笔画保卫战”如何引爆全网
2025年5月10日,常州队在苏超首战0:1败给宿迁。这是一次“不起眼”的寻常失利。但有才的网友们此刻拿出了早些年常州北站因灯箱故障变成“吊州北站”的老梗。
大约是2017年的一天,北站“常”字的上半部分“龸”因电路故障,夜间显示时仅下半部分“吊”字可见,而网友拍摄的“常州北站→吊州北站”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这个梗最初在铁路爱好者群体(俗称“铁道迷”)中流行常以“吊州站”“吊州北站”戏称,并在贴吧等平台调侃讨论,甚至制作了“吊州铁路图”“吊州地铁图”等衍生内容。再后来,这个梗逐渐外溢至大众视野了。
常州首败,与“吊州”老梗神契合,再叠加江苏省“散装”的“省梗”,遂一下子横扫网络,“苏超”也从首轮联赛开始就强势出圈,引发全网关注。
次轮对阵南通,常州再败,“吊”字又被抽走一竖,沦为“巾州”。第三场负于扬州后,“巾”字再丢一横,彻底变成“丨州”。第四轮,新华社直播预告甚至直接标注“无锡VS丨州”,微博话题#常州输成丨州#阅读量48小时破亿。
接住流量:常州队没赢过,常州没输过
但常州官方的反应堪称公关教科书。他们没有紧急“声明”或叱责网友,反而在抖音发起#为常州补笔画#挑战,号召网友用创意守护城市尊严。常州市民在高考考点外拉起横幅:“超‘常’发挥、‘吊’打难题、‘巾’榜题名、‘丨’飞冲天”——把自嘲转化为励志符号。这种“打不过就加入”的策略,完美契合了Z世代“认真你就输了”的互联网哲学。
图片来源:常州发布
当其他城市还在盘算赢球奖金时,常州文旅局已拨起了算盘。6月15日对阵扬州,常州宣布全市A级景区对扬州市民免票,中华恐龙园、淹城春秋乐园瞬间“长满”扬州人。三天内15万游客涌入,带动餐饮、住宿消费激增25%。更绝的是,常州趁势推出“9.9元足球票+萝卜干炒饭”套餐,精准“碰瓷”扬州炒饭——既蹭了对手“世界美食之都”的热度,又让本土特产销量翻倍。
图片来源:常州发布
这种“精准打击”的营销术,连专业广告人都直呼内行。常州恐龙园同步预售“恐龙妹妹”玩偶,两个形象分别瞄准不同人群:穿球衣的“足球霸王龙”收割直男粉,蓬蓬裙“恐龙妹”击中少女心。预售首日销量破万,衍生T恤、拍拍乐等周边迅速跟上。网友戏称:“常州文旅局长半夜笑醒:体育局输得越惨,我KPI完成得越快!”
图片来源:常州发布
为什么只有常州能把输球玩成顶流?
足球史上从来没有像“苏超”这样的赛事,把“泼天的富贵”给到了输的一方。只要常州不矫情,这流量它能吃一年。
苏超别的省学不来,常州的输别的队也学不来。常州越输,网民越嗨。常州想赢,今年不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球队敢“率先”输给常州。因为如果输了,流量依然是常州的,但耻辱却是自己的。
网友调侃:“苏超话题共一石,常州独占八斗。”
我想说:“苏超三分流量池,二分无赖在‘吊州’。”(化用唐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这种“黑红”现象背后,是常州对互联网情绪的精准拿捏。当苏州、无锡因战绩不佳被嘲“太湖三傻”时,唯有常州接梗接得风生水起——《常州日报》公开称呼无锡为“茜茜”,《无所谓》成为球队非官方队歌。
这种“自毁式营销”看似冒险,实则暗合传播学规律。中国传媒大学学者卜希霆指出:“网络时代,完美人设易生距离,适度自贬反显真实”。输得起、被虐得起、说得起,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常州能接住泼天流量,绝非运气。在27个GDP万亿城市中,常州常住人口最少(535万),并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大杀四方。不显山不露水的常州,却从来不怵任何对手,敢拼敢赢也敢输。如今成为苏超“梗王”,这正应了常州的性格。
常州现象离不开江苏独特的“散装”文化。这片土地上的城市竞争早已内化为集体潜意识:南京被调侃“徽京”,苏州不服“地级市”身份,扬州淮安各自坚持自己才是淮扬菜老大,徐州则扛起了“淮海”大旗。苏超巧妙放大了这种地域认同,每场比赛都被赋予文化符号——南京盐水鸭vs淮安小龙虾,苏州大闸蟹vs连云港梭子蟹。
苏超的火爆戳破了中国足球的痛点:当职业联赛及国家队表现远远达不到球迷期望值的时候,民间渴望真实与热血。常州队尽管一直在输,但球迷及网民对他们有足够的同情与代入感——球员多为快递员、教师、程序员,他们是普通人,但他们有足够的竞赛精神。观众要的也不是完美英雄,而是能一起疯的真实故事。正如常州当地媒体所言:“比分落后时,我们的队员直到补时结束都没有倒脚——这才是群众体育的真谛。”这些人不是高高在上的足球明星,而是实实在在的球迷和网友自己啊!
在输赢之外,常州给中国城市上了一堂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