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早年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戴手铐的旅客》《高山下的花环》吗?这些经典作品的具体情节你或已记忆不详,但影片刻画的“战友情”主题应该不会忘却。
尤其这些电影的主题曲《怀念战友》《驼铃》《再见吧妈妈》等,脍炙人口,传唱至今。
6月28日下午,由江苏退役军人团队拍摄的电影《我的战友》公益观影会,在江苏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举行,主创人员与近200位社会各界人士共赴这场意义不同寻常的光影之约。
观影前总制片人喻彭城介绍作品
那么,一场观影活动何以“不同寻常”?
电影《我的战友》讲述的是退役老兵耿传平与搜救犬“黑旋风”生死与共的故事,“黑旋风”在守护国家自然资源、对抗盗伐犯罪团伙的战斗中,与主人公老耿并肩作战,成为朝夕相处、舍生忘死的战友。
在浩瀚的动物世界,人类对搜救犬的依赖始终存在,它们分布于搜救、安保、边防、刑侦、缉毒等各个不同的岗位,以自身灵敏的嗅觉、忠诚的性格、可控的野性为人类社会提供安全和屏障。
主创团队与观众见面
《我的战友》从主人公的视角,把对搜救犬这个特殊战友的敬重、爱惜、感激,艺术化地融入扣人心弦、跌宕起伏的剧情中,完成了一部人与犬共为主角的电影。
这样的电影,创作难度不言而喻。
客观地说,《我的战友》是《冰山上的来客》等“战友情”电影的延续,同时,在题材上既塑造英勇的人,也塑造无畏的犬。所以,它不同寻常。
93岁大家喻继高道出“秘密”
长期以来,反映“战友情”“军旅情”的优秀影片不胜枚举。
其中耳熟能详的有《长津湖》《志愿军:存亡之战》《战狼Ⅱ》《士兵突击》《集结号》《芳华》《红海行动》等,这些作品通过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战场故事、军营故事,深刻展现了军人之间生死考验的情感羁绊。
而《我的战友》的诞生,题材上独一无二,更胜一筹。
观影会活动现场
正因如此,江苏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会长陈旭、著名重彩工笔花鸟画泰斗喻继高、著名画家贺成、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原副主任刘清朗、八一电影制片厂文学策划部副主任王强、滁州军分区原政委赵宁元、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就业创业处处长周翔、办公室副主任朱元杰,影视评论专家张永袆、舒克,电影研究学者余泳、特邀嘉宾喻丽红等纷至沓来,为《我的战友》鼓劲。
电影《我的战友》监制陈汗、导演及编剧卢凤才、主演赵岩松、王超伟,演员吴茉彤、安宇、李佳伟、王盼盼、胡鑫,音乐总监杨帆、“黑旋风”犬训导师曾令勇、总制片人喻彭城、出品人马郡甜,联合制片人李福明、孙帅等主创人员与会。
喻继高先生畅谈感慨
《我的战友》是一部由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指导,由世说新语影业策划、拍摄的一部反映退役军人生活的影片。该影业的创建者喻彭城是退役军人,所以他的团队吸纳的专业人员皆是有过当兵经历的人,强调经历与专业的军旅色彩。
观影会中,93岁高龄的书画艺术大家喻继高道出肺腑之言,他说:“我年轻的时候就想当兵,遗憾的是当年体检时因生病住院错失良机。后来我走上艺术道路,经常到军营为战士们写字作画,用手中的笔讴歌保家卫国的人民军队。”
小朋友被电影深深吸引
喻老还动情地说,彭城退役后走上了影视创作道路,组织退役军人拍了《兵王传奇+特警使命》等很多作品,开创了一片新天地。“他不容易,每次来请我写字,我都会支持他!”
小朋友被电影深深吸引
精神矍铄、思路清晰的喻老透露的这个“秘密”,引来全场欢快的笑声和掌声。老一辈艺术家和年轻的艺术工作者的心,在银幕和书画之间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力滋养着,持久地绽放光彩。
“老戏骨”与“黑旋风”有缘
刀郎再唱《驼铃》,撼人心魄,“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路漫漫,雾茫茫。革命生涯常分手,一样分别两样情。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弟兄,当心夜半北风寒,一路多保重……”
当这首充满沧桑感的老歌,又有了新的热度时,《我的战友》也在紧锣密鼓地拍摄当中。剧组的很多年轻人时不时会哼唱它。
《我的战友》海报
《我的战友》剧照
饰演耿传平的赵岩松,在电视剧《解放》中饰演开国上将杨得志,也参演过《浴血太行》《建军大业》《西北岁月》《大江大河2》《号手就位》《你好,火焰蓝》《我是刑警》《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影视作品。
作为“老戏骨”,赵岩松与搜救犬“黑旋风”演对手戏,并且贯穿全片,在艺术创作生涯中绝无仅有。
尤其耐人寻味的是,当犬导师曾令勇牵着“黑旋风”与赵岩松见面时,他抚摸着“黑旋风”的脑袋示好时,“黑旋风”一点不认生,很享受新主人的善意,温顺地趴在赵岩松的腿上。
摄影师迅速定格这个镜头,后来这张一见如故的照片成了电影海报。
《我的战友》剧照
赵岩松再次看完自己主演的该片,仍心潮起伏,他说,人性化说的是,对待搜救犬这个无言的忠诚战友,你要打心里把它当成伙伴,尊重它的天性,它就能和你结下友谊。“其实吧,真正的主角应该是‘黑旋风’,我只是配角。”他动情地说。
拍戏期间,人犬搭档,这个特殊的战友时而乖巧呆萌、时而身手敏捷、时而英勇凶猛。通过喂食、洗澡、陪玩、打扫犬舍等,赵岩松与“黑旋风”有了感情,他的每个指令,它都能心领神会。
赵岩松若有所思地告诉大家:“我和‘黑旋风’有缘,非常有缘!”
主创团队
喻彭城说,作为退役军人组建的影业公司,世说新语影业以对军旅生涯的深厚情怀与赤诚信仰,将退役军人的精神品格融入每一个镜头。影片以真实视角讲述战友情谊,更以主人公耿传平的故事,生动诠释中国军人“对党忠诚、为国奉献”的永恒誓言。
故事从一次惊心动魄的救援展开:有着30年党龄的退伍老兵耿传平,在回家途中发现重伤的搜救犬“黑旋风”。作为一名曾在战斗中舍生忘死的老党员,他毫不犹豫地将犬只救下,“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守护,这是军人的天职,更是党员的初心”这句朴素的话语,揭开了他与“黑旋风”跨越物种的生死与共,也奏响了一曲关于信仰与坚守的生命赞歌。
成功塑造了“草根英雄”群像
电影放映后,主创陈汗、卢凤才、喻彭城等分别畅谈了创作过程。他们坦诚地表示,《我的战友》力求以真实细腻的镜头语言,摒弃浮夸叙事,将耿传平等人物身上“爱国爱党爱军”的纯粹信仰、“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使命担当,以及“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影视评论家张永袆谈观感
他们介绍,《我的战友》以三条震撼人心的情感脉络,层层递进地展现精神内核——
首先是退伍老兵与搜救犬:一人一犬参与守护国家自然资源,不仅是跨越物种的信赖,更是一名老兵用生命捍卫国家利益的生动写照;其次是搜救队员与搜救犬:搜救队员大川,将“人民至上”的理念融入每一次训练与救援;再就是退伍老兵与牺牲的战友:他将对“黑旋风”的怀念,化作守护一方平安的行动,用余生践行入党时“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
影视表演艺术家崔根栓谈观感
张永袆、崔根栓、舒克、余泳等表演、评论界嘉宾,观影后表达了各自观点。他们认为,这部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刻画细腻,军魂与忠诚、犬魄在光影中交融。无论是共产党员对信仰的坚守,还是人与犬之间超越语言的信赖,都在影片中有所体现,带来直击心灵的震撼与感动。相信世说新语影业匠心打造的呕心沥血之作《我的战友》,一旦公映定会引发观众共鸣。
交流中,余泳认为,该片创作有“三难”,一是题材改编难,守林员题材的故事枯燥乏味,很难写出光彩;二是拍摄资金难,商业大片的资金筹措都很不容易,何况投资拍摄这种题材的影片;三是狗戏拍摄难,影视拍摄中,动物和小孩的拍摄难度是最大的。经过全组人员的努力,最后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部情节丰富,有冲突、有矛盾、有温情的电影。
主创人员和部分与会者留影
在艺术上,剧组请来了赵岩松、张洪杰等表演艺术家扮演主角和重要角色,设计了抢险救险、盗林和护林产生的多处冲突,融入了山区的民俗风情,展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山美、水美、歌美、人更美的地域特色。
在制作上,全片采用同期声拍摄,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地震场面还使用了多处特效,使得“小片”拍出了真实感。全片首尾呼应,从“人救狗”到“狗救人”,展现了退伍老兵在平凡的岗位上的人性光辉。
这部电影通过多维叙事展现特定情境中的“战友关系”,塑造了有血有肉的“战友情”形象,丰富的情节成为观众的情感记忆点,也凸显了现实环境下的人性真实。从某种意义上讲,作品塑造了“草根英雄”群像。
的确,当退伍老兵的身影与搜救犬的爪印在山林交错,一段跨越物种的生死守护,正以军人的热血书写信仰的重量。
部分主创人员与嘉宾留影
影片以纪实般的镜头语言,掀开“退伍军人”的身份标签,直击耿传平身上的纯粹底色——他是会为犬只包扎伤口的温柔老者,也是面对不法分子时眼神如钢的战士;是训练场上对队员严苛要求的“老兵”,更是在党旗下重温誓词时红了眼眶的共产党员。
当人与犬在山林中并肩奔跑的剪影被夕阳拉长,当共产党员的初心在救援现场的尘土中闪光,《我的战友》用最质朴的叙事告诉观众:所谓军魂,从来不是口号,而是刻在骨血里的有为担当。
很显然,《我的战友》虽是一部小成本电影,却拍出了大情怀,终将在观众心中种下“退伍不褪色”的精神火种。不久之后,让我们走进影院,共同见证耿传平用一生诠释的“忠诚、信仰与担当”,感受那份永不磨灭的家国情怀与军魂力量。
活动中,马郡甜还向与会者介绍了《我的战友》剧组主创受邀出席第六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开幕式的盛况,以及世说新语影业即将推出的电影项目《钢铁长城》。
(摄影/范素丽)
作者简介:国内著名媒体人、作家。新闻从业近40年,先后供职于《扬子晚报》《周末报》《金陵晚报》《南京日报》,曾担任部主任、主编以及《文化徽商》杂志总编辑。曾先后获得江苏省、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著有《央视春晚纪事》《我所知道的马季》《姜昆家事写实》《邓在军传奇》《可以披露的聂卫平尘封往事》《近观刘洪》《大国良医》《向往百年》等书作、报告文学。开辟过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新闻专栏《梁平爆料》。迄今发表新闻、文学作品500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