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岁的大马路,更新“街叙”城市烟火
江苏
江苏 > 徐州 > 文旅 > 正文
站内

105岁的大马路,更新“街叙”城市烟火

同和裕银号旧址、小东风餐馆、citywalk城市接头点……

“走过老街一百步,触摸时光一百年。”一幅幅串联着时代变迁的墙绘、一个个鲜亮活泼的导视图,让一条百年老街重焕新生。经过精心打造,“大马路主题街区”6月中旬正式亮相,这条连接徐州火车站与中心商圈的重要通道,悄然变身为一条可打卡的“时光廊道”、一张活力四射的城市新名片。

大马路于1920年初建,为徐州近代史上第一条马路,这是徐州市史志学会副会长李世明查阅历史资料后给出的结论:“当时徐州还有二马路、三马路。第一条就被称为‘大马路’。”

大马路全长一公里有余,呈倒“V”字型横跨故黄河,从客流繁忙的火车站通到烟火气十足的民主北路。在老徐州人的记忆中,下了火车回家,大马路的回忆最深刻,路两旁店铺林立,茶楼、酒楼、客栈鳞次栉比,其中最为熟悉的,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和裕银号旧址、东风电影院、宏达宾馆等。

如何利用好大马路这条百年老街,吸引年轻的目光停留,引导中心商圈客流“东进”?4月,鼓楼区黄楼街道办事处出台《大马路街区改造方案》,从文化载入、空间重组、视觉表情等角度入手,对这条老街进行形象更新,打造一个好玩、好逛、好享受的街区空间和打卡线路。

如今,站在徐州火车站出口,抬眼就能看到大马路上橙黄蓝绿的色彩和活力四射的路标,第一视角感受到徐州的热情与活力

向改造后的老街行进,数百米的墙绘上,东风电影院、小东风餐馆、军直服务社、光荣理发店等怀旧场景一一重现,同和裕银号的故事娓娓讲述,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的繁华热闹。

“我在大马路出生、长大、工作,一晃50年了。”黄楼街道万通社区工作人员陈颜回忆,小时候去东风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到小东风餐馆吃一顿地锅鸡、在军人服务社买一只书包,都能炫耀很久。

对于80后、90后来说,大马路同样有着特殊的意义。每日上下班都途经此地的 80 后居民包青,虽不是在此长大,却早已将大马路视为生活的一部分,“每天经过这里就像一种仪式。”包青笑着说,“看墙面的涂鸦一点点更新,同和裕银号旧址的故事被越来越多人知晓,连路边的梧桐树都像是老朋友。这些年的点点滴滴,早已让大马路成了我心底最温暖的存在。”

每当提起大马路,徐子昂的眼里便闪烁着光芒:“这儿是我小时候的快乐天地,一放学就和小伙伴们来这儿撒欢,东风电影院更是常客…… 后来搬家了,不常来,但每次路过,那些童年的快乐回忆就全涌上来了。”

大马路与前进路交汇之处,藏着徐州的“美食江湖”。前进路上,那些开了几十年的老馆子,用一道道美味佳肴征服了无数食客的味蕾。“我们来了两天,吃了快有10顿饭!徐州的美食太多、太好吃了!”游客小李说道。如她所述,光是前进路上的美食吃三天都吃不完。每天定时排队的“鹿记油烫鸭”,去晚就吃不到的“翠芳园鸡蛋饼”,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 “老兴友羊肉面”…… 这里,早已成为徐州街头当之无愧的 “美食据点”。

在守护这条老街的队伍中,有一个身影格外令人动容—— 大马路消防站的消防员战士雷东多,他17岁参军来到这里,十一年的光阴,他与大马路一同经历风雨。“以前站点很小,2019年地铁重建后,大马路也更加宽敞了。这里既是我的坚守之地,更是我要用一生守护的家园。” 他的坚守与奉献,为这条充满烟火气的老街增添了一份别样的安全感。

大马路及周边

也是城市美食聚集的地方

一起看看这条宝藏街

藏着怎样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吧!

老兴友羊肉馆——

四十年烟火,三代人坚守。老兴友羊肉馆扎根市井,用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羊肉烩面,书写着彭城美食传奇。鲜嫩羊肉炖煮入味,搭配筋道爽滑的面条,浇上一勺滚烫羊汤,撒上翠绿香菜葱花,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

微山湖地锅鱼——

鸡肉吸饱浓稠酱汁,软嫩脱骨,连骨头都嗦得出鲜。搭配现贴金黄喝饼锅贴,一面酥脆一面浸满汤汁,香到灵魂出窍!虽然店名带 “鱼”,但鸡的人气直接断层C位!

鹿记油烫鸭——

前进路排队王(好消息只排五分钟),传承三代的卤味店,鸭子选用本地麻鸭,经秘制卤水卤制后再油炸,外皮酥脆如琥珀,肉质紧实不柴。搭配酸甜微辣的卤汁,解腻又开胃。

翠芳园早点——

这家开了 30 年的老店,油饼堪称徐州早点界的「软嫩担当」。薄饼配上甜辣酱,咸甜交织的味道恰到好处,入口不仅入味十足,更有Q弹劲道的口感,咬一口脂香四溢。

以文商旅融合的形式赋能城市更新,将火车站、和信广场、大马路、中心商圈串联成黄金动线,让大马路百年街区的每一块砖石都焕发出时代价值,让游客在漫步中,完成从历史沉浸到现代消费的自然过渡。

推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