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再出发
江苏
江苏 > 苏州 > 正文
站内

昆山:“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再出发

7月11日,2025年(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昆山分会场活动•第九届昆山创业周系列活动在昆山夏驾河畔拉开帷幕。本届昆山创业周活动包含开幕式和校地企合作、产业协同、人才交流、创新创业大赛四大类11场子活动,时间跨越7月—8月。

作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38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12390亿元、连续20年排名全国百强县之首的“最强县级市”,在引才用才待才方面,昆山拥有与其经济发展地位相匹配的名片——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最佳引才城市称号。

此外,昆山还是全国首个获批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城市(2011年),也是全国唯一拥有2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县级市。

截至目前,昆山人才资源总量达56.5万人,高层次人才总量达5.82万人。人才是第一资源,可以说,正是广大人才铺就了40余年的“昆山之路”。

“中国最佳引才城市”是怎么炼成的?

人才与城市,是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关系。“中国最佳引才城市”的获得,对昆山而言绝非偶然,而是通过构建人才治理、协同发展、服务保障“三大体系”,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现代化的人才工作模式,在引才、用才、待才三个方面,都能做到最佳。

在引才方面,昆山以开放格局搭建引才网络,通过多元化渠道汇聚全球智力资源,构建全球人才“强磁场”。

在区域协同上,昆山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创新“研发在上海,转化在昆山”模式,挂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联合上海20余家科研单位成立“上海—昆山科技创新共同体”。

针对国际人才,昆山打造出多层次引才平台:拥有全国县级市首个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首家“省部共建”创业园,以及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等尖端科研载体,吸引全球科学家参与原创性突破。

在招引机制上,创新实施“136”行动:建强科技招商引智机制,组建人才发展智库、猎聘、高校校友三大联盟,通过“活动聚才、高校吸才、海外揽才”等六大途径精准引才。

校地合作是引才的重要抓手。与清华大学的合作形成典范,400多位清华校友在昆创新创业,培育出维信诺、天瑞仪器等187家“清华基因”企业,209名“清华籍”人才获评市级以上双创人才,“清华现象”成为昆山引才的鲜活注脚。

在用才方面,昆山以产业生态为基,让人才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激活创新创造“动力源”。在企业培育方面,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全周期培育链条,通过分类建库、梯次激励,让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都能获得政策支持。

产学研协同机制加速人才效能释放。推行工程类研究生联培基地“双导师制”,推动科技镇长团、产业教授、科技副总“三支队伍”链接科研与生产一线,促进成果转化。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组建创新联合体,其中江苏省人才攻关联合体最高可获1500万元资助,目前全市累计组建59家创新联合体,40项获苏州市级以上认定。

金融与人才创新深度绑定,打造“人才金融生态”。打造“投贷保”科技金融链条,100亿元产业发展投资母基金、100亿元引导基金、5亿元天使投资基金形成资本矩阵;“昆科贷”为人才个人提供最高300万元、企业1500万元贷款,15日授信且取消担保,综合风险池累计服务企业超7000家,贷款超800亿元,降低融资成本23亿元。

在待才方面,昆山以全周期服务构建人才友好环境,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打造人才宜居“生态圈”。

政策体系上,形成“1+N+X”框架:以《昆山市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若干意见》为统领,推出“头雁人才”“双创人才”等N项计划,配套人才房票、市场化引才奖励等X项措施。

服务保障实现“一站集成”。全国县级市首个实体化科创发展服务中心,承接10个部门113项服务,推出“免申即享”政策,累计兑付超19亿元;“昆如意”人才平台办理服务超9000项,兑付资金70亿元;11个“人才会客厅”“院士之家”等阵地,成为人才交流的“温馨港湾”。

生活环境彰显宜居魅力。昆山获评联合国人居奖,林木覆盖率18.9%,湿地保护率62%,“推窗见绿”成为常态。人才住房保障形成“房票+公寓+优购房”组合拳,2024年推出人才房票,最高300万元提前发放,1万余套房源纳入库中;25家青年驿站提供综合最长30天免费住宿,1.6万套人才公寓覆盖135万平方米。

从全球引才的开放格局,到产才融合的用才机制,再到全要素保障的留才环境,昆山以“三大体系”构建起人才发展的最优生态,这正是“中国最佳引才城市”的深层密码。

人才赋能昆山 创新赢得未来

昆山的过去、当下与未来,都是被人才定义的。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全市56.5万人的人才资源总量,已相当于一个小型县城的总人口规模;

连续8年举办的昆山创业周,累计吸引2.2万余名国际精英与全球创客,促成超1800个人才科创项目落户;

拥有头雁人才项目22个,高层次人才5.82万人;

江苏最年轻县级城市,全市平均年龄36.18岁,89.6万青年在此创新创业;

超2.1万名外国友人、10万台商台胞台属在昆山安居乐业:

本届昆山创业周的主题“人才赋能昆山创新定义未来”,充分表达了昆山对人才的重视与渴求。开幕式上,昆山市委书记陈丽艳代表昆山“以一座城的名义,一座城的期许”向广大人才发出邀约:“真诚希望更多创业英才带着理想‘加盟昆山’、更多优秀企业带着项目‘重仓昆山’、更多投资机构带着资本‘赋能昆山’!”

当日,大会现场为昆山“头雁人才”、优秀行业人才、优秀文化创意人才、创新型企业、第九届“祖冲之杯”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获奖项目、企业优秀技能人才、企业优秀创新人才颁授荣誉;发布了昆山人才友好型城市系列政策、昆山市重大产业科技成果、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校企共建联合体;成立了昆玉人才发展基金、新兴产业技术技能人才产教联盟;一批科创载体、青年人才公寓启用;一批引智联络站、高级职称自主评审企业、博士后科研载体获授牌。

15个昆山市重大产业科技成果重磅发布。

昆玉人才发展基金送来“金融活水”:为响应苏州百亿人才基金计划,昆山积极打造科技金融支撑链条,在产业发展投资母基金、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和昆山天使投资基金基础上,与苏创投联合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昆玉人才发展基金。

作为天使投资基金的接力基金,昆玉人才发展基金主要扶持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壁垒的科创领军企业,加速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跃升。当天,芯纳诺膜科技(昆山)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获昆玉人才发展基金首批意向投资。

第九届“祖冲之杯”创新创业大赛圆满收官:现场为获得大赛决赛一、二、三等奖的10个项目颁授荣誉。今年是昆山连续第9年举办“祖冲之杯”昆山创新创业大赛。本届赛事启动以来,先后在哈尔滨、广州、成都、长沙、北京、上海等城市举办城市赛6场、海外赛2场、行业赛7场,累计征集881个项目,组织271个项目进行路演,目前已落户及意向落户项目近70个。

新一批科创载体、青年人才公寓正式启用。其中科创载体有百富两岸科创中心二期、阳澄湖两岸科创中心研发总部(二期)、远创科技园、昆山航万科创园、北青科创产业园、智数信飞科创园、禾信科技园、铱工场(千灯镇)科创产业园、铱工场(淀山湖镇)科创产业园、滨湖绿色低碳产业园、滨湖蓝Park产业园。

向“人才友好型城市”再出发

作为连续两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的创新热土,昆山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以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大会现场,昆山人才友好型城市系列政策发布。

从“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到“人才友好型城市”的再出发,加快推进昆山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是昆山打造全方位立体式创新创业综合生态系统的战略迭代之举,它紧扣昆山“2+3+3”新兴产业体系建设,将为昆山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勇当探索者、引领者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包括政策友好、平台友好、创业友好、就业友好、服务友好等方面。

在政策友好上,昆山实施积极开放的人才科创政策,优化升级“1+N+X”人才政策体系,制定人才分类认定目录,形成顶尖、领军、拔尖、紧缺、储备、通用人才有机衔接的引育机制,同步出台青年人才发展政策。

完善“昆e服”服务码,集成多部门惠才惠企政策,升级政策计算器功能,实现政策精准查询、匹配与推送;通过“企策通”宣讲、编印政策“一本通”等提升政策触达率。

建立协同工作机制,推动政策申报整合事项、简化材料,扩大“免申即享”清单,试点“即申即享”,实现政策“一键直达”“全程网办”,打通落地“最后一公里”。

在平台友好上,昆山持续提升“昆山创业周”能级,举办人才科创城市行、“祖冲之杯”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设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加强与海外机构联系。

高水平建设阳澄湖科技产业融合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昆山未来产业创新院等,服务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总部建设,释放超级计算昆山中心等平台作用;建立人才攻关联合体、创新联合体,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

深化校地合作,推进昆山杜克大学建设,建设全国高校实践基地等平台;实施博士后“百十千”行动计划等,建设院士工作站等培养平台,打造“昆玉”人才发展学院。

在创业友好上,昆山强化优秀人才典型宣传,建立创新创业容错免责机制,开展“科创咖啡厅”等活动,实施青年创业“逐梦”计划。

构建人才基金矩阵,扩大天使投资基金规模,设立“昆玉人才发展基金”,发挥产业资本中心作用,释放“昆科贷”等金融产品效用,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背包创客”享免费工位;组建导师团,提供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健全技术交易体系。

在就业友好上,昆山支持企业“以才引才”“团队式引才”,落实人才项目自主评审等政策,对紧缺人才采取积分制与举荐制结合的认定方式;创新“线上+线下”招聘,全年发布应届高校毕业生岗位不少于4万个。

打造“人才供需对接”枢纽和“‘就’在昆山”服务入口,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倍增计划,推进“百校千企”引才,每年开展30场校园招聘、吸引超5万名大学生就业。实施市场化引才激励办法,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作用,鼓励知名市场机构在昆设分支机构。

完善校企双聘制度,用好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给予青年人才求职交通补贴,实施“归雁计划”,建设“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和“家门口的技能夜校”。

在服务友好上,昆山构建“优宿优租优选优购”安居体系,综合运用多种保障方式,每年新增人才公寓2500套,提升“昆e居”平台效能,建设高品质人才社区。

高质量运行科创发展服务中心,推进高层次人才全周期服务“一件事”改革,提升12345“尚贤”人才服务热线质效,落实领导挂钩联系人才制度,保障人才落户、子女教育等需求。

深化“5A”级服务机制,推广人才码实现“一码通办”,在人才集聚区域完善基础设施,发放人才礼遇卡,开展主题活动,增强人才归属感。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