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主城,融合城乡,融通四方!铜山:“融”耀崛起
江苏
江苏 > 徐州 > 铜山区 > 正文
站内

融入主城,融合城乡,融通四方!铜山:“融”耀崛起

微山湖畔,17公里环湖公路如银色纽带串联起20余个村庄;张集镇内,方特乐园单日游客量突破3万人次;徐州高新区,薄如蝉翼的钙钛矿电池片在自动化产线上流淌着科技之光;五环路西南环,21公里高等级公路,建设正酣。

铜山,携着“三超千亿”(GDP、工业总产值、工业开票销售)硬核实力,正以破竹之势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大融合,实现从城市边缘向“中心城市重要城区板块”的历史性跨越。

从“城南”到“南城”的嬗变

“以前,过了翟山往南就是农村,现在北京路上高楼林立,万达、万科尽显都市繁华,感觉徐州城往南延伸了不止10里。”这是一位徐州老市民对铜山最直观的感受。

从“融入主城区”到“建设主城区”再到“中心城市重要城区板块”,铜山用30年时间圆了一个都市梦。

仅2020年以来,铜山就投入680亿元实施了642项城建重点工程,包括道路、商贸、医疗、教育等领域,拉平与主城区落差,再造南部主城。徐州地铁1号、3号、4号、6号线引领铜山迈入“地铁时代”,第一人民医院、矿大南湖校区、徐海学院、江苏师范大学、华杰高中等成就铜山科教文卫高地,万达广场、万科新都会等激活铜山商贸流量,方特乐园、园博园、汉王文旅小镇等拉动铜山文旅火爆出圈,北京路、大学路犹如鸟之双翼驱动“南城”展翅飞翔。

“今年铜山安排城建重点工程72项,总投资258.34亿元,年度投资106.68亿元,五环路西南环快速推进,划定徐州主城新边界。”铜山区重点办相关负责人言语间充满自豪。

“关键是铜山环境好,推窗见绿,出门见水,抬脚就能登山,这就是性价比。”又一位徐州老市民表达他“移居”铜山的理由。

如今,铜山成为吸引徐州老城区及宿州、淮北等地居民的“宜居福地”,2024年底城区人口超过40万。

没有强大产业支撑的城市只是空中楼阁,铜山产城融合,为中心城市建设添加了强劲引擎。徐工汽车新能源重卡联合华为,技术领先全球;徐工消防拥有国内最大、最先进的应急救援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高空作业平台整体规模位列中国第一、全球前三;云意电气车用整流器和调节器全球规模领先,国内新车配套率55%,市场占有率行业第一;先导薄膜的磁控溅射靶材以每分钟3片的速度下线,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5%;超前布局钠电池、核药等七大新兴产业链,必澎智能装备、钙钛矿GW级生产线等百亿级项目密集落地……融入徐州市“343”创新产业集群,建立“8166+N”产业体系,构建联通科创资源的20公里“S”形科创大走廊,产业创新科技创新深度融合,铜山以产业硬核实力成为徐州中心城市建设的“千斤顶”。

从“乡村”到“都市”的奔赴

“没想到烙烙馍也能挣钱!”铜山区张集镇梁堂村50岁村民于桂玲边烙烙馍边笑着说,“去年咱梁堂古村成了网红打卡地,游客越来越多,都不够卖的,一天能挣二三百元呢。”

梁堂从一个偏远山村变成网红旅游景区,得益于铜山城乡融合发展的大战略。背靠吕梁山脉,前傍黄河故道,距徐州园博园和方特乐园仅有几公里,梁堂村的优势资源如何利用?借着城乡加速融合化和微度假游的东风,2022年8月,梁堂村被纳入铜山区乡村振兴项目,道路、房屋外立面、绿化、污水处理等全面提升。同时,通过修缮改造、修旧如旧,将50套石屋打造成功能相对完整的“石屋聚落示范区”,同时配套餐饮、休闲、文创等设施,田园变公园,游客纷至沓来,推动富民强村。

“城乡融合发展,建设‘乡比城美、城比市靓’城乡新面貌”,是铜山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雄心壮志。

在空间布局上,铜山提出“一核一环五大片区N镇”的战略构想。“一核”指铜山城区核心区,“一环”为环城镇区城乡融合发展带。“五大片区”则各具特色:汉王打造宜居公园城市先导区,张集围绕方特乐园发展文旅商贸,吕梁依托园博园建设生态后花园,铜山经济开发区打造千亿级滨湖产城,大彭则构建循环经济现代产城。

在铜山东南片区,方特乐园的落地成为片区发展的引爆点。铜山投入十几亿元配套基础设施,将张集方特乐园周边精准定位为文旅商贸居住功能区,以6000亩项目带动156平方公里区域发展。

以张集镇、伊庄镇为中心建设吕梁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柏油路、路灯、户厕公厕、污水处理设施等成为乡村标配,11个行政村5万多人口过上令城里人羡慕的生活。白塔村,经过治理改造成为泉水潺潺、宁静安然的“世外桃源”,采摘休闲游鼓起农民腰包。

微山湖畔柳泉北村的变化更具说服力:曾经的“空心村”,如今300余户1000多人吃上“旅游饭”。村民周建军将渔船改造成观光船:“旺季月入过万,比打工强多了!”

当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与乡村的土地、生态、文化形成对流,曾经的发展“洼地”正崛起为城乡融合的“高地”。

如今,“乡村旅游看铜山”已成为徐州文旅的金字招牌之一,推动着城乡同质同标高品质生活的融合共享。

从“扇面”到“龙头”的跃迁

铜山环抱徐州市区,犹如一把扇子的巨大扇面,对内是中心城市扩容提质的战略纵深区、市重大功能项目的主要承载区,对外则是中心城市向外辐射延伸带动的桥头堡。

去年,国家层面出台《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今年4月,徐州市出台区域协同发展和中心城市建设65项重点任务清单,加快打造“三中心一枢纽一高地”。在这一蓝图中,铜山承担着强化区域辐射带动的战略使命。

铜山早已率先布局,除了建设徐宿、徐淮等跨省通道实现交通互联,还实现了生态共治、服务共享,与此同时,园区共建也搞得风生水起。

走进位于宿徐现代产业园区内的广识电气公司,生产车间内两米多高的机器人正在加工20公斤重的金属板,在电脑程序控制下,金属板经过旋转、弯折、挤压等工序,变身为供应轨道建设的高压柜板。“总部、研发留在徐州高新区,加工厂建在这里,实现产能翻番。而产品再通过徐州高新区的大成物流园、深国际综合物流港运往全国各地,跨省合作大大拓展了我们的发展空间。”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宿徐现代产业园与徐州高新区连为一体,打破省界藩篱,协同联动,“研发在徐州、生产在宿州,总部在徐州、配套在宿州”的发展格局正加速形成。

随着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开放共享,周边三省八市科研团队纷至沓来。这种辐射力正转化为现实动能:铜山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连续三年超20%,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市38%。铜山日益成为引领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的龙头。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一带一路”战略……铜山打破区域界限,在全球化大海中遨游。在连云港—徐州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铜山制造的工程机械配件、食品机械正装箱发往莫斯科。外贸新秀江苏麦凯圣公司负责人激动地说:“通过班列出口,运输时间缩短了40%。”

今年1—5月,铜山全区累计完成进出口额25.58亿元,同比增长14.16%。

夜幕降临,方特乐园的烟花在铜山上空绽放,与徐州奥体中心的灯光交相辉映;地铁施工现场,盾构机的轰鸣应和着微山湖畔渔家的欢笑;徐州高新区,钙钛矿电池的微光正照亮新能源的未来……

当城乡要素如江河之水自由奔涌,一座中心城市重要城区板块的崛起之势已不可阻挡。

推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