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低调开赛到6月高调开挂,这个夏天,“苏超”火出了新高度。
6月29日晚,泰州体育公园体育场见证了“苏超”的又一个历史性时刻。徐州队逆袭取胜,两队贡献了本轮最精彩的比赛,最精彩的两个进球。比赛前,徐州还专门开出了高铁“球迷专列”,给没有高铁站的泰州带来了“新鲜”。
其实,被网友冠以苏超“徐老大”之称的徐州,热梗从线上火到线下,俨然成为“苏超”的顶流IP之一。
网友和球迷所说的“徐老大”,不仅是区域影响力,还有徐州人豪放义气的性格。是6000年文化史、2600年建城史的历史底蕴,天下九州之一,江苏建城史最长。是问鼎中原的兵家必争之地。是被汉文化滋养的刘邦故里、项羽故都,曾经的帝王气象。还是那个用煤炭和钢铁支援苏南和上海发展,自己默默承受“资源陷阱”的重工业和资源枯竭型城市。
“苏超”的真正价值之一,在于它生动诠释了草根体育与城市发展的同频共振。正如球迷论坛上的热评:“看‘苏超’,看的不仅是比赛,更是一个城市的格局和底蕴。”
“苏超”的爆火,“徐老大”功不可没。
5月10日开赛以来,“苏超”热度如滚雪球般增长。在这场席卷全国的足球狂欢中,徐州两度贡献关键“进球”。
首粒关键“进球”发生在5月25日的“楚汉争霸”。徐州队客场挑战宿迁队,比赛激烈异常:队医上场19次,担架抬走6人,两队替补悉数登场,最终1∶1握手言和。这场被球迷笑称“既分高下,也决生死”的激战最早火出圈,“徐州VS宿迁”关键词搜索指数飙升,成为赛事首个现象级爆点,让“苏超”强势闯入公众视野。
第二粒关键“进球”则展现了“徐老大”的格局和预见——率先将比赛场地转战容纳量更大的奥体中心,并升级为进口草皮,打造专业级赛场,大幅提升观赛体验。这一举措经媒体广泛报道后,引发连锁反应:6月15日对阵镇江的比赛,超过3万名观众涌入徐州奥体中心,创下了中国业余足球赛事现场观赛人数的新纪录;南通、常州、苏州等地紧随其后官宣更换场地。
“徐老大”的魅力,更体现在强大的“后援团”和跨省辐射力上。
最近,徐州的一系列重量级“应援”刷屏社交媒体:@人民海军发布视频为苏超联赛打call,“徐州舰”行驶在茫茫碧波之上,为“父老乡亲”霸气助威;上铁集团发出“坐上高铁来徐州”的热情号召;中国邮政更是连发两条视频深情表白徐州“为你放弃整片森林”……就在6月30日,支付宝官宣冠名徐州队,主打“比赛第一”、”上支付宝搜闪购,C位属于苏C”。
除了豪华“应援团”,“敞开”的“苏超”能吸引周边地区球迷蜂拥而至,是徐州城市吸引力的体现。
据媒体报道,在6月15日徐州队对阵镇江队的比赛中,省外观众就接近7000人,其中,来自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城市的球迷超过八成,江苏足球的热度被这场球赛重新定义。就连29日的客场出战,“淮海应援团”也在看台上拉起了一条条醒目的横幅,“共饮运河水,枣庄来助威”、“十三太保,我偏爱徐州”……各地球迷喊出的口号震耳欲聋。甚至在淄博的商场户外大屏,也惊现对徐州的应援:“徐州,淄博的烧烤兄弟必赢!”让网友不禁赞叹:徐州,你的“人脉”到底有多广!
节假日的徐州街头,苏N、皖L、豫A等地车牌随处可见,商圈外来消费占比占35%以上……作为苏皖鲁豫四省交界的中心城市,徐州自古便是八方辐辏、信息奔流之地,其“朋友圈”的广度,是地理与历史共同书写的必然。
区域交通“一张网”越织越密。台睢、沛丰高速公路项目启动,徐菏铁路前期筹备加速,东部绕越高速公路主体工程计划全线贯通,毗邻县(市、区)公交通达率稳步迈向80%目标,徐州的辐射半径持续延伸。
区域产业“一条链”越延越深。全国首个“数字金库”投入运营,“点‘数’成金”;区域数智协同发展联盟携手共进;徐宿、徐淮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积势蓄能……不断深化的合作机制,有力拉长了区域产业链条,重塑协同发展新范式。
区域群众“一家亲”越走越近。立足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优势,徐州以政务数据共享为桥,推动社保卡“一卡通”服务,深化警务一体化,力促“跨省通办”事项突破900项大关,回应群众往来交流的核心关切。
这或许正是“徐老大”称号的深层意蕴:它用足球打破有形的地理边界,更愿为区域共生铺就绿茵。在绿茵场上,它是激情领跑者;在区域发展的宏大棋局中,它更是锐意破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