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万人才汇聚!苏州迈向“全球科创新高地”
江苏
江苏 > 苏州 > 正文
站内

407万人才汇聚!苏州迈向“全球科创新高地”

全市人才总量高达407万——四百万股“创新力量”,成为苏州打造“全球科创新高地”的“关键筹码”。

谈及“创新苏州”,“123456”是其实力所在: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全国第一,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全国第二,科创板上市公司数全国第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全国第四,“上海—苏州”科技集群全球第五,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全国第六。

而“123456”又与苏州打造“人才友好型城市”的战略定位密不可分。如今,3835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62个重大创新团队在此筑梦,连续13年被评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如何以产才融合延拓创新空间?这股势头将在7月10日再度喷薄!届时,2025高校技术转移转化大会暨第二届苏州国际科创大会、第十七届国际精英创业周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重磅启幕,“三合一”活动汇聚全球智慧,打通产学研“最后一公里”。高校技术转化无缝对接市场需求,国际科创大会碰撞前沿火花,创业周吸纳青年才俊——人才济济,一座“全球科创新高地”呼之欲出。

407万人才汇聚!苏州迈向“全球科创新高地”

产才融合,孕育科创“硬核成果”

金仕生物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预装干瓣介入瓣膜产品获批上市,让心脏病患者迎来新曙光;国芯科技构建12条产品线,为智能汽车打造“可靠中国大脑”……

一项项科技创新的“硬核成果”从实验室奔向生产线,苏州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现状可观可感。

来源:苏州科技

来源:苏州科技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产业是创新的主战场。共创浓郁的创新氛围,已成为苏州企业的普遍追求。3月25日,被喻为“芯片全科医院”的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科创板。如今苏州共有57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位居全国第三、全省第一。

立足科技创新,这样的实力派企业在苏州比比皆是。而今,苏州拥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3万家、全国第一;潜在独角兽企业108家、全国第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4万家、全国第四。

值得注意的是,这片“创新沃土”中,“人”是关键因素——超八成的科创板上市企业、独角兽培育企业由市级以上领军人才创办,98%的领军人才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

力促产才融合,即成苏州布局未来的“必由之路”。

来源:苏州科技

来源:苏州科技

为吸纳高水平科研机构、顶尖创新人才和优质科技企业,对符合标准的对象,苏州在启动资金、场地供给、设备采购、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扶持。其中,针对重大创新成果转化项目,最高扶持额度达 2000 万元;对于创新联合体的构建,最高支持 1000 万元。此外,苏州还精心推出全球科创伙伴计划,吸引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将更多新兴产业、前沿技术和创新模式引入本地,携手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

为尖端创新人才准备发展“舞台”,苏州同样成果显著。这里不仅拥有全国材料领域顶尖实验室——苏州实验室,首个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国际大科学计划“深时数字地球”也已正式启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及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等一批高能级科创载体,也相继在此落地。为支持创新平台建设,苏州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分别给予最高 5000 万元、2亿元的资金扶持。

至此,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在苏州深度融合、相互补位,并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浪潮中赢得先机。

“全球视野”下的招才引智

创新涌动的背后,源自苏州对于招才招智的坚定探索。

来源:苏州科技

来源:苏州科技

去年以来,苏州召开国际科创大会,先后出台《苏州市实施“八大工程”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政策》《苏州市研发机构创新赋能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加力加码”,用真金白银、优越环境助力企业跑出创新“加速度”。

苏州连续17年实施苏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今年创新设立“海外、未落户”专项,探索龙头企业“举荐制”。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举办16年来,共有4万余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携带3.5万多个创新创业项目参与对接,其中博士占比41%,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和工作经历的占比近六成,成为苏州市高层次人才持续供给的力量源泉。

目前,创业周累计引进落户项目近1.4万个,其中海外项目占比近一半,落户项目产业领域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占比25.23%,新一代信息技术、占比21.57%,生物医药及大健康、占比13.28%,新材料、占比12.67%,新兴数字产业、占比8.86%。落户项目发展态势良好,其中境内外上市企业7家,已入选专精特新企业40家,市独角兽培育企业79家,有力推动了高层次人才集聚和新兴产业发展。

全球视野,成为苏州招才招智的特色所在。

当下,从国家到地方,都把具身智能作为未来产业方向之一。集智联机器人(苏州)有限公司(PNP 机器人)创始人包文涛,曾在ABB集团和协作机器人先驱Universal Robots(优傲机器人)担任北美及中国区高级管理职位,也是国内协作机器人发展的早期推动者,曾参与行业标准制定,2021 年通过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落户吴江。

四年走来,PNP 机器人与思灵机器人及旗下 Franka 机器人深度合作,主攻机器人即插即用技术和具身智能通用解决方案。Franka机器人具备高精度的关节扭矩控制和实时接口,支持1 kHz的实时控制和状态反馈。这种高精度的力控能力使得Franka机器人能够实现精确控制手术工具等复杂操作。

从北美到国内,从协作机器人先驱到创业,包文涛在具身智能领域逐梦前行。而更多的“包文涛们”正从全球各地奔赴苏州。

当下,苏州成立了全国首个市级科技招商中心面向全球招才引智,每年新增科技项目1万个。去年首次实施外资企业创新专项,重点支持外资企业建设研究院,累计支持32家外资企业建设企业研究院,预计带动企业新增研发投入86.18亿元,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84%。罗氏诊断、德国布鲁克纳、空客、大金、西门子、飞利浦等跨国企业研发载体持续落地,苏州产业创新日益融入全球价值链。

聚焦高校资源,力促产学研共荣

来源:苏州科技

来源:苏州科技

如今,苏州集聚了 31 所高等院校(研究院),包括牛津大学、哈佛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在内的 200 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均已在苏州设立创新合作平台。

大院大所林立,已成为苏州驱动创新的重要资本。

如今,这份厚重积累迎来战略性突破——教育部选择江苏建设全国首个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于2024年9月14日在北京签署共建协议并启动建设。苏州作为主承载区,参与构建“需求驱动-成果溯源-转化孵化-加速壮大”的转化体系,打造一站式展示、服务、孵化、交易、引育的创新创业平台,以先进材料和生物医药为主,其他产业为辅,形成全领域技术转化系统。

来源:苏州科技

来源:苏州科技

其中,全国高校先进材料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整合材料领域尖端资源,提供专业转化支持;生物医药分中心聚焦创新药与器械赛道,在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内开辟验证空间与孵化土壤,催化高校成果落地生根。

来源:苏州科技

来源:苏州科技

成果转化道路上的难关,被苏州的创新解法一一化解:推行“先使用后付费”模式降低企业试错门槛,匹配专利许可信用保险转化损失险,解除疑虑;“先研发后占股”机制则为跨越科技成果“死亡之谷”开辟资金通途;“全球专利定价”体系融合技术与市场双维度,激活专利的资产价值,加快流通;“苏创荟”智能APP,一键串联起创业者、企业与高校,让“我要创业”“我要转化”从心声变为指尖轻点即达的现实可能。

不仅如此,技术经理人能有效破解实验室成果与市场需求“最后一公里”难题,苏州已累计培养4440名。正是在技术经理人的推动下,苏州金龙在与清华汽研院等科研院校的紧密合作中,研发的智能网联城市客车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成功投入市场。2024年,苏州金龙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29.36%,其中智能网联客车占比达15%。

创新的奔涌并非孤岛,强大的生态支撑链为产学研融合提供深层滋养。值得期待的是,2025高校技术转移转化大会暨第二届苏州国际科创大会、第十七届国际精英创业周活动即将登场,这不仅是一次顶尖科研力量的巡礼,更将成为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链与产业链并肩生长的关键节点。苏州的答案,或许将点亮更广阔的中国创新的路径。

推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