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辖区内山林资源丰富,每年夏季夜间,都有部分居民上山捕蝉,不仅导致蝉类数量骤减,破坏山林生态平衡,更埋下诸多安全隐患。“仅在去年,辖区发生夜间上山寻人事件2起,累计受理相关投诉和警情达36件次。” 在近日召开的矛盾风险排查研判会上,街道政法委员孙兵的话道出了问题的严峻性。
面对这一问题,横溪街道整合宣传、农服、城管、派出所及村社力量,组建专项工作专班,打造“前置宣传引导+全域巡查防控+刚柔并济处置”的全链条治理体系,力求从源头上防范、机制上破解、实效上根治。
前置宣传,筑牢防线。街道创新采用“线上线下协同”宣传模式。线上,将往年安全事故案例汇编成《夏季捕蝉安全警示手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精准推送至横溪社区居民群组;线下,在山林入口等关键区域设置 “夜间禁入”、“禁售蝉类”等醒目标识牌,并组织工作人员、网格员、平安志愿者重点走访曾有捕蝉行为的家庭,确保宣传教育全覆盖,切实提升居民安全防范和生态保护意识。
巡查防控,刚柔并济。在重点防控时段(每日18时至次日凌晨2时),由街村干部、民辅警、志愿者组成的联合巡查队对山林重点区域实施不间断巡逻。发现捕蝉群众,巡查人员坚持柔性劝导先行,在提供饮用水等便民服务的同时,依托本地志愿者“熟人网络”,用乡音乡情耐心劝导,多数群众主动终止行为。针对违规售卖蝉类的摊贩,城管、市场监管部门则依法严肃查处,形成有效震慑。
据统计,今年6月至今,辖区内未发生一起因捕蝉引发的安全事故,相关群众投诉实现“零记录”。
横溪街道负责人表示,捕蝉事小,民生事大。基层社会治理贵在见微知著、超前谋划,重在带着温度做事。街道将持之以恒践行精细化、人性化治理理念,不断健全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