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专家解答:孩子近视了,为什么医生常推荐角膜塑形镜?
江苏
江苏 > 健康 > 正文
站内

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专家解答:孩子近视了,为什么医生常推荐角膜塑形镜?

当孩子开始眯着眼睛看黑板,体检报告单上赫然写着“近视”时,无数家长的心顿时揪了起来。“要戴眼镜了吗?”“难道要戴一辈子?”“度数会不会越来越深?”“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一连串的担忧在父母心头挥之不去。

在众多近视防控手段中,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 正成为越来越多医生推荐的选择,它究竟有何独特之处?面对暑期中小学生门诊高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陈楠副主任医师进行了科普解答。

角膜塑形镜:夜间佩戴的“隐形矫正师”

想象一下,近视的孩子只需在夜间睡眠时佩戴一种特殊设计的高透氧硬性隐形眼镜,白天无需戴任何眼镜,却能拥有清晰的视力,这该多好啊!角膜塑形镜就创造了这种“视觉自由”。

陈楠主任介绍:角膜塑形镜的核心原理,就是: 镜片内表面经过精密计算设计,在夜间佩戴时,通过物理作用轻柔地改变角膜中央区域的弧度,使其暂时变平坦,从而精准矫正近视和散光。

为什么医生尤其推荐给孩子,角膜塑形镜?三大核心优势

陈楠主任介绍角膜塑形镜在近视防控上有三大核心优势:

之一:摘掉框架枷锁: 白天无需佩戴任何眼镜,孩子可以自由奔跑、打球、游泳,不用担心眼镜起雾、滑落或破碎,运动、活动更加安全方便。

之二:提升视觉质量: 对于中低度近视的孩子,白天通常能达到接近或达到1.0的良好视力,满足学习和生活所需。

之三:“延缓近视度数增长”:近视防控的关键盾牌,(这才是重中之重!)也是核心价值所在。

大量临床研究(包括权威机构如国际近视研究所的报告)证实,角膜塑形镜是目前公认的有效延缓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光学方法之一。

陈楠主任介绍:角膜塑形镜的科学原理是, 除了矫正中央视力,它独特的设计能在角膜周边区域形成特殊的“离焦环”。这种周边视网膜的“近视性离焦”信号,被研究认为是向眼球发出“停止过快增长”指令的关键机制,会给眼球发“刹车信号”,可以阻止眼轴过快“拉长”,从而有效抑制眼轴拉长,减缓近视进展。

角膜塑形镜的核心价值:降低高度近视发生

医生介绍:中小学是孩子近视黄金干预期, 孩子的眼球处于发育期,近视度数往往增长较快。在近视发生的早期(尤其青春期前)使用角膜塑形镜,能抓住干预黄金期,更有效地控制近视发展,降低未来发展为高度近视(>600度)及并发相关眼底病变症(如:视网膜脱落、黄斑病变、青光眼等)的风险。

角膜塑形镜适合你家孩子吗?

专家介绍,角膜塑形镜并非所有孩子都适用,需门诊相关检查,由医生进行专业评估:

1.年龄: 通常建议8周岁及以上,能配合摘戴和护理。

2.度数: 近视度数一般在600度以下,散光在150度以下效果较理想(具体需检查评估具体适应症需结合角膜形态等个体化评估)。

3.眼部健康: 无活动性眼部炎症、严重干眼症等禁忌症。

4.家长与孩子配合度: 需要孩子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能监督护理流程并保证定期复查。

5.强烈需求: 有控制近视发展的意愿和迫切需求。

角膜塑形镜安全使用至关重要!

角膜塑形镜属于国家三类医疗器械,其验配和使用有严格要求,安全使用至关重要。

专业验配是前提: 必须到具备资质的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眼科医生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眼轴、眼表健康等),判断是否适合配佩戴,并根据个体情况量“眼”身定制镜片参数。

规范护理是保障: 每日必须使用专用护理液严格清洗、冲洗、消毒镜片。护理不当是导致感染(如角膜炎)的主要风险。

定期复查是关键: 配佩戴后需遵医嘱定期复查(通常戴镜后1天、1周、1月,之后每1-3个月),医生会检查视力、眼表角膜健康、角膜地形图、眼轴、镜片适配情况等,确保安全有效。

不适即停,及时就医: 如出现眼红、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不适,应立即停戴并尽快就医。

角膜塑形镜与其它防控手段对比

普通框架眼镜: 矫正视力,但近视控制效果有限(特殊设计的离焦近视防控相关框架镜除外)。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 也是一种有效的近视防控药物,常与角膜塑形镜联合使用,效果可能更佳,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户外活动: 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白天户外活动,是经济有效的基础防控预防近视措施。

陈楠主任告诫家长:孩子近视并非终点,而是科学干预的起点。角膜塑形镜以其“日间清晰”与“延缓加深”的双重价值,为孩子们推开了一扇控制近视的大门。但请一定记住:专业验配、严格护理、定期复查,是守护孩子明眸的三大基石。

近视防控是一场持久战,家长需与医生携手,为孩子选择最适合的方案,让清晰视野伴随他们的每一步成长。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