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明、倪夏宇父子一亮相,台下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舞台上灯光骤然亮起,节奏明快的快板声如疾雨般敲响。"苏超战鼓咚咚响,绿茵场上豪情壮!"倪夏宇一声清亮的开场,瞬间点燃了整个剧场。台下观众的目光齐刷刷聚焦于舞台中央——"倪夏班"的演员们正用传统曲艺的韵味,激情演绎着江苏人自己的足球联赛《苏超联赛火起来》。这新颖而震撼的跨界融合,让喝彩声如浪潮般在观众席上反复涌动,经久不息。
这火爆的一幕,正是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茉莉花开"全省巡演活动中耀眼的风景之一。这支被誉为江苏"乌兰牧骑"的全国唯一公益相声团队"倪夏班",携带着他们深入生活的欢笑,从苏南到苏北,从城市剧场到乡村舞台,所到之处,无不掀起一片欢乐的海洋。
"茉莉花开"巡演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多个艺术分团在全省各地轮番奏响,遥相呼应。在这流动的舞台上,"倪夏班"无疑是最活跃、最富生命力的音符。班底骨干倪夏宇、刘亚伟、赵锁宝、金昱帆、杨峰、张敏敏等悉数登场,他们带来的不仅是《中国好声音》、《笑语欢歌》、《五彩缤纷》、《礼行天下》、《永远是朋友》这些打磨多年的精彩节目,更有那份永远新鲜热乎、直抵人心的生活幽默与智慧。
"服务基层、服务百姓",是"倪夏班"融入血脉的信念。几十场年复一年的奔波演出,练就了他们"现挂现卖"的真功夫。巡演导演组私下里送他们一个形象又时髦的称号——"AR相声团队"。何谓"AR"?即根据演出地的风土人情、当下热点,甚至台下观众即时的反应,对作品进行灵活调整、实时"增强"。这份扎根生活、拥抱变化的机敏,让每一次登台都充满未知的惊喜,让每一场演出都成为"仅此一次"的独特记忆。
在"倪夏班"闪亮的群星中,倪明与倪夏宇这对父子搭档,成了本届"茉莉花开"巡演中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各地排节目单时,都抢着要把他们的名字放在显眼位置。作为南京群星相声艺术团的团长和"倪夏班"的少班主,年轻的倪夏宇常常上演现实版的"千里江苏一日还"。
他的行程表密不透风:早晨的薄雾还笼罩着苏北大地,他的身影已出现在淮安的舞台上,包袱抖得山响,观众笑得前仰后合;当夜幕降临苏南,华灯初上时,他又精神抖擞地站在了苏州的剧场中央,插科打诨,信手拈来。苏南苏北,相隔千里,浓缩在他风尘仆仆的二十四小时里。车轮滚滚,丈量着江苏的幅员,更传递着这对父子对舞台近乎虔诚的承诺。
"只要观众喜欢,再苦再累都不怕!"倪夏宇语气轻松却透着坚定,"累死只当是睡着了!"父亲倪明在一旁微笑颔首,这是两代人对相声这门艺术的共同信仰,也是对台下每一张笑脸最朴素的敬重。正是这份刻在骨子里的真诚与担当,让"倪夏班"的足迹踏遍之处,赞誉如茉莉花香,自然弥散,深入人心。
此次巡演中,"倪夏班"带来的最大惊喜莫过于那曲令人耳目一新、热血沸腾的《苏超联赛火起来》。他们敏锐地捕捉到江苏足球蓬勃发展的脉搏,将绿茵场上的速度与激情,巧妙地编织进传统曲艺的经纬之中。快板的清脆节奏模仿着疾驰带球与精准传切的声响,相声特有的"说口"则活灵活现地演绎着球迷的呐喊与球员的拼搏。传统曲艺的深厚底蕴与现代体育的澎湃活力,在舞台上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这不是"倪夏班"第一次"蹭热点"。多年来,他们始终坚持"与时代同频,为生活歌唱"。《为苏超喝彩》的诞生,正是"倪夏班"创作理念的鲜活注脚——艺术的生命力在于扎根生活的沃土,在于拥抱时代的浪潮。他们用精湛的技艺证明,古老的曲艺形式不仅依然年轻,更能成为记录当下、歌颂生活的嘹亮号角。
舞台的灯光渐次暗下,但观众席上涌动的热情和开怀的笑声,如同不散的暖流,萦绕在剧场上空。"倪夏班"的演员们躬身谢幕,汗水浸湿了长衫,笑容却无比明亮。他们收拾起简单的行装,准备奔赴下一片等待欢笑的土地。
车轮将再次转动,碾过江苏大地的脉络,从繁华都市到宁静乡村。哪里有期待的目光,"倪夏班"的舞台就在哪里搭起。在"茉莉花开"的广阔画卷上,他们用最接地气的语言、最鲜活的创作、最滚烫的热情,一笔一划地书写着:艺术的生命力,永远在于俯身倾听大地的声音,永远在于将欢笑毫无保留地献给那些最平凡也最珍贵的人们。
江苏的茉莉花正盛放,而"倪夏班"带来的欢笑声,便是萦绕其间最动听的和弦,一路芬芳,一路悠扬。
(李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