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丰收的希望与农民生活的梦想。近年来,邳州市各镇村立足资源禀赋,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创新合作模式、发展特色产业,探索出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大新庄村
葡萄架下养土鸡
萌宠引流激活“共富链”
运河街道大新庄村与邳州泽丰园创新“村集体+企业”合作模式,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融合生态旅游,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旅游增收、村民富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日,走进泽丰园特色种植区,50余亩葡萄园绿意盎然。葡萄架下,数千只土鸡悠闲踱步,啄食修剪下的葡萄粒与叶片。
邳州泽丰园葡萄自采基地负责人彭海军介绍:“这种模式既能让游客体验采摘乐趣,又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年产值可达35万至40万元。”
不远处的萌宠乐园里,40多种小动物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这个占地20亩的综合性萌宠乐园,集休闲、娱乐、观赏功能于一体,成为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
运河街道大新庄村副主任彭永告诉记者:“萌宠乐园生态环境好,假期人流量很大,游客的到来还带动了葡萄自采产业发展。”
大新庄村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邳州泽丰园则在农业种植和乡村旅游领域经验丰富。双方通过“村集体+企业”合作模式,将大新庄村300亩土地流转至泽丰园,用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种植,实现了“1+1>2”的共赢效应。
彭永表示:“通过‘保底租金+利润分红’模式,村集体每年增收约25万元。接下来,我们将推进村庄道路硬化,持续改善群众生活质量。”
范庄村
低洼地种出“金疙瘩”
订单茭白带动百人就业
“低洼地里不仅能种水稻,还能种出‘金疙瘩’。”近日,在炮车街道范庄村的300亩茭白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拔苗移栽,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茭白种植基地负责人张明介绍:“我们3月份开始育苗,现在移栽到大田,预计10月下旬可采摘,亩产约3000斤。”
今年年初,范庄村通过招商引资,与浙江缙云县绿隆果蔬专业合作社取得联系,表达了合作意愿。在范庄村的诚挚邀请下,绿隆合作社多次派人实地考察,对当地土壤、水质等进行取样检测,最终决定落户范庄村种植茭白。
绿隆果蔬专业合作社销售经理应耀祖说:“邳州交通便利,气候也适宜茭白生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合作达成后,绿隆合作社计划先期流转的300亩土地涉及451户农户。为加快项目推进,范庄村专门成立工作小组,挨家挨户做好沟通协调,确保项目顺利落地。茭白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炮车街道范庄村党支部书记曹广瀚说:“茭白种植项目有效带动了村民就业,每年种植季可提供约100个工作岗位,村民务工日均收入达200元左右。”
茭白种植不仅为村民带来了收入,也让村集体经济得到了提升。在300亩土地的流转过程中,额外整合出的30亩土地,每年能为村集体增加5万元收入。据了解,绿隆果蔬专业合作社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届时将为范庄村村民和村集体带来更为可观的效益。
夹河滩村
残次林地变“聚宝盆”
订单茄子铺就“黄金路”
今年以来,官湖镇夹河滩村通过盘活残次林地资源,发展特色茄子订单农业,探索出一条以土地流转激发乡村活力的富民强村新路径。
夹河滩村因地制宜,将原本产出效益低下的残次林地从15户村民手中流转整合,规模化发展订单农业。村里选定市场前景好、产量高的“紫丽人”“烧烤茄”“线茄”三类茄子品种,统一进行规模化种植。
夹河滩村党支部书记郑中巴说:“与传统种植不同,我们与市场签订收购协议,彻底解决了销路问题,有效规避了市场波动风险。目前,日均可采摘茄子2000至3000斤,后期预计日产量可达7000至8000斤,年总产值超36万元。”
集体经济的壮大,为夹河滩村的强村惠民事业提供了坚实保障。36万元的村集体收入,不仅将用于村内基础设施提升,还将助力产业扩大规模,形成滚动发展的正向循环,持续创造更多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以前种地操心费力,收入不多。现在把地租给集体,再加上务工费,收入翻了一番,省心又省力。”74岁的村民冯宪民高兴地说。
郑中巴表示:“以村集体为示范,我们要打破土地零散、村民风险承受力弱、发展思路单一的限制,带领大家共同发展,实现集体与个人双增收。”
来源:邳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