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江苏省暨盐城市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在盐城市亭湖区盛大举行。此次活动由江苏省工信厅与盐城市政府携手主办,以“节能增效 焕‘新’引领”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强化绿色低碳发展的责任意识,凝聚全社会节能增效的行动共识。
活动现场,思想的火花激烈碰撞。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段茂盛、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认证六处副处长王振阳,分别围绕《我国能源资源国情》、《绿色低碳发展趋势》作了精彩专题报告,为与会者带来前沿的行业洞察。盐城市人民检察院、盐城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盐城市联鑫钢铁有限公司,也纷纷分享了各自在公共领域、住建领域以及企业节能方面的宝贵经验做法。与此同时,节能宣传周媒体调研行也同步启动,为深入挖掘和传播节能故事拉开了序幕。
江苏省工信厅始终将节能增效作为建设制造强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通过持续系统谋划和扎实推进,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在交通运输系统领域,江苏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4年全省水路货运量占比(约3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22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底全省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82.6%,在籍LNG动力船舶105艘,新能源货车应用场景范围不断扩展,岸电设施泊位覆盖率99.5%以上。与2020年相比,营运货车、营运货船能耗强度分别下降4.40%、4.01%,港口生产能耗强度下降4%。高速公路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100%,沿江沿海港口单位泊位岸线吞吐量达到1.29万吨/米。此外,5个城市荣获“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11个城市被授予绿色出行创建达标城市称号,8个城市获“江苏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称号,88.9%的县(市、区)实现全域公交,公共交通网络覆盖率、运输能力和通行效率均居全国前列,为绿色出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建筑领域同样成果斐然。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导区”建设,确定了盐城高新区智创园等4个先导区,为城乡建设绿色转型开辟了新路径。截至2024年,全省累计建成绿色建筑总量超过15.3亿平方米,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由2015年的31.9%提升至2023年的100%,提前2年完成住建部“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彰显了江苏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坚定决心。
在省公共机构领域节能降碳方面,江苏更是走在了全国前列。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开展的公共机构节能“十四五”中期评估及2023年度评估中,江苏均获得满分,信息化、合同能源管理、分布式光伏、碳普惠等多个工作全国领先,为全国提供了多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江苏样板”。目前,全省现有公共机构29790个,2024年总能耗224.13万吨标准煤,总用水量3.96亿立方米,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用水量较“十三五”末分别下降29.10%、20.12%和38.41%,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全省公共机构新增光伏项目1381个,总装机容量达414.82兆瓦,2024年全省公共机构光伏发电总量18570.50万千瓦时。同时,出台《江苏省公共机构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文件,研发公共机构碳普惠管理信息平台和微信、支付宝小程序,目前参与活动人数近17万,形成104吨减碳量,为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注入了新的活力。
工业领域节能成效同样显著。2024年,全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5%。截至目前,江苏省已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39家、园区51家,数量领跑全国;创建省级绿色工厂1649家、园区59家;开展公益性节能诊断,累计服务企业超1300家,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石晓鹏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结构,大力培育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绿色建材等新兴绿色产业,指导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创建绿色工厂、零碳工厂,加速企业整体绿色低碳转型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