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无锡的周先生闭着眼摸向床头柜——这是他与眼镜“绑定”33年的肌肉记忆。无锡的周先生从10岁起便与1500度的高度近视相伴,他的世界便被困在厚重的镜片后:雨天镜片蒙雾时像隔着毛玻璃生活,陪女儿放风筝总因视野模糊追丢线轴,就连开会时同事的表情也成了一团朦胧光影。更让他焦虑的是,近年眼前频繁漂浮的黑影和持续下降的视力,让他下定决心摘镜,却因“玻璃体轻度混浊”被多家医院婉拒手术。
转机出现在无锡爱尔眼科医院高度近视特需门诊。副院长叶楠通过眼底OCT、角膜地形图等20余项精密检查,给出关键结论:“玻璃体混浊是高度近视常见现象,只要眼底健康、眼压稳定,手术完全可行!”针对周先生的年龄和眼部条件,叶院长提出两套“破局”方案。
方案一:晶体置换术——为眼睛“更换镜头”
“如同照相机更换老化镜头。”叶院长比喻道。通过置换人工晶体,可一次性解决近视、白内障、老花、远视、散光等问题,但周先生的自然晶状体仍透明,选择此方案意味着会将原有的自然调节功能替换为人工晶体的固定模式 。
方案二:ICL晶体植入术——为眼睛“佩戴永久隐形”
“不损伤原有结构,仅在眼内放入特制晶体。”叶院长展示的ICL模型令周先生心动:矫正范围达1800度,手术可逆,更能保留晶状体调节力。经反复权衡,他最终选择为双眼植入订制TICL晶体。
手术当日,叶院长团队精准测算晶体参数,右眼预留正视,左眼预留75度近视,既保证了看远的清晰视力,又抵消未来可能的老花。全程仅15分钟的无痛操作后,周先生被护士轻轻扶下手术台。次日复查,他的双眼视力便达到了 1.0,困扰多年的模糊视界瞬间变得清晰明亮,周先生难掩激动与喜悦:“没想到手术这么成功,终于能摆脱眼镜,看清世界了!”
如今的周先生彻底告别眼镜:晨跑时风掠过睫毛的触感让他新奇,出差行李再无需塞满护理液,女儿举着素描稿追问:“爸爸怎么连铅笔灰的层次都看得出?”他笑道:“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啊!”
叶楠院长提醒,近视手术绝非“流水线工程”:“从ICL的度数预留到晶体置换的功能选择,每个细节都需量身定制。患者务必通过专业检查,结合年龄、用眼需求等综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