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医院专家提醒:学生听觉异常信号别忽视,暑期听力检查正当时
江苏
江苏 > 健康 > 正文
站内

中大医院专家提醒:学生听觉异常信号别忽视,暑期听力检查正当时

近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了一位12岁小患者妮妮(化名)。妮妮3年前开始出现左耳听力下降,家长未重视。后来慕名找到中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陆玲教授门诊就诊,被考虑为左耳先天性听骨链畸形,住院接受了人工听骨链重建手术。手术顺利,术后复查显示,孩子的听力已基本恢复正常,困扰她多年的听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新学期的学习、社交和生活也将迎来新的开始。

陆玲教授指出,许多听力问题,尤其是儿童期的听力障碍,通过及时发现和科学治疗,能够得到有效改善甚至恢复。

孩子听力健康:关乎成长的重要基石

儿童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阶段,清晰的听力是孩子学习说话、理解语言、发展沟通能力的基础。若听力损失未及时干预,可能直接影响孩子的语言发育和学习能力。

在学业方面,听力不佳的孩子在课堂上可能无法清晰听到老师讲课,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在社交中,他们可能难以听清同伴话语,导致交流困难、自信心受挫,甚至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此外,良好的听力是孩子感知世界、参与各类活动的重要途径。听力障碍可能阻碍孩子在音乐、体育、集体活动等多方面的体验与发展,对其全面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暑假时间:听力检查的黄金窗口期

中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陈慧君医师表示,暑假时间相对充裕,孩子学业压力减轻,是带孩子进行听力健康检查的理想时段。此时检查可避免因请假而耽误学习,减少学业干扰。

同时,若发现问题需要干预,如配戴助听器、进行言语训练,甚至像上述小患者一样需要手术,暑假有充足时间供孩子适应、训练和康复。更重要的是,听力问题发现越早,干预效果通常越好,对孩子语言、认知、社交发展的影响也越小。

警惕孩子听力异常的早期信号

婴幼儿阶段

专家提醒,家长需留意婴幼儿的听力表现。若孩子对突然的巨响(如关门声)无反应或惊吓反应弱,6个月后仍不会寻找声源(转头寻找声音方向),1岁左右仍不能发出“baba”“mama”等简单音节,对呼唤名字反应迟钝或无反应,以及语言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都可能是听力异常的信号。

儿童阶段

当孩子出现看电视、听音乐时音量开得特别大,经常要求别人重复说过的话或常说“啊?”“什么?”,与人交流时注意力不集中且在嘈杂环境下容易“走神”,上课听讲吃力且需要听力的科目成绩莫名下降,发音不清或有口齿问题,抱怨耳朵里有嗡嗡声、铃声等耳鸣症状,耳朵疼痛、流脓(可能伴有中耳炎),总是习惯性地侧着头用一只“好耳朵”听人说话,以及性格变得内向、孤僻、烦躁或易怒等情况,家长都应提高警惕。

科学应对听力问题的正确路径

若发现孩子存在听力问题,务必及时带其到正规医院的耳鼻喉科就诊。专业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会通过详细问诊、耳镜检查以及必要的听力测试(如纯音测听、声导抗、ABR/ASSR、OAE等),准确判断孩子听力问题的类型和程度,明确诊断。

根据病因和听力损失程度,医生会提供适合的治疗方案。陈慧君医师介绍,外耳道耵聍栓塞可通过耳内镜检查处理;中耳炎等引起的传导性听力损失可采用药物治疗;大部分感音神经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可验配助听器;传导性听力损失可进行鼓膜修补术、听骨链重建术等手术;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此外,对于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的孩子,进行专业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至关重要,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聆听和说话。

陆玲教授指出,听力损失并非小事,切勿讳疾忌医或抱有“等等看”的想法。孩子的听力健康和语言发育不容耽误,每一次拖延都可能错过最佳干预时机,给孩子未来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影响。暑期多关注孩子的听力状况,如有疑虑,及时咨询医生,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王倩 程守勤)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