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在产业升级加速与经济运行新常态的背景下,“有活没人干”与“有人没活干”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成为诸多城市发展的“拦路虎”。
在这场关乎民生底色与发展动能的博弈中,无锡以系统性思维破题,构建起技能提升、人才引进、基层服务“三位一体”的就业促进体系。这不仅是对就业难题的精准拆解,更是对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体系的前瞻性布局,其“三箭齐发”的实践逻辑,为新时代城市就业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深层思路。
引育并举:以人才生态重构破解“引才留才”困局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源头活水”,而传统“候鸟式”招聘的季节性局限与匹配低效,始终是制约人才流动的瓶颈。无锡以机制创新打破这一困局,将人才引进从“短期突击”转向“长期培育”,构建起可持续的人才生态链。
2025年2月,全市首个实体化运作的“无锡市引才联络站”在江苏大学揭牌,这一举措彻底改变了高校招聘“春秋两季一阵风”的传统模式。来自江苏大学的学生坦言:“联络站让我们可以随时了解匹配的岗位,不再局限于春秋两季的招聘会。”
今年,无锡计划在全国精选10所高校复制这一模式,形成覆盖重点高校的“人才培育网络”,使青年人才从“走进无锡”到“扎根无锡”的路径更加顺畅。
这种生态化引才策略的成效已逐步显现。在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和《2024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中,无锡均跻身全国十强。而在“锡望您来”高端人才招聘会上,1300余名高端人才齐聚,其中硕士382人、博士82人,覆盖电子信息等前沿领域;无锡企业拿出的729个平均年薪超15万元的岗位,更彰显了城市与企业对人才的双重诚意。
从“短期引才”到“生态育才”的转变,让无锡的人才磁力持续增强,为产业升级注入了源头活水。
训业一体:以技能重塑打通“产才适配”通道
产业升级的加速,使得劳动力市场的“技能鸿沟”日益凸显——企业急需的前沿技术岗位无人能填,而普通求职者又因技能不足难以就业。无锡直面这一痛点,以“产业需求”为导航,构建“培训+就业”一体化机制,为求职者量身定制“技能密钥”。
在极客营软件实训基地,33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正专注于Python编程的实战训练,键盘敲击声如密集鼓点,奏响着从校园到职场的转型序曲。学员何俊杰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企业常要求毕业生具备半年实践经验,培训正好填补了我AI领域的知识空缺。”
同样,江南大学应届毕业生谯旭因担忧“理论与实践脱节”,主动报名无锡人才集团的半导体实训项目。在江南大学教授的实操指导下,他不仅掌握了半导体测试、异常处理等核心技能,更通过企业“预录用”考核,顺利入职国内知名半导体企业。
这些案例的背后,是无锡“以需定产”的培训逻辑。围绕“465”现代产业集群,无锡精准开设Python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集成电路制造等7个“培训就业一体化”示范项目。无锡人才集团战略发展部部长过阳坦言:“我们坚持以需定产,从企业需求端出发匹配学员,确保学员技能与岗位需求‘无缝衔接’。”
数据印证了这一模式的成效:首批30余名集成电路学员全部结业,100%输送至无锡三大集成电路企业。这种“产业导向—精准培训—定向输送”的闭环,不仅让求职者跨越了“技能鸿沟”,更让企业找到了“来之能战”的适配人才,实现了“就业质量”与“产业效能”的双向提升。
服务下沉:以基层网络激活就业“微循环”
稳就业的“最后一公里”,往往藏在社区的街角巷陌。无锡将就业服务延伸至城市末梢,通过“家门口”的服务网络,为灵活就业者与创业者搭建起支撑平台,让就业活力在基层充分涌流。
锡山区东北塘街道锡通社区的就业服务站,以网约车租赁为特色,成为失业者与退伍军人的“转型驿站”。曾是个体户的许宗铎,在生意受挫后面临生计困境,社区服务站为他提供了免费的网约车运营培训。如今,许宗铎不仅实现了经济独立,更加入了社区组织的爱心车队。“
据统计,该模式运行一年来,已投入车辆5000余台,累计帮扶8200人实现灵活就业,其中许多成功就业者都是像许宗铎这样的失业再就业人员。
梁溪区广益街道金和社区的“宅创业”孵化微基地,则为创业者点亮了梦想之光。全职妈妈张思飞曾因“要照顾孩子无法外出工作”而陷入焦虑,社区了解到她的广告设计专长后,邀请她入驻微基地。在这里,她不仅获得了免费的办公场地、工商注册指导,还拿到了2万元创业补贴。
四年来,该基地累计孵化项目40个,注册企业36家,带动130余人就业,辐射周边5万群众,构建起“社区搭台、居民创业、反哺就业”的良性生态。
从锡通社区的网约车服务到金和社区的创业孵化,无锡的基层就业服务正呈现“因地制宜、精准滴灌”的特点。目前,全市已建成60个街道服务中心和220个社区服务站,2025年累计举办就业服务活动681场次,提供岗位6.32万个,服务5.49万人次。这些分布在城乡的“就业服务细胞”,既解决了灵活就业者的“起步难”问题,又为小微企业降低了创业门槛,让就业的“微循环”在基层持续畅通。
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既需要立足当下的精准施策,更需要着眼长远的系统布局——唯有让人才成长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让就业服务与民生需求精准对接,才能筑牢民生之本,培育发展新动能。从“引才聚智”的生态构建,到“训业一体”的能力重塑,再到“服务下沉”的末梢激活,无锡的稳就业实践勾勒出清晰的系统思维:以人才链赋能产业链,以服务链畅通就业链,最终实现“就业质量”与“发展质量”的协同提升。
当高端人才带着技术梦想扎根无锡,青年学子通过技能培训实现职业跨越,普通劳动者在社区服务中重拾生活信心,这座城市的就业故事,已然成为高质量发展民生保障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