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喝红枣粥,觉得既营养又美味。但你知道吗?一颗小小的枣核,可能藏着大大的危险。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连续收治两例因误吞枣核导致食管穿孔、甚至危及生命的患者,中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提醒,一旦发生异物卡喉,“停食速医”是避免灾难的关键。
先来看看两个真实案例:张阿姨(化姓)早上喝红枣小米粥时,边喝边和家人聊天,不小心把一颗枣核吞了下去。当时她感觉喉咙下方有点梗阻,吞咽时还有疼痛感,但想着喝点稀饭也许能把枣核冲下去,结果胸口疼痛越来越剧烈,赶紧去了中大医院,找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冯旭主任医师。医生在食管镜下发现,枣核尖锐的两端已经深深扎进了食管壁。另一位梁大爷(化姓)早餐喝八宝粥时,也误吞了里面的枣核,立刻出现吞咽剧痛、无法进食的情况,找到中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朱新副主任医师。CT检查显示枣核横插在食管内,经过紧急手术,异物成功被取出。
中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陈慧君医师指出,这两个案例有一个共同之处,都是在喝看似“安全”的粥时,因为放松了警惕而误吞了枣核。可别小看这颗小小的枣核,它在食管异物中属于高危类别,背后的原因值得大家仔细了解。从形状上看,枣核两端尖锐得像针一样,一旦卡在食管里,尤其是食管入口、主动脉弓附近等生理狭窄的地方,很容易刺穿或嵌入食管壁。而且枣核材质非常坚硬,要是强行吞咽馒头、饭团等食物想把它冲下去,不仅没用,反而会让它扎得更深,更加危险。此外,枣核还很容易隐藏在粘稠的粥或稀饭里,特别是那些去核不彻底或者煮裂的红枣,不容易被发现。喝粥时人们往往放松了警惕,就容易“囫囵吞下”。更凶险的是并发症,食管穿孔可引发纵隔感染、脓胸,靠近主动脉的嵌顿可能导致致命性大出血,长期嵌顿还可能形成食管气管瘘。
异物卡喉,记住三步“救命法”。首先要立即停止进食,减少吞咽动作,防止异物移动到更危险的位置;接着低头轻咳,如果异物卡在咽喉部位,可以尝试轻咳,看能否将异物排出,但要避免剧烈咳嗽;最后是急诊就诊,首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并告知医生异物的形状、误吞的时间。医生一般会安排做喉镜检查或颈部CT来定位异物,千万不要因为“暂时不疼”就拖延检查。
中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陆玲教授提醒,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吃饭时不要说笑、分心,尤其是在吃鱼、鸡骨等带刺食物的时候;要让儿童远离纽扣电池、磁铁等小物件,因为这类腐蚀性异物可能在2小时内就导致食管穿孔;老年人要注意假牙松动脱落的风险,在睡前务必摘下假牙。总之,误吞异物绝不是一件小事,尖锐物体很可能会成为“隐形杀手”。记住“停食速医”的原则,在关键时刻真的能救命。(程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