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些播种机的走线多直。”清晨,新沂市时集镇白石村种植大户陈思广指着3台正在作业的智能播种机,脸上洋溢着喜悦,“有了北斗导航,播种误差能控制在5厘米以内,这要放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据了解,这些“铁牛”通过实时接收北斗卫星信号,结合高精度定位技术,不需要驾驶员全程操控,只需设定好参数,就能自动沿着规划路线行进,能够实现厘米级精准播种。系统内置的智能算法还能根据土壤墒情、地形起伏等条件自动调整作业参数,确保每一粒种子都落在最合适的位置。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作为国家重点推广的稳粮增油技术模式,在实际推广中常常面临“行距难把控”“接茬不精准”等技术瓶颈。时集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传统种植方式下,两种作物的间距控制全靠人工经验,不仅效率低,而且质量参差不齐。”
如今,智能化种植模式有效解决了这些难题。通过预先设定程序,智能播种机可以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等多道工序,确保玉米与大豆始终保持60厘米的最佳种植间距。这种精准化作业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还为后续的田间管理、机械化收割创造了有利条件。
“以前人工播种,一天最多能种1.5亩,现在2台智能播种机一天就能完成150亩。”陈思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播种质量提高了,预计亩产能增加15%左右。”
为加快智慧农业技术普及,时集镇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专门设立了专项补贴资金,对购置智能农机的农户给予30%的购机补贴。同时联合农技部门开展“田间课堂”,手把手教农户使用新设备。在政策激励下,全镇智能农机保有量快速增长。截至目前,时集镇主要农作物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8%以上。
智慧农业的推广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精准施肥系统可以根据作物需求定量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约20%;智能灌溉系统通过土壤传感器实时监测墒情,节水量达到30%以上。
“现在种地越来越有科技感了。”陈思广感慨道,“以前觉得这些高科技离我们很远,现在它们就在身边,实实在在地帮我们增产增收。”
来源:新沂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