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苏州发布
6月29日晚,“苏超”一场焦点大战激情上演。
当昆山奥体中心的灯光刺破夏夜的闷热,苏州队与扬州队的较量在1分16秒便注定了不平凡的走向。17岁小将寇程在抢断后冷静施射,皮球如离弦之箭直窜球门死角,这粒“苏超”历史上最快的进球,不仅点燃了现场43617名球迷的热情,更撕开了苏州队赛季首胜的序幕。
最终,伴随着寇小将的梅开二度,苏州队以3:0完胜扬州。按照联赛“规则”,首次取胜且此前不败的苏州,苏州将获得“加笔画”成就,变成繁体字的“蘓州”。
蘓州,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综合型现代物流中心、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2024年,蘓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7万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4.7万亿元,经济实力排名江苏省13个设区市之首。
从鱼米之乡到如今“双面绣”的幸福城市,从经济发展“苏大强”,到江南文化“一哥”,加了笔画的“蘓哥”,正是那个实力不允许低调的江南“才(财)子”。
图片来源:苏州发布
场内场外:29日的昆山奥体中心是沸腾的
还是先把目光聚焦到昆山奥体中心的现场吧。
6月29日晚7点,天仍是蓝的,有白云在椭圆形的昆山奥体上空着墨。43617人的声浪山呼海啸般响遏行云。许多人承认当晚昆山的夜色太美太温柔,孰不料比赛刚开始便已进入高潮。开场1分16秒,苏州队一波行云流水的配合便以将球推进到了扬州队的禁区,17号小将拔脚怒射——
球进了!
寇程,这位来自苏州吴县中学的高二学生,此前已代表苏州队获得江苏省第十九届、第二十届省运会冠军,并在2024年江苏省“省长杯”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男子组中摘得“最佳射手”称号。他以一粒开赛以来的最快进球,将自己的名字刻进了苏超史册。第77分钟,小将又再闪转腾挪后再次抽射破门,梅开二度!
苏州队的第二粒进球出现在下半场开场不久。第 53 分钟,徐睿利用扬州队防线失误形成单刀,推射远角得手,将比分扩大为 2:0。这粒进球展现了苏州队在控球和进攻组织上的成熟度,全场比赛苏州队的控球率高达65%,射门次数18次,其中8次射正,全面压制扬州队的进攻。
精彩不仅仅来自场上。赛前热场环节,“江南四大才子”古风扮相惊喜亮相,他们模仿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电影中“六亲不认”的步伐,与现场球迷热情互动。网友热议:“果然是江南的排面!”这一创意表演不仅点燃了观众的热情,亦展现了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江苏“十三太保”,谁还没几个叫得响的名人IP?
昆山奥体中心的现场氛围也成为了这场比赛的另一大亮点。中场休息时,苏州原创歌曲《吴钩正出鞘》的现场表演,将比赛推向了另一个高潮。“果然是苏大强,个个如虎狼”、“友谊第十四,爱赢没商量”等歌词,重新演绎了“散装大省”的经典名梗,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43000多名球迷的表现,更是“苏超”热度的最佳证明。全场观众手机灯在进球时同步点亮,形成一片星光海洋;观众纵向接续起立组成人浪,贯穿全场数圈,这一氛围堪比世界杯、欧冠决赛现场。
比赛过程中,贯穿全程的是两队队员的激烈对抗,然而也有互相致意甚至帮助的温情时刻,体现出可贵的体育精神。其中最感人的一幕,是比赛下半场一位扬州队的球员拼到腿脚抽筋,苏州队的一位球员主动为对方做拉伸。
图片来源:苏州发布
笔画梗升级:江南“一哥”的魅力是双面的
“减笔画”规则是“苏超”联赛中网友针对常州对“制定”的“规则”,每输一场,便减一部分笔画,使常州一路走来,不断“瘦身”,从“吊州”到“巾州”再到“丨州”“州”,如今成了“川队”。
那么,有“减笔画”,是不是可以有“加笔画”。至少“川队”是同意的,因为如果他们赢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笔画加回来。
作为江南“一哥”,苏州赢了,当仁不让要把笔画加上去。
蘓哥,横空出世。
“加笔画”后的“蘓州”,一下子就与2500年的历史文化形成了绝妙的共鸣!苏州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在现苏州地区筑造都城,这座城池被命名为“阖闾城”,这被视为苏州建城的开端。
而“苏州”作为官方正式名称则首次出现于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吴郡置苏州,以姑苏山得名。从那时起,“苏州”这一地名就一直沿用至今,历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成为江南地区的文化、经济重镇。苏州的名字不仅代表了这座城市本身,也象征着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
拆开繁体的“蘓”字,草字头下一半是“禾”,一半是“鱼”,极为鲜活生动地展现了苏州地区数千年作为“鱼米之乡”的丰饶与“好吃”。“生活在这里很幸福”,世世代代的苏州人,以自身的经历印证着这句评价,西晋名士张翰,在洛阳见秋风起,便开始思念老家吴中的菰菜羹、莼羹与鲈鱼脍,感叹“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辞官归隐。
这种归乡心切之情,遂被称为“莼鲈之思”。它在古代的苏州一直存在“人传人”的现象,至明清时尤甚,许多文人官宦,老了便思回苏州养老,置田造园、叠山理水、莳花弄草,最终造就了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之大成——苏州园林,形成了中国古代最强建筑天团——香山帮。
苏州作为鱼米之乡,今日的丰饶富足,体现在产业上的强大、经济上的发达。规上工业总产值雄居全国第二,地区生产总值名列省内第一,拥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三大万亿级产业,并正在聚力打造新能源为第四个万亿级产业。走遍苏州十大区市,每个板块都有自己拿得出手的“土特产”:如昆山的电子设备、张家港的钢铁冶金、吴江的化纤电缆、工业园区的生物医药……
“蘓州”正是一座“双面绣”般的城市,如果用一个拟人化的比喻,“他”既是一个“才子”,又是一个“财子”。一方面,苏州保持了传统文化的精致与优雅;另一方面,它又不失时机地拥抱现代科技与创新。正如双面绣需要“平、齐、细、密、和、光、顺、匀”的技艺,苏州的发展也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精妙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