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苏超”正火爆出圈。不久前,无锡队与淮安队上演关键对决,羊尖五洲国际广场则化身观赛“第二现场”:超大屏幕实时直播比赛,球迷汇聚于此,在露天环境中手握冰啤、品尝着烧烤和小龙虾。绿茵场上的每一次攻防与球迷的呐喊、碰杯声交织,共同构成羊尖夏夜的专属高光时刻,释放着无锡羊尖镇的时代“新”力。
这份“新”力,更从喧闹的市井街头奔涌至羊尖镇每一个角落。
本土企业雪桃重工的“绿色技术”让废旧沥青再生从“耗能治理”跃升为“产能增值”;千亩稻田中,北斗导航的无人插秧机精准作业,产出金奖“严家桥大米”;第一工园·锡东创星港内,专精特新企业实现“工业上楼”,向天空要新质生产力;严家桥锡剧小舞台上,《珍珠塔》的婉转曲调传唱出“锡剧发源地”的“羊尖韵味”…… 随处可见的向“新”活力,正重构一座江南小镇的生长逻辑。
“科创羊尖”,群星闪耀
如何让废旧沥青混凝土进行再利用时的沥青废气排放达标,一直是筑路机械行业需要攻克的难题。4月11日,羊尖镇本土企业雪桃重工的一项“绿色技术”顺利通过有关环保部门的验收——其自主研发的VOCs(沥青废气)焚烧设备成功将沥青废气排放降至每立方米5.8毫克,远低于国标20毫克的要求。
在羊尖,锚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企业不止雪桃重工一家。2025年,无锡钠科能源新总部与量产线示范项目落户羊尖。此前,钠科能源便凭借高比能动力型镍电正极材料技术,斩获盘古新能源3000吨订单。
作为微创手术器材的专业提供商,多年来宝玛医疗坚守原发性创新。截至2024年底,公司共有授权专利110项,其中授权发明19项,实用新型78项,外观设计13项(包含2项海外外观设计)。尤其是针对拳头产品——吻合器的转向、定位、锁紧和防护等技术环节和工艺的专利突破,实现了核心技术的渗透和保护。
不仅如此,宝玛医疗还瞄准产业发展的另一大版图——智能化装备,自主研制了国内首台腔镜装钉系统及装配自动化成套设备,及众多装配自动化成套设备,颠覆了传统手工艺组装外科吻合器的格局,引领吻合器进入智能化制造时代。“这款自动植钉机器人不仅使得装钉速度加快,还能实时监控钛钉状态,避免漏钉及不良钉的出现。” 宝玛医疗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总经理浦晓冬说道。
同样具有“专精特新”特质的还有江苏工力重机有限公司。近日,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2024年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名单,江苏工力重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1250t/h链斗式连续卸船机装备成功入选。这套设备为全球首台采用链斗正向挖掘连续分层取料的作业模式,通过回转实现双向正面切割取料的散装水泥卸船设备,采用补偿液压缸柔性支撑、高寿命免维护链条、链斗取料提升和刮板输送、移动式密封卸料槽等核心技术,具有环保、高效、智能、综合能耗低、技术经济性高、自主清舱、实现码头岸线节约高效利用等特点。
技术破壁的纵深推进,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而这种从生产一线诞生的前沿科技突破,正在羊尖形成集群效应:今年上半年,羊尖镇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家,获评省级先进智能工厂4家。上半年特色专业园区预计完成产值16.1亿元、同比增长20.9%,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8.2亿元、同比增长14.6%。
多维发力,汇“新”聚能
近日,羊尖镇2025年上半程“成绩单”出炉: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0.2亿元,同比增长6.7%;财政总收入6.06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3.4亿元,同比增长3.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2亿元,同比增长23.2%,其中,工业投资16.1亿元,同比增长5%。
透过半年“成绩单”,一座汇新聚能的羊尖镇呼之欲出。其中,立足“项目为王”,羊尖不断蜕变为新质生产力的“强磁场”。
今年上半年,羊尖镇赴京津冀、粤港澳、西三角等地考察22次,邀请广东浙江商会、江苏浙江商会来锡考察推介,举办招商活动5场,新签约超亿元产业项目9个,其中超5亿元产业项目5个。加大项目建设服务力度,坚持专班推进,召开现场推进会12次,金汇精工、星美工业园(二期)等项目建成投用,香港精明(二期)、凌明机电、胜钢新材料等项目如期开工,鑫宏业、兴鲁空分、松峰智能等省市重大项目即将竣工。
伴随产业链与创新链在羊尖的不断融合,资金链、人才链亦参与深度补位。今年上半年,羊尖镇成功申报外国专家人才2个、太湖人才3个、锡山英才1个;组织各类专题活动、申报培训、政银企合作等活动8场次,兑现扶持资金1680万元。
大企业、大项目“新”力迸发,中小微企业能否拥抱新质生产力?这里有着独具特色的“羊尖答案”。
土地资源吃紧,中小微企业扩产无地、升级无门?位于羊尖镇港羊路90号的第一工园·锡东创星港,给出一个破局样本:工业上楼。这里,集创机械智能设备在多层空间高效运转,江苏安绿实现全年满产,和宏精密一季度订单就破千万……通过“向天借地”,羊尖镇的产业正实现“立体生长”。
而今,这座江南小镇的“新”力愈发强烈,乃至于推动“三产融合”。在羊尖专业农机合作社,约500亩的“无人化农场”集成示范基地通过使用物联网、无人机、AI算法感知等设备与技术,助力这座“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从企业一线到田间地头,新质生产力已在羊尖的每个角落深深扎根。
文脉传承的羊尖“新”路
3月20日,来自全球各地参加国际赏樱周的宾朋,走进羊尖,共赴一场融汇传统与现代的文明之约。在严家桥文化小舞台上,锡剧《珍珠塔》选段的婉转唱腔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们沉浸其中,不时鼓掌喝彩。表演结束后,各国友人还与演出人员进行了现场互动,学习锡剧的基本动作和唱腔,感悟羊尖文脉的独特韵味。
作为无锡市首个江苏省历史文化名村,严家桥的人文历史,可以用“三地一村四码头”来概括(三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锡剧发源地、中国民族工商业四大家族唐氏家族发祥地、无锡老革命活动根据地;一村:无锡著名的教授村;四码头:锡东的“米码头、布码头、书码头、医码头”),这些兼具时代特征和地域烙印的人文历史,跨越百年,相互交融,最终凝练成了“唐氏故里、锡剧之源、田园水乡、红色古村”特色文化IP。
水袖轻扬间,严家桥孕育了最早的滩簧艺人、第一部剧本,更在当下以一场场锡剧小戏《严羊河畔》、原创锡剧《袁仁仪》以及《孝老爱亲传家风》等现代剧目,让百年雅韵在年轻一代的推磨学唱中流转不息。
唐氏家族家风所代表锡商文化精神,在这里得以活态传承。为纪念唐氏家族先贤 “景溪公”,“景溪书房”被精心修缮,现已成为羊尖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载体。这间农家书屋不仅保留了传统的藏书功能,还创新推出“乡村领读人”计划,培养本土文化志愿者,定期举办“好书分享会”“耕读文化讲座”等活动,吸引村民、学生共同参与。
除唐氏工商业陈列馆、锡剧发源地展示馆、严家桥村史馆、贤德广场以外,羊尖“最出圈”的乡村文旅景点——严家桥老街同样值得一看。老街上被岁月磨得发亮的青石板,从檐角滴落串成珠帘的雨珠,竹椅上摇着蒲扇话家常的街坊…...书香与历史的韵味在这里交织。
值得一提的是,文旅融合还带动了当地“稻香文化”的发展。荣获“江苏好大米”金奖的严家桥大米等农特产品,农家乐和民宿,大地艺术景观、花海、界州等农耕和休闲旅游场地,“花开田园·漫步寻春之旅”等特色研学线路等,共同构成了“文化引流、产业增收”的良性循环。
而今,坐上严家桥——羊尖客运站旅游专线,遍历严家桥村唐苑、花海、界州、丽安村水墩上等景点,羊尖镇的厚重文化与自然风光随即呈现眼前,铺开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一纸江南答卷。