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岁的吴某,曾是一位勤恳工作的机械公司员工。一年前,一纸乳腺癌诊断书让她的人生骤然陷入阴霾。历经艰难的手术与治疗,同年9月,她以坚韧重返工作岗位,兢兢业业完成分内之事。然而,仅仅两个月后,一纸冰冷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突然降临。刚与死神搏斗归来的她,又被迫失业,生活顿失依托,绝望如影随形。为求公正,吴某选择诉诸法律,要求恢复劳动关系。
案件进入徐州经开区法院。庭审中,吴某情绪激动,坚持重返岗位的诉求;公司则态度强硬,拒绝妥协,调解陷入僵局。
如何破局?
承办法官深知,一纸判决恢复劳动关系看似简单,但后续可能引发的上诉程序,对身心俱疲的吴某无疑是二次伤害;即便胜诉返岗,她可能面临的职场环境也令人忧虑。
法官敏锐地意识到:引导吴某接受解除劳动关系并获得违法解除赔偿金,或许是更务实、更能保障其当下权益的路径。
调解之路并不平坦。吴某的坚持合情合理,而公司一方却带着“耗得起”的傲慢。承办法官没有放弃。她一次次拨通吴某的电话,耐心释法析理,帮助她从长远角度权衡利弊,抚平创伤,理性抉择。同时,她巧妙地引导公司负责人:通过观看吴某真实生活视频,推送同类胜诉案例,清晰告知其诉讼风险与法律后果。
十余天倾情沟通,司法温度终融坚冰。
吴某逐渐放下了心结,接受了调解方案。公司方也将赔偿金额从最初的15000元提升至35000元,支付期限大幅缩短至15天,并承诺逾期支付将承担5000元违约金。
签署调解协议那天,吴某身着一袭鲜艳的红色上衣步入法院,整个人焕发着别样的光彩。她动情地说,这是女儿结婚时买的,“今天穿上它,就像穿上了战袍。因为有法院支持公道,我没有被压垮。”这一抹亮丽的红,不仅是她对抗命运的铠甲,更是司法赋予她的底气与温暖,映衬着法律守护下重燃的希望之火。
当吴某顺利拿到赔偿金,她特意为承办法官送来一面锦旗:“倾力调解负责任,热心为民好法官”。这面锦旗,是对法官工作的褒奖。
事后,承办法官表示,真正的司法为民,不是非黑即白的判决,而要以最温暖、最切实的方式感受当事人苦涩的境遇、守护困境中的当事人。我们努力的每一个细节,当事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来源:徐州经开区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